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30日,由天地互连-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办的GNTC 2017全球网络技术大会(www.theGNTC.com)将在北京长城饭店会议中心火热开幕。作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的网络技术盛会之一,GNTC 2017将汇聚超过2000位行业精英,共话全球网络重构。在大会第一天上午的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吴建平;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Paul Mockapetris、Paul Vixie;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Nick McKeown; APNIC主席Paul Wilson;Linux基金会运营副总裁Phil Robb等行业权威专家将莅临大会现场并发表其对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理解和构想。
网络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新一代的网络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并在悄然推动产业的巨大变革。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应用领域快速拓展,现网架构的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网络缺乏弹性、新业务开发困难、基础设施陈旧、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变革正在发生,向更加软化、云化、功能更加虚拟化、硬件更加通用化的方向发展,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灵活的新一代网络正在飞速形成。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11月28日上午的全球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将首先进行发言,畅谈未来全球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邬贺铨院士曾经提出了“大宽带、大连接、智能化、软件定义”四个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今年的GNT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让我们期待邬贺铨院士的精彩发言。
吴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吴建平院士作为国内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主持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会上,吴建平院士将介绍下一代互联网及IPv6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和他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独特理解,让我们拭目以待!
Paul Mockapetris:DNS之父、2012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Paul Mockapetris先生是2012年第一批入选的互联网名人堂的入选者,广为人知的DNS(Domain Name System)之父,同时也是现代互联网的奠基者之一,极大推动了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在今年的GNT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Paul Mockapetris先生将会从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等角度对今后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Paul Vixie:2014 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
Paul Vixie先生是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资深专家,于2014年入选国际互联网协会评选的互联网名人堂,他设计、研发并部署了著名的DNS开源软件BIND。在11月28日上午的全球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全体大会上就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分享其对全球网络发展的理解和判断。
Paul Wilson:APNIC主席
APNIC(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作为国际性的IP地址和网络资源的管理者,致力于建设一个稳定、开放且安全的全球互联网络。二十余年来,Paul Wilson先生带领APNIC服务整个亚太地区,为亚太区网络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今年的GNT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Paul Wilson先生分享他在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资源管理方面的精彩观点。
Phil Robb:Linux基金会运营副总裁
开源对网络技术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无数的开源项目蓬勃发展,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活力。在今年的GNT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Phil Robb先生将会介绍Linux基金会在开源、开放方面的经验和规划。
本届GNT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共设有2场全体大会、1场圆桌论坛、8场技术峰会及数场Workshop,议题涉及网络重构、云网协同、互联网基础设施、SDN、NFV、IPv6、云和数据中心、5G、NB-IoT、网络安全、边缘网络和边缘计算、P4、CORD、ONAP、网络测试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各大热点,探讨当前网络所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展示最新网络技术应用案例,推动全球网络重构进程。在11月28日上午的全球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名人堂入选人等网络技术领域最顶尖专家共聚,探讨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热点话题,引领产业发展。
目前,GTN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报名系统已全面开启,访问大会官网www.theGNTC.com,或关注官方微信号“theGNTC”即可成功报名,与业界大咖面对面对话,与行业伙伴探讨更多合作机会,GNTC大会等你参加。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IT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IT服务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ITSM平台已从简单的帮助台发展为复杂的管理系统,集成了工单跟踪、资产管理、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平台的核心是工单门户,确保请求得到及时处理。许多产品强调自助服务功能和AI集成,通过智能路由、预测分析和生成式AI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21款主流ITSM工具,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
韩国AI研究院团队深入研究了大型语言模型的置信度评估机制,发现AI有时会对错误答案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幻觉"现象。研究揭示了AI内部"置信度计算器"的系统性偏差,提出了"内部一致性检测"方法来识别AI的真实确信程度,为开发更可靠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思科与英伟达、VAST Data合作推出安全AI工厂,整合服务器、GPU和存储设备为企业提供一体化AI基础设施。该方案采用融合基础设施形式,以AI POD作为核心组件,搭载英伟达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和思科UCS服务器。存储方面支持NetApp、Pure Storage或VAST Data产品。VAST声称其InsightEngine能够加速RAG管道,将响应延迟从分钟级降至秒级,支持企业级智能体AI应用。
苹果公司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GSM-Symbolic测试方法,发现当前先进AI系统在数学推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研究表明,AI虽然在标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但面对表述稍有变化的同类问题时准确率显著下降,暴露出其缺乏真正的逻辑理解能力,主要依赖模式匹配而非推理。这项发现为AI评估提供了新标准,并为未来开发更可靠的AI推理系统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