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云计算服务已经成为传统运营商实现转型的重要业务方向,主要包括IaaS、PaaS和SaaS多种层面的服务。对于运营商来说,脱离“完全通道角色”,发展基础资源服务,向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资源延伸,将数据中心向“云服务中心”演化,最终实现提供全面丰富的基础IT服务。
“云服务中心”仍然是数据中心,只是在云的角度,云服务不局限于物理位置,可能是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数据中心来共同提供云服务。对用户来说,IT服务的供应源在云中,而不必定格到某个具体的数据中心、哪个服务商提供的云。
这就使得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云的网络连接成为新的课题。
一、 云服务的网络连接挑战
传统IDC以机房为单位提供基础设施的服务,网络建设关注于用户到IDC的单段线路,用户网络、IDC业务网络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明确。而云计算服务供应体的范围不同于传统的IDC服务,对于运营商的云服务来说,一个“云”可能包含多个IDC,而对于用户的“云”来说,可能来自不同运营商的服务以及自身的私有云服务,这使得云间高速互联模型十分复杂.。不论云计算服务来自哪个运营商、哪个IDC,对于私有云用户来说,他们连成的是同一云,提供的是统一的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多DC构成的企业云
云计算涉及多个数据中心的连接、用户到云的连接,这些连接线路可能构成比较复杂的形态,方案选择上需要应对业务性能扩展、可靠性、升级、管理等需求。
二、 云间高速专线互联模型
云计算的发展与提供是一个长期演化过程,初期的云服务,特别是向企业提供的私有、计算租赁型服务,逻辑上相对可能比较简单。如图2所示,当运营商从托管服务转向一种简单的IaaS服务时,存在一种逻辑上的业务相似性。
托管服务,其不同用户在IDC是物理空间相互分离的,同时不同用户通过各自专线连入托管业务区,甚至专线也是分离的。
图2的IaaS服务,不同用户在云计算中心则只是购买了计算资源服务,在逻辑上这些虚拟化的CPU或虚拟机是隔离的,但可能不同用户的计算资源位于同一物理服务器,而专线的接入则变得复杂了,不同用户通过不同专线必然接入到同一个IDC云承载/接入网络,他们之间是逻辑隔离的。
图2. 托管服务与初步IaaS服务
企业用户向单个运营商购买云服务,其专线与传统托管服务有一定继承性,可延续原有的技术选择与业务模型;但是随着云服务供应商的竞争、企业用户业务要求的增长、需求多样化,如图2所示的简单云服务阶段必然是短暂的,必将出现复杂的多样化云的组合。
图3给出了一种比较复杂的IaaS云服务模式,企业A分别从SP-A和SP-B获得云计算服务,在每个SP内部,又从不同地理位置的IDC获得了服务,而用户除了构建自身的私有云,还使用运营商的公共云服务。这里就存在几个类型来理解云以及相应的云间专线。
类型一:用户构建了自身的私有云,分布在自建机房内、不同的运营商IaaS服务中;同时又因互联网业务需求而构建公有云,采用了运营商的云存储和云主机。这里就存在一个企业自身的混合云专线连接: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互联(暂不考虑这两种性质云互联的安全部署),为了使业务简单,一般考虑同一SP内的混合云连接,并且多位于同一SP的一个IDC内。
类型二:用户私有云范围内,用户自建的私有云部分或用户自建网络与部署在SP内的私有云部分之间的专线互联,一般形式是用户到多个运营商之间的专线。
类型三:用户私有云范围内,分布在不同运营商的资源之间连通的专线。这种专线跨运营商连接,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不存在问题,但实际部署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一般建议将这种互联方式转化为类型二,即使存在跨运营商IaaS服务的互联业务需求,也不寻求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特别是光纤连接类),而是将不同运营商的线路汇集到企业自身网络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来进行业务的中继,在当前网络技术支持下,网络通路中多几跳高速交换设备,所引入的时延也不过是微秒级,对云计算服务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简化了跨运营商网络的运维调整,有利于整体服务能力提升。这种方式类似一种HUB-Spoke的业务模式,即以企业自身网络为HUB连通各部分网络,而位于不同SP的资源即为Spoke点。
类型四:企业用户可能存在不同SP之间公共云服务资源之间的业务直接交换或互通,使得公共云服务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来调度和运行。这也存在跨多个运营商之间的专线连通,这种专线与类型三存在同样的不足,因此更好的建议也是转化为类型二的专线模式,通过将各SP的公共云资源汇接到企业自身网络来实现业务运行的简化;同时为了业务的安全性,类型四转化后的公有云业务专线应该与私有云业务专线实现物理分离或逻辑隔离。
图3. 多种类型的云间专线模型
三、 云间高速专线的考量
构建或选择云间专线还需要设定一些考量要素,包含一些技术选择。云计算概念虽然已经普及好几年,但是真正落地并且大规模商用的并不多,而云间高速专线又是业务终端连接云资源、多个云资源联合服务的关键通道,在规划、部署云专线之前需要对专线服务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技术对比。
l 接口选择
在当前高速网络技术中,数据中心普遍采用的是以太网技术,因其通用性使得几乎所有IT人员都能轻易掌握,并且性价比更高。POS/CPOS/CE1等虽然在传统网络连接中使用,但是仅在广域网接口处部署,不仅数量少,技术上也相对复杂得多,掌握的人很少,单位成本(购买、部署、运维)高。
l 灵活扩展性
以太网带宽从10M~40G多种单一接口,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扩展带宽,更为灵活的方式是以太网与传输(SDH)的结合,使得网络能够通过高速率接口连接,而按照实际需求逐步增长地购买带宽,以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l 云资源的连通性
当云计算资源(主要是虚拟机)分布在多个数据中心、多个SP时,从统一云服务的角度,势必存在资源统一调度、跨中心迁移的要求,云资源的连通性变得非常重要。云中资源的统一调度要求消除地域差异,总体来看是将整个云内部的计算资源都通过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构筑在一起,这将是一个跨多个中心的二层网络,而且是各种云间高速互通的二层网络(虚拟机的迁移和调度范围技术基本要求是二层环境)。用户的计算资源二层互通不仅在数据中心内,也跨越了数据中心、云之间,目前主要有VLAN、VPLS、VLL等二层连通技术。
l 可靠性
可靠性是云服务的重要服务要素,云间专线需要考虑线路冗余问题,对二层网络还需要考虑环路避免问题,即当前讨论很多的二层多路径,目前主要是不同设备厂家提供的非标准化的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TRILL和SPB技术正在加紧标准化的有,在不久的将来,当云计算服务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后,新的标准化技术将全面支持以太网。
l 易管理性
高速云间专线由于支持的业务相对复杂,因此专线本身的易管理性就比较重要了,如易互通性、即插即用性、流量的可观测性、配置简捷性等都可作为专线部署的运维管理关注点。
除此以外,实际的考量因素可能还有多种,运营商可以基于不同的因素制定出差异性的服务,例如金、银、铜等多种级别的服务选择,为不同云服务客户提供丰富的定制化产品。
四、 结束语
云计算不仅带来了IT模式的变化,也引发了IT服务的变革,运营商面对这一新的服务发展趋势,如何构建适于上层服务的云基础架构是实现云服务的基础,而提供云服务与用户的连接、支持云之间的业务通畅性、服务统一调度性,则对云间高速专线提出了极高要求,高速专线不仅体现在带宽高速上,更体现在复杂的业务连接要求上。随着云的基础承载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的技术方案将会逐步成熟。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