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设计制造商(简称ODM)以及一部分原始设备制造商(简称OEM,其业务模式与ODM类似,即为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用户及云服务商开发定制化设备,并以走量方式换取低额利润)早已占领了服务器市场,目前牢牢把握着超过半数的出货单位及接近一半的收入总额。
但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上,ODM厂商的收入份额还不足20%,更准确的交换机出货量计算方式——即出货端口数量——也只是略高于此。但从趋势角度来看,以太网交换机ODM厂商正在从云服务商和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用户手中获取越来越多的业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也会呈现出类似x86和Arm CPU的分布比例。
IDC市场分析师在新年休假期间发布了最新的以太网交换机与路由器统计数据。手握这份新年发布的资料,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回顾IT行业中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到底在发生什么,及其可能在生成式AI热潮的冲击之下受到何种影响。
目前,行业分析机构普遍将数据中心市场的一切业务下滑,都归咎于客户关注点从通用计算转向AI类工作负载。正如我们在2024年10月的第二季度以太网数据公布报告中所指出,从数据中心、园区及边缘用例的总体形势来看,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正处于衰退周期。确切地讲,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收入萎缩。如果加上2024年第三季度,则是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虽然第三季度只缩水了7.9%,数字要比2024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情况稍微好看一点——前两季度分别下降了11.7%和14.1%——但必须承认颓势仍在继续、利空仍未出尽。
以太网路由器产品主要销售给各类服务提供商,一部分也被销售给云服务商和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客户。这部分业务的衰退周期更长、程度也更深,颓势最初出现在2023年第三季度,而且按百分比计算的下降幅度则大致是以太网交换机的两倍。
IDC估计,去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场共采购了价值108亿美元的以太网交换机,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9%。在此期间,以太网路由器的总销售额则仅为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缩水达17.4%。
早在2022年第三季度,IDC就已经不再公布以太网交换机的销售额与出货商品数量的相对变化,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但IDC的报告仍然将构成市场主体的1 Gb/秒、200 Gb/秒以及400 Gb/秒设备进行了细分。我们没有充足的数据能够可靠填补其中空白,但出于推测和行业分析人士的习惯,我们还是尝试添加了自己的推断结果,希望勾勒出整体以太网设备出货端口数与每比特成本的变化趋势。
如今我们距离2022年第二季度(也就是IDC公布明确数据的最后一个季度)已经越来越远,所以相关推测数据的置信度也越来越低。但好在我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而这部分空间几乎完全由数据中心交换机组成。所以我们提供的数据,在相当程度上仍然能够代表大多数读者的感受和判断。
IDC在其报告中表示,200 Gb/秒与400 Gb/秒以太网交换机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6.3%,与2024年第二季度相比环比增长了23.8%。而根据我们就IDC过往网络统计数据建立的计算模型来看,这应该意味着本季度全球在高端以太网交换机领域的总采购额应该在28.9亿美元左右。
我们目前还不清楚800 Gb/秒以太网交换机的确切销量,但Creehan Research预计800 Gb/秒设备的增长速度将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而且这波增长是以2024年年中为起点。我们会尽快将相关结果添加到自己的模型当中。但仅凭直觉再加上AI集群对于800 Gb/秒交换机的硬性需求,我们估计这部分交换设备在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应该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并且蚕食了面向园区场景的100 Gb/秒、50 Gb/秒以及10 Gb/秒设备的销售空间。
另一方面,根据IDC公布的数据,1 Gb/秒以太网交换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5.6%,但环比增长了11.5%。事实证明,1 Gb/秒的纯低端交换设备反而很难被淘汰。(我们之前曾在沃尔玛以27美元的价格买下一台非托管5端口的Netgear以太网交换机,用于升级家庭网络;其托管版本售价为177美元,提供8个端口。非托管版本的每端口成本只略高于5美元,托管版本每端口成本则高达22美元。但有趣的是,平均而言,对于目前市面在售的所有尺寸和配置的1 Gb/秒以太网交换机,其总带宽都合每Gb/秒 13美元左右。而如果对不同尺寸和配置的200 Gb/秒和400 Gb/秒交换设备算同样这笔账,并假定目前公布的端口出货数量合理可靠,那么采购这些又大又快的设备时每Gb/秒成本仅略高于1美元。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旧式网络设备总是更贵;但从资本配置的思路出发,旧设备则会更便宜。而且即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性价比上的相对差距也仍然存在。哪怕是在如地质年代般定期迭代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架构领域,此类情况也同样存在。大型机的价格是RISC/Unix系统的两倍,RISC/Unix系统的价格又是x86系统的两倍,而x86系统则比Arm系统贵出40%……基本就是这么个账头。
从2021年开始,IDC开始从园区和边缘销售的产品中,将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收入与端口出货量细分出来,在如今的最新报告中则提供更多详尽细节以跟踪不同类型的客户和用例之间的相对收入。也就是说在2020年之后,这部分市场的统计数据被正式划分为数据中心与其他,可谓是个有趣的转折点。
IDC方面在报告中指出,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数据中心部分环比增长6.2%,同比增幅则为18%。通过根据IDC过往提供的历史数据建立起的计算模型,我们认为这意味着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销售额应该在55.3亿美元。而在2022年夏季生成式AI热潮全面爆发以来,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2021年初的当季度收入仅为30亿美元上下。到2022年夏季,这个数字来到40亿美元。而当时销售收入与如今收入之间的差额,几乎必然就是由AI集群对于高速网络的迫切需求所推动和创造。
IDC方面并没有提供关于AI网络支出的任何具体分类。但由于每个季度全球买家在AI集群上持续砸下数百亿美元,所以肯定地讲,其中花在以太网网络上的部分绝对有数十亿美元。同时另有几十亿美元被花在了英伟达家的InfiniBand身上。(英伟达也在AI集群的以太网业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判断,英伟达可能很快就会在以太网交换机季度报告中跻身五大供应商行列。这家GPU巨头的以太网交换机业务已经超过了HPE(HPE正着手收购瞻博网络),而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其市场份额将很快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相当。
从上图可以看到,如果将数据中心、园区和边缘场景的以太网交换产品相累加,那么思科系统仍然是市场上最占份量的主要设备销售商。但对于这位网络巨头来看,2024年的第三季度仍然过得很艰难。当然,其他厂商过得也不轻松。这是因为过去一年来,由于供应链问题频出,各家都积压下了大量未能及时交付的订单,导致第三季度只能补产补发,根本无暇应对新增销售额。
第三季度,思科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略高于40亿美元,同比下降24.4%、但环比增长了13%。我们估计思科的数据中心交换机销售额大约为12.2亿美元,当然全部来自以太网。根据IDC过往发布的数据以及我们整理出的推测结果,这也是过去六个季度以来,Arista Networks第五次在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的业务规模上压倒思科。
IDC表示,Arista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在本季度增长了18%,其中90.4%的销售额来自数据中心,整个厂牌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上的份额占比则达到13.6%。简单计算就可得知,这对应的是14.7亿美元收入,其中有13.2亿美元来自数据中心业务(增幅为16.8%)。
相比之下,HPE的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额为5.71亿美元,但其中只有8800万美元来自数据中心产品。华为的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额为10.5亿美元,下降6.6%。ODM整体销售额为10.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7%,较2024年第二季度也增长了7.9%。
除去ODM,所有其他类别的供应商(包括英伟达和瞻博网络,以及数十家仍在生产和销售交换机的小型厂商)的销售额合计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他供应商中还包括H3C,这家中国企业曾与HPE保持着半合作关系,本季度销售额为4.42亿美元,同比下降7.1%。
尽管好消息不多,但与服务器设备一样,到了特定阶段企业必然需要着手升级其前端网络,同时构建起性能更强的AI后端网络。到那时候,以太网的衰退周期将会告一段落。我们估计这可能还需要再等一、两个季度,再加上全球经济的确定性有所巩固,相信网络厂商们的好日子也就该到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NX 在 CES 2025 上推出了 QNX Cabin,这是一个创新的汽车数字驾驶舱开发框架。它采用云优先方法,允许汽车制造商在云端虚拟化开发复杂的数字驾驶舱系统。该框架旨在简化高性能软件定义驾驶舱的构建过程,提高开发效率,并支持混合关键性环境下的开发,为汽车行业带来革新性变革。
高通公司宣布升级其云服务平台 Qualcomm Aware,旨在引领工业智能发展。该平台能为设备制造商、企业和用户提供设备可视化和管理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提供定制服务和可操作洞察。升级后的平台将预集成于高通芯片组和第三方硬件中,提供改进的连接性、功耗优化和扩展的应用场景,助力企业加速创新和市场投放。
本文介绍了新加坡电信运营商 StarHub 如何利用 Red Hat OpenShift 构建混合多云平台 Cloud Infinity。该平台旨在提升业务灵活性,降低成本,并为客户提供创新服务。StarHub 通过这一战略转型,在保持电信业务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Meta 计划对其事实核查和内容审核政策进行重大改革。主要变化包括:终止第三方事实核查项目,改为用户主导的"社区笔记"功能;增加政治内容的展示;放宽自动审核标准,聚焦严重违规行为;重组内容信任与安全团队。这些调整旨在简化政策,减少错误,恢复平台上的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