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周六北京SNS开发者聚会上,听了很多精彩的演讲,与李大维(David Li)的聊天更是受益良多,记录如下(完全凭心记,也加上个人理解)。
1、李大维是谁?Facebook黑客,就是在Facebook平台上开发APP(Application)的人。目前运营着6个APP,其中有2 个有上百万用户(还没到千万级?)的安装量。团队在10人以下,主要开发者就是2人,然后是负责维护运营APP的。松散型,团队分布在美国、中国大陆、台湾(?)。李是目前这个领域的高手。
2、两个APP,其中一个是送花的应用(Growing Gifts)。赢利模式是广告。在美国有十几种广告联盟,不限于Google Adsence。
3、在美国有1-2家专门投资这一领域的VC,但并不看好风险投资的作用。因为,其一,如果这个应用(APP)证明是赚钱的话,风险资本投进来并不能让它更赚钱(更流行);反之,如果APP不赚钱(也就是安装量不大),钱投进来也没有作用。这有点像一个奇特的创意产业,在“应用流行-通过广告联盟赚钱”之间是一种几何关系,而且这个产业也不太容易被并购/上市/退出,在内容-渠道之间,交易成本也极小—谁见过还有创业领域像这样的,呵呵。
4、中国的机会。对于平台(校内、Myspace、51.com),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拿传统软件平台厂商做比较,你要吸引第三方开发商,需要一家家去谈,别人也不一定会做,难成规模;而开放平台,开放一种接口或协议,让大量的中小创业者加入进来,节省了交易成本,不用每家去谈;而那些成功的应用,也会经受市场的考验。给平台带来大量的流量,挖掘出更深层的社会关系。
开放平台其实是一种千载难逢的商业模式,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平台需要做的,说得白一点,就是考虑好怎样和开发者分钱。而对于开发者而言,其实就是一次巨大的创业机会,特别是对草根创业者,你初通一下简单的脚本语言,想一个社交平台的好创意,如果它流行了,你就成功了。
5、Facebook本身,对中国的威胁或者说机会有多大。目前,Facebook APP基本没有面对中文用户的(群体太小),我私下感觉Facebook这样的网站不大可能进入中国主流互联网市场,这和Google还不一样,搜索是一种比社交更加基础化的应用,你会用得到。除了商业需求(阿里巴巴),中国人有需求去到Facebook里社交的,真是看不出来。如果不需要这种关系,什么 APP都是没用的。
6、那么剩下来,就是中国自己的Facebook。现在流行的统一平台是Open Social,具体会怎么样,只能等着看一场好戏了。有一种观点是,虽然Open Social是一个开放组织的标准,而Facebook是一家商业公司,但是Open Social能够实现的,还远远不是Facebook所实现的一种平台开放。个人感觉,Discuz的UCHome可能会和Open Social形成一种两者并立的模式,前者是长尾、草根、垂直的游戏,后者是大公司、平台的游戏。这个是很自然的,在广告联盟平台之间,也有这种分野。
7、剩下还有一个Facebook,就是手机上的Facebook。中国移动已经在准备做这样的SNS,目前正在找CEO。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