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IPv6网络业务的几项意见

ZDNET网络频道时间2010-06-24作者: | chinaitlab
本文关键词:路由协议 IPV6

  在IPV6强劲的额推广作用下,IPV6网络业务的市场渐渐有了进展,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推进这个业务的发展,在此我们需要多方考虑,通过结合我们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来科学地开展IPV6网络业务。那么具体几点建议如下:

  1.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实IPV6的网络信息资源

  IPV6网络建设初期,优势是地址资源充足,有能力支持各种类型双向互访的新型业务,例如实现移动IP、端到端的IP电话/视频通信、家电/办公室设备的远程控制等新型业务。缺点是内部可以访问的网络资源较少,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自身信息资源的不足。

  为了充实网络信息资源,应采用一定的扶持政策来鼓励各种企业、商家甚至个人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各种应用。比如,对建设IPV6小区网的商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政策,鼓励经营网络业务的公司在IPV6网上开放有偿影视点播、视频会议、网络游戏等业务;鼓励商场、社区服务公司等服务型单位建立IPV6网站,在IPV6用户小区内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在IPV6的地址分配和DNS域名注册上,对个人用户给予优惠,为个人用户在自己的PC机上建立基于IPV6的固定网站提供便利,允许个人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各种服务,开展商业活动。目前,个人用户在IPv4网上往往只能到ISP的网站上建立主页,受ISP存储空间和各种规定的限制,使用不太方便,而在IPV6网上却有条件在自己的PC机上建立一个完全自主的个性网站。

  企业、商家、个人使用IPV6网络业务并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可能是出于多种目的,推出的网上信息必然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例如,除传统的经营VoD、网络游戏等业务的网站外,小区商店和餐饮店推出的商业网站,也许可以为用户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小区的物业服务公司推出的服务网站,也许能让小时工、保姆、维修工甚至收购废品的人上门为住户提供服务。或许还有更多利用网络开展的新的服务项目,我们现在可能都想象不到。网络运营商在为大量用户提供IPV6地址,提供网站便利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在IPV6网络上大量补充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让IPV6网络成为对很多人有用而且好用的网络,不断扩大IPV6业务的影响面。总之,应该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积极性,尽快丰富IPV6网络内部的信息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IPV6

  2.与科研部门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方面的工作

  IPV6网络建设初期,首先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IPV6与IPv4网络的互联互通,一个是IPV6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IPV6网络本身的信息资源少,故必须首先保证IPV6用户能够访问IPv4网络。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可行的实现方案(如DSTM和NAT-PT等等)。为了扩大IPV6业务的影响面,也要允许IPv4终端访问IPV6网络,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在IPv4的“海洋”中,IPV6网络有可能是由一个个“岛屿”构成的,各“岛屿”上的用户数量、网络资源可能比较少。只有将这些“岛屿”互联在一起,才能尽快扩大用户群,让一个“岛屿”内的服务提供商可以为多个“岛屿”的用户服务,亦便于更多的人相互联络。

  实现IPv4网与IPV6网之间以及IPV6各“岛屿”之间的互联互通是拓展IPV6网络业务的一个关键点。互联互通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这方面IPV6设备开发公司、网络运营公司可与科研部门加强交流和合作。科研部门在IPV6实验网络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对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熟悉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具有在IPV6网络互联互通方面的宝贵实践经验。同时,科研部门还掌握先进的互联互通测试技术,并具备良好的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专门培养了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有能力为运营网络的互联互通提供强有力的第三方技术支持。通过合作,IPV6运营公司可以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

  3.加强IPV6地址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我国IPv4网络的路由结构不十分合理,原因是我国在IPv4网的建设上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我国未申请到IPv4的A类地址,只申请到不连续的B类或C类地址,而且是根据使用情况分批分次申请的。用各次申请的地址分别划分网段,再分配到路由器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路由碎片,从而为网络的路由设置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IPV6网络业务的建设过程中,网络规划管理部门应将地址规划和分配作为工作的重点。

用户评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 发表评论 -
匿名
注册用户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