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路由交换富士通石丰瑜:ICT--应对经济发展阻力的必然选择

富士通石丰瑜:ICT--应对经济发展阻力的必然选择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当前的中国市场,ICT建设不再是少数跨国企业、少数大企业的专享;事实上,ICT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能够帮助众多本土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扩大盈利、运筹帷幄。

来源:ZDNet网络频道 2013年4月2日

关键字: 富士通 ICT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网络频道 04月02日 综合消息: 提及ICT,一些企业家或许会问“ICT建设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或者说,ICT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通常的答案无外乎三个: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开创新事业。

美联储(FED)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阻力,由于生产率下滑和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在未来几年中有可能急剧减速。当前国内企业面临经济大环境下的若干挑战:人民币持续升值,制造业不断在险峻环境中寻找“突破口”;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渐减弱,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步入寒冬;普遍的缺工现象掣肘国内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最少的人做到最多的事,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摆在了无数中国企业面前,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这里,我给出的答案是ICT。在当前的中国市场,ICT建设不再是少数跨国企业、少数大企业的专享;事实上,ICT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能够帮助众多本土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扩大盈利、运筹帷幄。

ICT建设不是立竿见影的猛药,但是在提升效率、创造价值方面,无疑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剂良方。对应国内经济严峻的发展形势,ICT建设不再是过去人们的所理解的企业“奢侈品”,而是日渐成为商业社会的“必需品”、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经验之道

治疗疾病的疫苗总是从疾病中获取。压力、困境和冲突的应对方法,就存在于压力、困境和冲突之中。

在日本,不少企业在ICT系统的支持下度过了1980年代日元升值后一段艰难的经济低迷岁月,并借此机会发展壮大,成就了诸多世界性的经典品牌。

历史总有相似。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类似的变化发展期。2012到2015年,国内经济环境面临不少挑战: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提升、人口结构问题。这意味着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会第一次发现“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了,之前万试万灵的“人海战术”再难奏效。

这些细微却至关重要的变化,很多日本企业在1980年代都曾经历过。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汇率在几年内对美元几乎翻倍。危机之下,日本企业没有垮掉,而是找到了很多方式来谋求生存:一种方式是把工厂移到海外,就如现在一些中国国内企业将工厂迁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菲律宾等地;可随着日本国内的GDP持续增长,除了搬到海外,企业还得做一些别的事情,那就是大力发展创新和企业ICT建设,为企业赢得时间,让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当下的中国就像当时的日本一样,面临压力的企业开始把整个公司的业务从头梳理一遍,直面生产管理、生产效率、物流、零部件、营销、销售等所有的流程和环节,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借由ICT化变得更有效率,以及具体怎样和ERP、CRM等管理方案无缝结合,提炼出更有胜算的盈利模式。尽管,过去许多企业家过去对此并不重视。

不仅是制造业,受大环境影响,国内的零售业也面临同样困境。廉价劳动力不再廉价。中国企业在未来五年面对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样用最少的人,做到更多更好的事情。以遍布街头的便利店为例,过去每家店实行“三班倒”,一般还多雇几个员工互相监督。而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认同辛苦劳累的工作传统,很少有人愿意到便利店工作,一站就是大半天。(这并非是对青年的责难,先人的工作和努力本身就是为了让下一代的年轻人能够轻松、幸福的生活。)工作观念转变,招聘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管理者难免困惑:如何在员工数量减少,每个员工能承受的工作量降低的情况下,应付更多的货品种类,更频繁的市场推广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便利店实现ICT化,已经不再是扩大盈利的问题,而是效率问题,是企业的生存问题。

系统共生

富士通与一些知名客户间的ICT合作甚至历时长达50年之久,并将继续深入。这种持续、稳定的合作,展示了不同企业之间共同的价值认同。

富士通(Fujitsu)是全球前三的IT企业,1935年起步于信息通讯业。1999年成立的富士通西门子,是欧洲最大的ICT服务商。同时,富士通是发轫于亚洲的全球性ICT企业。

在西方世界的理解中:西方文化看重的是树木、东方智慧看重的是树林。富士通所提倡的根植于基于东方文化的ICT建设思维,不仅讲究战略规划,同时在细节上追求实用,重视人员的参与。

东方的思维中,企业的ICT系统与人员的结合紧密,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在富士通,ICT建设的战略规划并不追求一步就走得很远,而是会根据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有步骤的计划。打个比方说,一些ICT系统就像是成衣出售,当然也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做一些譬如修改袖长、裤长的细微改动;而富士通提倡的ICT系统则是度身定制,不仅仅是长度,包括前襟、肩长、腰线、甚至内衬都是严格按照尺寸量身定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往往觉得东方式的ICT系统更为实用。

我们有个古老的故事“南橘北枳”。其实,ICT建设,也和公司的管理文化、地缘环境有很大关联,水土不服的ICT系统就是“淮北枳”。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汽车业的管理经验在全世界都备受推崇,相关的书籍遍布书店,但许多年过去,却鲜有企业能模仿成功。究其根本,最重要的是实现观念的不断进化,以及在实际应用时实现人与系统的相互配合。

公司推行ICT建设改革需要考虑的细枝末节非常多,一夜之间就把所有人工做的事情ICT化,这种大刀阔斧、一蹴而就的想法固然漂亮,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弊病。在系统实施中,更提倡循序渐进,譬如,要看哪些环节在ICT介入之后,效率能够得到提升,而员工反弹会比较小;哪些环节现在导入的话时机不对,要暂缓执行——这个过程有点像拓扑学,必须考虑先决条件,是个文化改造的系统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说,ICT系统存在于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中,由于整个社会结构、文化,还有法律上的限制,在企业面临抉择时,往往还需要保留老员工、承担社会责任。这与推进ICT建设并不矛盾——我们的ICT系统不是要取代原有的人力,而是要和原有员工一起提高效率。在建设ICT系统的时候,要想保留原有员工,企业就应该考虑如何活用既有人才,怎样激发士气。在ICT系统实施前,会充分挖掘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观点,找到问题的第一步;之后才有可能逐步进行改善。这样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发现和改进,是让员工充分了解和接受ICT系统的必要过程。如果一味追求一步到位的框架性剧变,则有可能引起员工对改变的抵触,反而会造成生产率低下。

一言以蔽之,在导入或者实施ICT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对人与机器,甚至看不到的系统软件,进行更妥善、和缓的结合。人与系统共生,这是富士通在和客户讨论ICT建设实施时非常重要的战略。

ICT建设的意义何在?经验的沉淀、智慧的积累、技术的进步……我们希望借助ICT技术把富士通所拥有的行业优势资源传递给更多企业,善用人类世界共同的经验和知识财富,以此为手段应对全球经济的不明朗,以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复苏,建设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