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路由交换2010年通信技术盘点

2010年通信技术盘点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通信网络长期以来发展的主线是带宽能力的提升,即以容量、速率为关键参数的“指标游戏”。进入信息通信时代,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和信息消费按需定制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技术指标的威力。此外,通信业的全程全网特性,以及逐步演进的规律,决定了带宽能力的提升也是个渐进过程。岁末年初,如果我们回顾过去一年通信技术的热点,不难发现,通信业的技术进步也开始“转方式”,一方面通过精耕细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外延式发展。

作者: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 2010年12月31日

关键字: 云计算 物联网 三网融合 解决方案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通信技术发展加速“转方式”

通信网络长期以来发展的主线是带宽能力的提升,即以容量、速率为关键参数的“指标游戏”。进入信息通信时代,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和信息消费按需定制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技术指标的威力。此外,通信业的全程全网特性,以及逐步演进的规律,决定了带宽能力的提升也是个渐进过程。岁末年初,如果我们回顾过去一年通信技术的热点,不难发现,通信业的技术进步也开始“转方式”,一方面通过精耕细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外延式发展。

通信业近来的主要技术引擎是宽带和移动。在宽带领域,骨干网上的100G传输技术和接入网上的10G无源光网络技术在未来若干年的规模商用后,技术上和市场上的空间已经不大;在市场更大的移动领域,纵观点到点的无线链路传输技术,在时、频、码、空4个域上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频谱利用率已经接近理论限值;在4G标准即IMT-Advanced之后,还没有权威机构提出B4G的概念。如果通信理论和材料科学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基于光学、电子学、无线电等的现代通信技术似乎已经可以依稀看到尽头。不过,看到尽头并不意味着已经走到尽头,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通信技术前行的惯性依然存在,10年后,或许一些现在尚处在萌芽阶段的新科技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过去电信业务和网络密切相关,呈现“烟囱形结构”,这种垂直模式对应着每项技术、每个网络、每项业务。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电信业务不断丰富,各种增值应用层出不穷,大大增强了通信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在刺激网络使用量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与此同时,传统通道类的通信业务加速萎缩,电信业价值链的重心向内容和应用层面转移。在新的信息通信时代,随着运营商网络平台和业务开发环境的开放,应用技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未来5年甚至10年传统通信网的发展潜力清晰可见,尽管精耕细作会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但是毕竟无法让通信业开辟新的高利润业务区。反观信息化的需求极为旺盛,互联网的创新层出不穷,通信业要想迈入蓝海市场,就要大胆创新,寻求差异化优势。下一轮电信市场增长的主阵地是信息通信业,其关键在于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工作流程、在千家万户的信息消费、在每个人的信息娱乐上的渗透力,这意味着通信技术必然更加主动地与相关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云计算就是电信与IT融合创新的产物。计算机的核心是信息与知识的存储和处理,通信网的核心是信息与知识的传输。计算和通信应该成为一个整体,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计算与通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技术体系和行业。云计算的出现为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云计算,意味着未来用户可以像使用自来水、电一样使用信息。云计算有很多层次,综合起来看,要想让用信息像用水一样方便,就是要把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池化”,而实现这一切的技术基础是虚拟化,即把物理上的资源逻辑化,把散落在不同设备、不同地区的同一种信息资源像自来水厂的水池一样收集起来,然后根据每个用户的用量进行推送。电信网历经多年发展,光纤入户和4G技术基本已经实现有线和无线带宽资源“够用”,电信级IP技术的成熟意味着每个比特的传送可以像每个水分子流动一样灵活。未来,电信网络甚至可以让每一个CPU的计算能力、每块硬盘的存储能力,再加上原来每个基站、光端机、路由器的比特传送能力统一调度使用,并通过网络灵活地出租给每个用户。

物联网则是通信网从人与人通信向物与物通信延伸的必然结果,在交通物流、工业控制、环境监控、智能安防等行业领域,物联网大有用武之地。目前,ICT领域正从以无线局域网为代表的短距离通信网,以及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这两个方向,向传感器延伸。前者重点突破口是路由、拓扑控制、数据管理、数据融合,以及定位和时间同步等支撑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行业机构不惜花费很大精力制定细化的行业标准;后者也在不断通过末端通信网络的优化创新,进一步提高实际的无线网络性能,与传感网实现更好的接轨。

2010年,通信技术进步的“转方式”已经初露端倪,来年必然更精彩。

“融合”不仅是全球电信业的发展趋势,也当仁不让地成为2010年中国电信业的一大亮点。除了我们熟知的三网融合,“融合”正在渗入网络、业务、终端等多个层面。不仅有移动和固定网络的融合,移动、数据、宽带、电视等业务的融合,还有代表更为宽泛融合的物联网。

网络的融合不仅包括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还包括移动和固定的融合。2010年6月,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方案的公布,被认为是中国三网融合破茧而出的重要时刻。而移动和固定网络的融合(FMC),作为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有效途径,也作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正受到运营商的青睐,2010年中国运营商纷纷加快了FMC的步伐,为将来的网络运营和业务创新打下基础。

在网络融合需求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和设备也正在朝着融合的方向演进。目前,业界的设备商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融合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华为在2010年提出了SingleRAN@Broad整体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基站侧、无线网络接入侧的融合,还包括了配套、网管、传输等网络侧的融合。由此可见,网络融合的需求正在带动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融合。

网络融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的融合。业务的融合表现为用户能够从一个运营商获取多重的业务,这些业务既包括现有业务也包括新业务。“融合”正在使得这些业务相互渗透、趋同和统一。2010年,用户能够享受到的不再只是捆绑业务这样的初级融合业务,而是融合了话音、数据、宽带、移动等多重业务的新型业务,尤其是3G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为这些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手机支付、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业务在2010年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而IPTV、互联网电视等三网融合业务也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

网络的融合也在催生终端的融合。2010年,集合了电视和互联网特性的互联网电视受到了关注,而集合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功能的平板电脑更是走红全球,这些新型的“融合型”终端的出现,使得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终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绝对称得上是“平板电脑年”,从年初苹果推出iPad之后,平板电脑这一原本身份“尴尬”的终端竟然迅速蹿红,而它之所以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不仅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设计,更是因为它融合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特性,给用户带来不同以往的新奇体验。这不仅让人感觉到“融合”的蔓延,也让人体验到“融合”的魅力。

作为一种更为宽泛的融合,融合了更多网络、更多技术、更多业务的物联网也在2010年实现了发展。2009年8月,温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而2010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物联网还在一些省市和地区的试点实现了“开花结果”。可以说,2010年的物联网正在由理想变成实践。

其实,除了前面说到“融合”,电信业还有着太多的“融合”,这些“融合”不仅改变了技术、改变了网络、改变了业务、改变了终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融合”还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正是为了追求这一目标,未来还将涌现更多的“融合”。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