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网络频道 6月17日 北京报道(文/陈广成):随着信息化如火如荼的发展,引出了一系列数字化建设的概念。高等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在经历了概念提出、推广、应用建设、平台建设及整体建设等多个阶段,不管是从研究现状还是实践现状,中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并不成熟。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纳入到高校学校建设的重要议程,并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分阶段制定了实施目标,其建设水平已成为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6月10日,H3C第四届“创造校园IT新价值”高校信息化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南师大)网络中心主任聂瑞华接受了ZDNet的专访,期间被前来取经的其他高校同仁几经打断。可见,作为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做出一些成绩的院校,有值得其他兄弟院校学习的地方。聂瑞华向记者介绍了华南师大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分享了信息化建设中一些经验和体会。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主任聂瑞华
“一校三区”互联 构建下一代校园网
打通“一校三区”校园网互联,增建了电信出口。华南师大拥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 3 个校区。数字校园建设推动着学校信息化应用内涵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聂瑞华告诉记者,2008年底,华南师大增建了校园网300+100M电信出口线路,租用远距离光纤电路,解决了南海校区校园网和学校校园网不能互通的问题。截止至2010年初,校园网共有教育网IPv4出口1000M,IPv6出口1000M,实现了“一校三区”校园网全面打通。网络中心采用1000M带宽光纤直达各学生宿舍楼;100M带宽到每个宿舍房间。为学校各类行政职能和信息服务向一校三区的延伸奠定了基础。
实施了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校园网建设并初具规模。聂瑞华介绍说,从2005年起,华南师大先后承担了中日IPv6试验床项目(2005)、国家下一代互联网CNGI高校驻地网项目(2007)和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项目(2008)的建设,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下一代可信任互联网子课题(2010)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学校“一校三区”的绝大部分区域已完成IPv6协议覆盖。IPv6资源网站、IPv6网络电视等应用建设促进了校内IPv6用户的迅猛增长。
在6月8日的世界IPv6日活动中,华南师大校启用支持IPv6访问的11个网站和应用系统,学校主页于5月24日通过IPv6 Enabled Logo网站认证,成功位列该网站向全球公布的通过IPv6认证的首批机构名单中。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应用和推广方面,华南师大无疑已走在前列。
统一数据规范 打通信息孤岛
在“十一五”信息化建设阶段,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标志,华南师大建立了全校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了学校的信息整合和业务集成,成功实现了学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聂瑞华告诉记者,华南师大在“十一五”数字校园建设期间,打通了孤岛,统一了数据规范。基于SOA的服务模式,建立了可持续的、先进的技术架构。在这套架构的基础下,应用系统开始得到推广和应用。打破了有些高校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多套应用系统的孤立运行状态,显著提升效能和管理水平。
对审核录入的信息实现自动分发,分发到数据中心,经过校验确认合法,并分发到财务处、图书馆、医院、一卡通中心等,统一数据规范、打通信息孤岛,真正实现高效运营。
规范信息标准、建立数据中心,数字校园建设统一了学校信息标准,规范了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开发过程,数据中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与融合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机制,加强了校园信息技术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成功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孤岛现象也是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难题,在记者问到在这一实现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时,聂瑞华告诉记者,首先要通过需求调研统一思想,邀请相关部处长一起进行调研。“拉出去、请进来”,拉出去是到兄弟高校去看看别人怎么做的,请进来就是请做得好的跟我们讲,从而达到统一认识。其次,技术路线的选择。要解决异构性问题,很多的系统是推倒重建还是有效利用。华南师大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来的财务和教务系统,开放数据接口。最后,要强化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责任制。
应用导向 以信息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十一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标志的黄金发展时期。聂瑞华介绍说,2006年华南师大把数字校园建设作为十一五、211工程、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命题,提出了“一校三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应用牵引、技术推动”的建设理念。相继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数字校园建设办公室,明确网络中心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实施单位。建设筹备期间,学习领导多次率队赴国内外著名院校实地学习考察,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明确了基于SOA架构的第四代数字校园技术框架。2007年7月,数字校园工程进入聚集实施阶段,数据中心、信息门户、协同办公等于2007年底完成开发并上线,经过2年的紧张建设,2009年11月,华南师大数字校园建设完成整体目标并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
统一的信息门户。信息门户系统作为展现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代名词,集成了数字校园建设和改造的所有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学校信息门户实现学校外部门户、内部门户、教职工个人门户、学生个人门户和二级单位门户5个部门,信息门户实现了6个身份的统一管理,和单点登录机制,登陆后根据访问者的身份展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广大师生搭建起一个高度集中的个性化学习和工作平台。
协同办公系统。华南师大协同办公系统以实现团队协作为目标,通过流程定制,形成了教务公开、协作办公的办公环境。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工程。从数字校园建设整体出发,一校三区、统一建设、分步实施,学校相继出台了校园一卡通运行和管理的相关文件,明确网络中心为运行管理机构。2006年7月,校园一卡通陆续在三个校园投入运行,对校园身份识别、迎新、图书借阅、餐饮消费、医疗、门禁、会议签到、上机、补助发放等多种进行高效管理。“目前,校园一卡通运行稳定,规范、财务对账,报表数据准确,用户信息和用户数据实现了与数据中心和信息门户的集成和交换”,聂瑞华表示说。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运用充分发挥了数字校园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使华南师大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构建信息化应用系统。在数字校园统一信息标准的缺失下,以资源整合和优化业务流程为目的,华南师大大力推进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相继完成了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14个系统的新建和改造工作,丰富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内部资源,形成了全校一体化的数字校园信息系统的规划。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信息整合后,数字校园关键电路和关键数据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随之增强。聂瑞华强调说,华南师大在石牌校区建设容灾备份系统,有效的保障了数字校园的数据可靠性和持续服务的能力。为了构建更加安全的信息化安全环境,学校建设了内外网审计系统和可视化网络,丰富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对于财务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统,搭建了专用网络与校园网隔离,以杜绝外来的安全风险。
新一代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通过数字校园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华南师大成为广东省第三家拥有自主科学计算能力的学校,高性能计算中心有计算节点27个,总计算力理论峰值超过每秒3.5万亿次。高性能计算中心为拓展科研领域、提升科研能力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依托数字校园高性能服务平台和网络平台,华南师大教务管理系统承担了2万多名本科生,及近2000名教师的网络选课、课堂安排、考试报名、教学质量评估、成绩录入及查询等日常教学工作。聂瑞华告诉记者,研究生管理系统实现了学校6000多名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管理。以数字校园为契机,通过数据中心、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强化了与学校其他信息系统的联系,实现了相关业务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实时更新,提升了数据的更新速度和准确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依托网络学习资源,学校成功完成了公共学科的教学改革,学校信息化辅助教学应用广泛,90%的本科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50%以上的必修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90%以上的教师能够开展多媒体教学,100%的学生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学习。”
“十一五收关,实现了院内各个应用系统的初步整合,对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保持了一致性和同步性,明确了各院各种数据的来源和入口,统一了各种信息的编码,通过一套统一身份认证方案,实现了单点登录,通过角色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聂瑞华介绍说。
面向“十二五”,华南师大也提出了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为契机,通过信息应用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精细化;继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应用的扩展,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应用融合,不断丰富信息化服务手段和方式,逐步拓展教育信息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中心工作服务”。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