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路由交换新技术冲击传统网络 IPv6商用萌芽期添新难题

新技术冲击传统网络 IPv6商用萌芽期添新难题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业界的很多专家和厂商人士看来,任何技术创新变革的来临,仅凭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是不够的,市场需求和应用拉动才是真正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IPv6在技术能力上已经成熟,从IPv4向IPv6的过渡路线也基本明确。

来源:通信世界网 2013年4月24日

关键字: 网络技术 IPv6 SDN 云计算 IPv4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网络频道 04月24日 综合消息:IPv6这一话题,在经历了多年的技术热捧和产业追逐后,终于在2013年趋于冷静。

在业界的很多专家和厂商人士看来,任何技术创新变革的来临,仅凭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是不够的,市场需求和应用拉动才是真正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IPv6在技术能力上已经成熟,从IPv4向IPv6的过渡路线也基本明确,但截至目前,还是没有迎来真正的规模发展时期,归根结底,还在于缺乏有效的、杀手级的业务应用。

“IPv6最大的杀手级应用,应该只有IPv6自身而已。”在近期举办的2013年IPv6高峰会议上,很多专家这样表示,现阶段互联网上层应用中并没有应IPv6而出现的业务,人们对IPv6的认知还是停留在IP地址缺乏后的补救措施。

这种僵持态度与时下ICT产业的迅猛发展和IT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今天,传统的互联网格局已经发生改变,网络互联的范围已经变得更加宽泛——不仅是传统的PC与PC间的网络互联,随着人们对信息数据的快速获取需求,人与物的通信、物与物的通信开始广泛应用。

万物互联的网络信息社会雏形已经初现,而这种全新的网络连接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产业影响和技术改变无疑也是巨大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传感物联以及社交网络等技术架构被应用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移动终端数量的增多将加快IP地址分配,云计算将IDC中计算、存储和网络彻底分层和虚拟化,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将变得更加融合且无缝。

也就是说,正当IPv6基于多年技术积累,终于即将迈入IPv4向IPv6的关键过渡期时,ICT产业正在形成的新一代网络社会体系,又为IPv6的全球商用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云计算的IP地址威胁

云计算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技术特性,目前已经在整个ICT领域初现端倪,而对于整体的网络架构,也呈现出“云-管-端”的雏形。

诚然,这种动态分布、虚拟化的技术方式固然可以解决时下数据中心利用率低、终端多接入,以及提升网络控制力等很多领域的问题,但其全新的技术结构也对现有IPv4的网络提出了进一步挑战。

“从目前来看,IPv6的实现周期还将经历很长时间,而云计算则是IPv6在过渡阶段遭遇的严峻挑战之一,其影响可以分为IP地址消耗与流量模型改变两个方面。”H3C技术营销部副部长翟传璞向《通信世界》周刊记者表示。

IPv4地址数量消耗殆尽已经是毋庸置疑的现实,而云计算恰恰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云计算架构中,终端侧的计算能力被削弱,“24小时在线”的联网能力被重点强调,大部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IT应用和计算能力被放置到网络的末端 ——数据中心。而IDC机房无疑将接纳和承载更多的IT系统和设备,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IP系统将迁移至云端,由此也就产生了更多对网络IP地址的需求。

虚拟化也将加剧IP地址的消耗。H3C技术专家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实体网络不同,服务器虚拟化后,原有的一张网至少被分解为三张网(公有网络、管理网络及虚机的迁移网络),“一台虚拟机就需要有三张网的IP地址端,伴随虚拟机的数量不断增加,所需的IP地址数量也将成比例增长。”

流量模型改变引发新问题

不仅如此,云计算引发的流量模型改变对于数据中心向IPv6过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云计算应用先锋Google公司为例,其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各地在耗电、占地以及冷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动态迁移其计算资源。比如晚上是用户业务的高峰期,Google就会将其计算资源从一些用电紧张地区的数据中心迁移出来,转到那些电费较低的地区的数据中心机房中运行。

这种典型的计算资源跨数据中心的横向迁移属于云计算的典型应用,其彻底改变了传统汇聚收敛的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的流量内容不再仅按照“南-北”走向,更多流量开始了“东-西”走向。而这种流量模型的根本性改变,为传统数据中心向IPv6过渡增加了难题。

“传统数据中心里,企业会在汇聚节点配备IPv6的转换网关设备,如此汇聚网络下的终端和用户将可以实现面向IPv6的统一切换;但在云化数据中心,流量的进出口数量不再惟一,网络结构从汇聚转向扁平,运维人员需要在所有数据中心流量的出口都配备切换网关,且技术方案也比原来复杂得多。”H3C技术专家向记者解释道。

产业链中设备商跑在前面

然而,技术问题还算IPv6规模化推广的真正掣肘,目前在整个IPv6的产业链上,移动网的接入环节成为瓶颈,原因在于目前能够支持IPv6的终端数量实在太少。

应该说,国内IPv6推广至今,处在产业前沿发出倡导的都是一些网络设备厂商,同时他们也提供了相对成熟的产品与演进路线。运营商的技术人士告诉记者,现阶段,运营商关于IPv6的探讨,已经不是技术是否成熟和过渡方案如何选择的问题,而是何时过渡和试验网的前期规模。

但在终端层面,IPv6却遇到了不小阻力,特别是BYOD已经成为了业界趋势——更多终端的加入本应该推动IPv6加快实施,但实际情况是市场上能够支持IPv6的终端为数稀少,而完全基于IPv6建立的业务应用更是凤毛菱角。

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赵慧玲对此表示,目前支持IPv6的终端数量太少,手机芯片支持IPv6的能力也较差,对此,中国电信已经发布制定了完善的支持IPv6移动终端相关技术要求、测试规范、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等,希望有更多终端支持IPv6,同时中国电信的北京研究院积也在极研发不依赖芯片支持IPv6的方案。

终端支持能力跟不上促使用户需求缺乏,而市场需求不足又将限制IPv6网络规模化进度,IPv6陷入两难境地。

智慧城市可以换个思路

“国内IPv6市场链条没有完全打通,终端层的推广方式需要换一种思路,智慧城市应该是不错的推广点。”翟传璞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智慧城市已经被提升至国家高度,成为加速ICT产业发展,提升国家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2013年1月29日,由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

伴随智慧城市名单的公布,国家开发银行公开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开行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人民币,下同),随即其他银行业也纷纷对智慧城市项目表示了重点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中,国家对于各地智慧城市的项目规划投资将达到4400亿元。如此看来,由智慧城市所引发的一系列项目将成为中国继“宽带中国”之后的又一个产业投资热点,而其本身也将成为拉动国内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发展前景如此看好的智慧城市项目,如果能够在国家层面对其中项目作以“IPv6的硬性规定”,应该可以拉动整个产业链快速成长。

“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手段任其IPv6自然成长,迫于终端应用得严重缺乏,其部署周期将相当漫长;如果国家层面能够以政策指导、国家买单等方式,给予 IPv6发展一定帮助,相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年IPv6峰会上,一些与会代表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比如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可以规定必须以IPv6网络为基础建立;运营商在提供宽带服务时,也可以表示,如果以支持IPv6设备终端接入则享受特殊优惠等。“这些具体措施对于处在IPv6产业链中的终端薄弱环节而言,都将起到积极拉动的作用。”

1.2万仅仅是个开始

尽管IPv6还存在很多待解的难题,但是也算小有成绩。截至目前,全球互联网中已经部署了1.2万个IPv6路由器,这说明IPv6设备的商业部署逐渐开始上量。

不过,1.2万仅仅是个开始。2013年,国内三家运营商纷纷公布了至少发展300万IPv6用户的发展计划,设备商将借此机会将从IPv4向 IPv6的过渡技术落地,海尔、康佳、海信等国内终端产业的领头企业也表示已经开始了对IPv6终端产业的研发工作,而类似百度、腾讯这类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们也开始将向IPv6迁移和过渡的方案讨论工作提上日程。

中国联通集团技术部副总经理马彦表示,中国联通在终端用户升级方面推进IPv6的商业部署主要从移动终端、家庭网关、PC终端三方面进行改造。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也表示,目前IPv6缺乏吸引用户的应用业务,推动用户和流量迁移有效模式尚需探索,对于芯片、操作系统和终端等制约环节,仍需加大力度推动去解决。

IPv6应用层改造千头万绪

如此看来,现阶段只有终端和应用层的企业对于IPv6还处于讨论和研发阶段,具体真正的落地还有相当距离。为何已经为业界公认为是产业大势和必经之路的IPv6,迟迟提不起终端和应用侧设备企业的兴趣?

业界专家告诉记者,尽管对IPv6的支持是在底层网络层面,原理上不会影响上层应用,但实际并非如此。以企业用户为例,如果将企业网迁移至IPv6 上,除了必要的底层IP基础设备改造和升级以外,其上层的业务也将受到影响,包括数据库在内的很多软件系统需要重写,其改造量可想而知,而对于那些大型互联网的内容提供商而言,其所需付出的劳动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