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ZDNet>网络频道>网络管理>智能电网:距离现实还有多远?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国家电网于4月19日发布《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称,国家电网计划在2020年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另有媒体称,5月中旬国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或将出台。

来源:比特网 2010年05月17日

关键字:SmartGrid 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于4月19日发布《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称,国家电网计划在2020年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另有媒体称,5月中旬国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或将出台。

期盼十年的春天似乎正在临近。但智能电网行业尚未明确发展方向,相关设备制造企业也没有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智能电网“十年之约”的兑现几成小概率事件。

跳不过的产业化门槛

多年来智能电网企业一直是有投入无产出,投入大把资金进行研发,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则如水中月般难以捉摸,而想要获得利益回报,则更加遥不可及。

信赢是一位归国8年的博士,一直主管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下称“云电英纳”)智能电网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工作。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的超导限流器已经由云电英纳研发完毕。然而,信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等到超导限流器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走向产业化,智能电网企业才算看到了曙光。”

需要跨过产业化门槛的智能电网企业不止英电云纳一家,多数专业的智能电网研发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抱定了这样的决心:想要做智能电网这桩生意,就要敢于在前期持久投入,放弃短期盈利的不现实想法。

而现实境况与智能电网企业创业之初所预想的完全一样,甚至比预想的还要恶劣。2007年底,云电英纳研制成功的35kV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 已经安装在昆明普吉变电站并网试运行。2010年信赢在接受采访时,再次称该成果为公司近年来的重大经营业绩,但公司近两年来在市场开拓方面并无大的作 为。

不同于英电云纳着重电缆、限流器等硬件设备研发,北京水木源华电气有限公司(下称“水木源华”)倾力于智能电网配套服务的提供。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硬件产品尚且没有市场化应用,服务系统的市场开发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以智能电网产品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企业多为研究型公司,而且多有电网公司作为出资方或依托科研院所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他们多年来埋头于研发,十年来巨额资金都投入科技攻关,但产品应用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作为公司的非主营业务,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601877.SH;下称“正泰电器”)也相当看重智能电网研发。但正泰电器市场部陈姓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介绍,公司并不指望智能电网产品短期内能成为盈利主力。

不过,正泰电器已然看中了智能电网领域的无限商机。今年1月初,正泰电器董事长南存辉会见机构投资方经理,并表示正泰集团意图抢占新兴低压电器产品市场。正泰电器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33.9%,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 29.3%。

正泰电器并不缺钱,但依然选择了与私募基金一起投资智能电网产品。即便智能电网潜力无限,而且许多国资背景公司已经自掏腰包,蓄力十年,但精明的正泰电器还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投资策略。

虚幻的十年之约

智能电网发展的曙光正在从地平线上升起。今年1月以来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将要出台的消息,极大拉升了许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400.SZ)的股票价位。

目前,国家电网正在忙着打理世博会国家电网馆,而其中智能电网则是国家电网馆的主推内容。世博会国家电网馆馆长、上海电力公司总工程师滕乐天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指出:“中国智能电网实践应用已居世界前列。”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已经成熟,并且有很多已经落地使用。

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美妙,但春寒料峭。“付出总有收获”这句话对于智能电网企业也许并不适用,十年漫长的等待并不一定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多数智能电网产品仍然处于试验阶段,稳定性尚需验证;另一个问题是,智能电网产品成本偏高,全面改造电网系统所需要的资金支持非常大,而相关设备制造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还无法保障。

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能让智能电网企业再熬上十年的苦日子,这也是之所以正泰电器会选择拉拢机构投资者共同开发智能电网的原因。

信赢就曾表示,目前智能输电线缆的民用还存在困难,智能输电线缆采用的电缆原材电阻更小,但比重有所增加,这会给线路架设造成困难。

如果减轻输电线的重量,就需要选用质轻的光纤,但成本巨大。“光纤电缆通常只应用于军事输电领域。”信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智能电网企业还没有开发出质轻且低价的输电线缆,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民用智能电网也难以用到所谓的超导输电线缆。云电英纳在成立之初曾大力研发超导输电,然而近年来却逐渐将重心转向智能变电设备的开发。

国际智能电网的开发经验表明,智能电网并不是传统电网的完全替代系统。虽然理论上说,智能电网应该包含输变电设备、终端设备等,但规模化的应 用,基本只限于电力用户终端,诸如电表等。就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智能电网也并非指输变电系统全部智能化,而只是其中的部分环节。

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国家没有明确地界定要怎样发展智能电网,着重先投入哪些环节的智能电网产品开发。这些没有明确的问题也是众多企业未盲目投资研发的原因所在。

云电英纳曾经打算选择开发超导输电线作为进军智能电网的切入点,但历经6年努力却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至少在目前,超导电缆的民用是难以实现的。

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某人士表示,国家电网有必要尽快明确我国的智能电网理想,给相关企业一个明确的发展导向。从实际出发,研发实用、可行的智能电网技术,不能一开始就想着输变电各环节都全部实现智能化。

虽然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建设踌躇满志,但有一个问题却是国家电网不得不正视的:如果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启动,国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具备相关配套设施的生产能力。

中国电力联合会某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多数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商并不把智能电网产品作为研发重头,在生产能力方面更是准备不足。一旦大批量需求来临,会出现供给困境。”

国家或者地方电网支持下的智能电网研发机构几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该类公司更注重于实验室研究,但却较少经过真实环境下的应用考验。电网设备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研究与生产的脱节将带来极大的风险。

国家电网定下与智能电网的十年之约,在业内许多专家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缺失所导致的研发、生产短板并非一朝就能改变的,十年时间也并不足够支配。

推广二维码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