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如果说现在最热门的问题是什么?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但是如果说现在以太网市场最大的热点,恐怕十有八九都会回答是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显然因为数据中心作为一个集中的数据计算和传输的场所,其网络问题也更突出,从而也成为以太网研究的最前沿。那数据中心网络会把以太网带到哪里去呢?是整合还是分离?是复杂还是简单?
分久必合的网络市场
这几年的网络市场并不平静,曾经的网络大佬北电轰然倒塌,其网络部分被Avaya收购;HP以在服务器领域的强劲表现为基础,收购3Com,并得到在中国网络市场发展良好的H3C;思科从网络市场入手,在2009年推出UCS(Unified Computing System)进军原来不曾染指的服务器市场,不惜与合作伙伴利益冲突;以存储起家的博科则以存储为大本营,通过收购Foundry完成了进入网络市场的华丽转身。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在服务器领域风生水起的Dell,通过收购Force10,达成在网络市场布局的目的。
如果把这些个案归类就会发现他们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增强型,另一类是业务创新型。Avaya、博科等属于第一类。Avaya中国公司数据产品业务拓展总监徐震表示把收购北电的网络部分作为了扩充自身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会专注于提供高可用性的数据平台,为Avaya的语音及视频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传输服务。”而有了北电的网络部分的Avaya已经转型为一家提供完整的企业通信与协作解决方案提供商,从网络部分来讲,涵盖传统的企业有线/无线网络的范畴,以及目前企业的云计算领域的数据中心等。
Avaya中国公司数据产品业务拓展总监徐震
博科的收购源自他们的愿景——成为一家向客户提供全系列网络产品的网络公司,包括IP和SAN在内。显然,对Foundry的收购实现了对IP的拥有。但是,博科似乎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把在存储领域实践了15年的Fabric概念带到了网络中,同时,也把IP和SAN深度融合在一起。2010年5月,博科公布了Brocade One统一战略,并提供突破性的VCS和以太网结构技术,从而把网络平滑地迁移至云优化的计算环境之中。“不止拥有FCoE和FC产品,而且新推出的VDX产品具备所有的特性,能够通过整合IP、存储和高性能网络来帮助客户打造融合网络。”博科大中国区总经理卢少文如是说。
博科大中国区总经理卢少文
与增强在网络端的提供能力不同,思科、HP、DELL等厂商是属于业务创新型的。UCS是思科从网络厂商向服务器提供商迈出的一步,事实证明,市场对这一步的接受程度很高:根据IDC 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季度服务器追踪报告,UCS已超越x86刀片服务器的市场增长水平,同时思科也成功跻身x86刀片服务器收入前三强厂商。
H3C公司营销副总裁王巍对融合的定义似乎可以解释业务扩展型厂商的想法:“在云计算背景下,不仅要求网络厂商能够导入网络需求,即高带宽、无阻塞交换、虚拟化以及绿色节能之外,还必须导入全球最前沿的计算、存储和IT资源调度管理技术对网络的需求。”顺应这样的趋势,H3C正在逐步完善自己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同时借助HP在计算、存储的技术积累和广泛应用,使之更具备横向技术和需求支撑的特性。虚拟化和自动化在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服务器整合、业务连续和弹性等特点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实现针对虚拟机的边缘虚拟桥接(EVB,Edge Virtual Bridge)。
H3C公司营销副总裁王巍
事实上,“技术上来讲,虚拟化对整个结构的调整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Gartner数据中心总监曾劭清如是说。“而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Gartner数据中心总监曾劭清
数据中心网络的新特征
在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步步紧逼之下,基础网络原来的STP架构,高时延、丢包等逐渐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未来数据中心网络将会“从配合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结构的扁平化、弹性、资源池化以及自动分配、统一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征。” 瞻博网络亚太区数据中心技术和解决方案部顾问工程师包贵新这样总结,而华为企业数通产品线副总裁王世宏则把特征具象为“路由型以太网、多网融合以及多租户支持等方面。”其中,路由型以太网指的是云计算数据中心要求构建大规模的二层网络,以支撑虚拟机的无缝迁移。STP技术构建的传统以太网不仅规模受限,且收敛时间长、带宽利用率低。数据中心网络迫切需要引进新的技术,以构建高扩展的二层无环网络。多网融合是指数据中心网络的趋势是多网融合,数据业务、FC存储业务均采用以太网承载,以简化数据中心的布线和管理。这也要求以太网能够支持类似于FC SAN的无丢包特性。多租户支持则是说公有云的商业模式的多租户功能,要求在网络层面实现更大规格的隔离功能,解决目前4K VLAN带来的限制。
瞻博网络亚太区数据中心技术和解决方案部顾问工程师包贵新
华为企业数通产品线副总裁王世宏
路由型以太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二层网络结构,目前有IETF的TRILL(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和IEEE的SPB(Shortest Path Bridge,最短路径桥接)两个预标准。在最初的时候,TRILL是通过改变IS-IS来扩展TLV,从而替代STP结构的,他要求设备间建立协议的连接。而SPB是通过MAC-IN-MAC来解决问题,用户MAC在网络边缘。但是,现在来看,这两个标准越走越近,SPB也转向通过IS-IS来寻求突破。在使用上,TRILL的阵营有思科的数据中心架构(DCBA),博科的Brocade One架构,H3C的S10500系列核心路由交换机和锐捷网络的核心RG-S12000 Cloud Computing系列与接入层 RG-S6000系列都与其关系密切。而SPB在传统的电信行业更受青睐,Avaya提出了虚拟企业网络架构(Avaya VENA),阿尔卡特朗讯则采用AFN(Application Fluent Network,应用流畅网络)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个部分要提到一个“异类”——瞻博网络。瞻博网络提出的QFabric既不属于TRILL也不属于SPB,但是却提出了一个从三层网络过渡到一层网络的可能。“简单一点说,你可以把QFabric理解为TRILL的升级版,在Qfabric的内部实现协议族中有与TRILL相似的部分,也有瞻博独有的部分。但是QFabric给用户的感觉是更为简单的实现,控制层面上实现了完全统一,因而在操作和管理上也更加容易。”包贵新这样解释QFabric的实现途径。
多网融合的概念在这几年也甚嚣尘上。高性能计算网、存储网络以及以太网在数据中心网络的融合成为一种流行的说法。但是,“目前来看,完全把存储与网络融合在一起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完整。因为以太网缺少流控方面的设置,无法满足存储网络在丢包率上的苛刻要求。我们对客户的建议是两年之内,等待更加成熟的方案面世。”曾劭清对存储网络与以太网的融合趋势表示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事实上,我们也确实需要给技术发展的时间。当初以太网对ATM的替代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40G/100G的未来探究
40G/100G标准是在2010年6月通过的,但是现在真正落地的产品却并不很多。原因在哪里呢?曾劭清认为“40/100G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在的时机并不成熟。当接入端应用到10G产品的时候,核心层应用40/100G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特别是国内市场,10G产品在接入层的应用率很低。”。徐震对40G/100G的近一段时间的应用同样不看好:“由于没有现成的数据标准可以借鉴,所以40/100G的以太网不再像千兆及万兆那样通过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只有当每端口的成本降低至一定程度,或部分用户愿意为高速以太网付出更多的溢价,这些产品才会真正进入市场。”但是,“Avaya一直在积极为40G/100G的产品努力,我们近期就会在VSP7000/9000平台推出40G的接口,所有平台都支持无阻塞的100G升级的能力。”
Extremenetworks中国区总经理李嵘
与大部分公司的观望态度不同, Force10就在被收购之前,高调推出了Z系列。其中,Z9512提供480个线速非阻塞10GbE端口,96个线速非阻塞40 GbE端口和48个线速非阻塞100 GbE端口。而同样的乐观的还有Extremenetworks,“与当初10G标准刚刚通过时相比,40G/100G的推广已经快了很多,而我们也已经看到,一个40G的端口比4个10G的价格要便宜,当然,这个价格还需要更低才会更有竞争力。” Extremenetworks中国区总经理李嵘表示。与40G的看好相比,100G似乎要更加艰辛一些。“100G还要解决传输距离短、价格高等一系列问题。”
穿上西装的以太网?
如果把当初以太网的成功上位归结于简单易用,是完全穿T恤的技术的话,现在在数据中心网络中体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却有让这个技术穿上西装的嫌疑。那这样的以太网还是当初的以太网吗?会不会也因为复杂被历史淘汰呢?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以太网本身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以保持自己的活力。“以太网本身是一个很多新标准加入,但是一些旧的技术也在逐渐淘汰的过程中,所以,这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以太网不会越来越臃肿。另外,在特定的环境会有特殊的需求,这样也会使应用更加清晰。”李嵘把以太网的发展看作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而在包贵新的眼里,让以太网简化是厂商一个研发的方向。“QFabric就是给用户体验非常简单的一个架构,他把所有复杂的协议等都做到了系统里面,是对外不可见的。这样既保证了网络的性能又保证了简单的特点。”
数据中心网络作为以太网的研发最前线,显然进行着一些尝试,在这些尝试中也一定会有成功会有失败。但是,更开放、更高带宽一定是大势所趋,一条更宽广的以太网道路在等待着我们。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去集群 更超群——大容量网络演进之路
2019 IBM 中国论坛
H3C 2019 Navigate 领航者峰会
助推数据中心网络现代化转型 打造灵活可靠基础架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