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网络频道 03月10日 综合消息:3月9日下午,全球IPv6论坛媒体见面会暨IPv6 World Leader 2017颁奖仪式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国家电网信通部主任王继业、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IPv6首席专家解冲锋获由全球IPv6论坛颁发的IPv6 World Leader 2017(2017全球IPv6世界领袖奖),以表彰和感谢三位在IPv6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尝试、在CNGI项目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IPv6发展和推广过程中作为行业典范发挥的重要作用。
全球IPv6论坛(IPv6 Forum)是1999年7月17日在欧洲发起成立的国际技术和产业联盟,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IPv6发展,联合运营商与企业推动商业化进程,建立安全、高效的下一代互联网,是IPv6业界影响力最大、范围最广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IPv6 World Leader"奖原名“IPv6互联网先锋”奖,历届获奖人物均为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为IPv6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个人,受到全球IPv6领域和行业的尊敬与认可。获奖者包括美国Comcast首席架构师Brzozowski、WIDE主席Esaki教授、英国Sky首席架构师Dickinson、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和吴建平院士等。
清华大学李星教授获奖
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网络CERNET-6BONE,在此基础上正式开通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2。在李星教授的带领下,其研究团队发明的IPv4和IPv6互联互通的无状态翻译技术IVI,已经获得了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的9个RFC,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最主要的过渡技术之一,为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以至全球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家电网信通部主任王继业先生获奖
国家电网信通部主任王继业先生多年来一直倡导和推动IPv6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实践工作。国家电网公司承建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在相关IPv6地址编码,IPv6信息安全,IPv6与SDN融合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IPv6实验网络在国家电网天津等六省市展开了试运行,推进了IPv6在智能电网中的部署和应用。
中国电信解冲锋博士获奖
中国电信解冲锋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从2001年就开始了在运营商网络中引入IPv6的关键技术和演进路线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包括LAFT6过渡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创新。积极参加IETF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已有6项以上的RFC成果。解冲锋博士支撑中国电信参与我国CNGI示范网络的建设和实验工作,并负责中国电信CNGI主干网的维护,共支撑了8项以上的CNGI应用示范、863、国家重大专项等大型项目的验证、测试和应用示范工作。2009年起,解冲锋博士的项目团队积极推动IPv6在中国电信商用网中的规模化引入工作,提出了以IPv6为核心的网络演进路线,并在湖南和江苏等地进行了深入的商用试点。
正如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在活动中强调的,IPv6的全球部署已经全面展开并在近年内取得了巨大增长。李星教授、王继业主任及解冲锋博士在全球IPv6的核心标准制定、测试验证和商用部署方面的成果令人敬佩,其在中国教育网、国家电网及运营商中的IPv6部署与实践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自全球下一代互联网行业发展以来,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对世界的影响力越发强大,在中国政府的支持及产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IPv6的全球商业部署必将获得新的进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发布了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同时推出配套社交应用Sora,用户可生成包含自己的视频并在类似TikTok的信息流中分享。Sora 2在物理定律遵循方面有显著改进,视频更加真实。应用提供"客串"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植入生成场景中,并可与朋友分享形象使用权限。该iOS应用目前在美加地区采用邀请制,ChatGPT Pro用户可直接体验。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自诞生以来问题频发,从推理模型表现不佳到AI幻觉现象,再到版权诉讼,这些都表明当前技术路径可能并非通往真正智能的正确道路。专家认为,仅靠增加数据和算力的扩展模式已显现边际效应递减,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者提出智能应包含统计、结构、推理和目标四个层次的协调,并强调时间因果性的重要性。面对LLM技术局限,业界开始探索神经符号AI等替代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