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美妙,但春寒料峭。“付出总有收获”这句话对于智能电网企业也许并不适用,十年漫长的等待并不一定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多数智能电网产品仍然处于试验阶段,稳定性尚需验证;另一个问题是,智能电网产品成本偏高,全面改造电网系统所需要的资金支持非常大,而相关设备制造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还无法保障。
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能让智能电网企业再熬上十年的苦日子,这也是之所以正泰电器会选择拉拢机构投资者共同开发智能电网的原因。
信赢就曾表示,目前智能输电线缆的民用还存在困难,智能输电线缆采用的电缆原材电阻更小,但比重有所增加,这会给线路架设造成困难。
如果减轻输电线的重量,就需要选用质轻的光纤,但成本巨大。“光纤电缆通常只应用于军事输电领域。”信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智能电网企业还没有开发出质轻且低价的输电线缆,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民用智能电网也难以用到所谓的超导输电线缆。云电英纳在成立之初曾大力研发超导输电,然而近年来却逐渐将重心转向智能变电设备的开发。
国际智能电网的开发经验表明,智能电网并不是传统电网的完全替代系统。虽然理论上说,智能电网应该包含输变电设备、终端设备等,但规模化的应 用,基本只限于电力用户终端,诸如电表等。就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智能电网也并非指输变电系统全部智能化,而只是其中的部分环节。
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国家没有明确地界定要怎样发展智能电网,着重先投入哪些环节的智能电网产品开发。这些没有明确的问题也是众多企业未盲目投资研发的原因所在。
云电英纳曾经打算选择开发超导输电线作为进军智能电网的切入点,但历经6年努力却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至少在目前,超导电缆的民用是难以实现的。
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某人士表示,国家电网有必要尽快明确我国的智能电网理想,给相关企业一个明确的发展导向。从实际出发,研发实用、可行的智能电网技术,不能一开始就想着输变电各环节都全部实现智能化。
虽然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建设踌躇满志,但有一个问题却是国家电网不得不正视的:如果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启动,国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具备相关配套设施的生产能力。
中国电力联合会某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多数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商并不把智能电网产品作为研发重头,在生产能力方面更是准备不足。一旦大批量需求来临,会出现供给困境。”
国家或者地方电网支持下的智能电网研发机构几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该类公司更注重于实验室研究,但却较少经过真实环境下的应用考验。电网设备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研究与生产的脱节将带来极大的风险。
国家电网定下与智能电网的十年之约,在业内许多专家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缺失所导致的研发、生产短板并非一朝就能改变的,十年时间也并不足够支配。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