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目前在中国、欧美等地建设得如火如荼,并且被多个国家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要求电力网络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提供安全防御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这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契合电力客户面临的挑战,华为根据智能电网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基于MSTP、波分、微波产品的融合传送解决方案,完美匹配输变电、电力骨干、配网自动化、AMI等需求,携手电力企业一起构建坚强高效的智能电网。
1. 融合传送输变电方案
输变电网络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负责承载电力网络的所有业务,输变电网络的中断将给各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伴随着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等新兴数据业务的增长,网络的传输带宽出现指数级的增长,这对网络的容量要求更高。针对输变电网络的诸多挑战,华为与全球领先的电力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面向电力企业的融合传送MSTP输变电解决方案,提供的软硬管道、内置PCM等技术有效解决输变电网络面临的问题。同时,微波传输方案作为对无纤传输及光纤线路的备份,保障网络的健壮性。
电力网络中的业务多种多样,比如:继电保护、SCADA、视频监控等。基于继电保护等生产业务的高可靠以及视频监控等业务的大带宽要求,融合传送MSTP输变电解决方案提供软硬管道技术,实现TDM和分组业务的统一承载。针对继电保护等关键的生产业务,采用传统的SDH物理硬管道传输,业务物理隔离,可保证业务的高可靠和低时延传送。而对于视频监控等突发性的业务,采用MPLS-TP软管道传输,实现带宽的弹性高效复用。
PCM设备由于其接口的丰富性和相对低的成本,在电力、交通等行业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电力网络中,PCM设备和MSTP设备是独立运行的,而且PCM设备接口过多、可靠性低、运维困难等问题也使网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华为推出内置PCM的MSTP解决方案,设备支持PCM业务的直接接入,省去中间的PCM设备,减少设备的堆叠,降低电力企业的投资,简化网络运维,有效提升整网的可靠性。
2. 融合传送电力骨干网络
针对电力骨干网络大带宽的要求,融合传送输变电波分产品OSN 8800采用领先的单载波100G相干技术,一对光纤可承载8Tbit容量,海量的带宽管道保障电力带宽的平滑演进。同时,产品具备大容量的电交叉能力,全面支持ODU0/1/2/2e/3/3e/4/ODU flex多颗粒统一无阻塞交叉。
此外,针对超高压电网中200公里以上距离,采用先进的前后向多阶拉曼和遥泵等技术,可实现400km超长距单跨传输,极大地减少了中继站点数量,降低网络投资。
3. 融合传送配网自动化解决方案
配网自动化过程中,对于海量的配网自动化终端xTU以及AMI电表数据回传的需求,使用免费频段的点到多点微波可有效降低网络复杂性,单AP(Access Point)最大支持接入120个SM(Subscriber Module),最大带宽220M,传输距离长达34公里。
目前,华为融合传送解决方案已与众多电力企业合作,广泛部署于全球65个国家的电力企业中,包括泰国PEA、肯尼亚电力、国家电网巴西控股等公司。华为愿与全球电力企业一起,基于技术创新,致力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时代最佳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数据共享模型上下文协议服务器,使开发者和AI智能体能够通过自然语言访问真实世界统计数据。该服务整合了政府调查、行政数据和联合国等全球机构的公共数据集。新服务旨在解决AI系统训练中常见的数据噪声和幻觉问题,为AI提供可验证的结构化信息。谷歌还与ONE Campaign合作推出数据智能体工具,该开源服务器兼容任何大语言模型。
这项由谷歌DeepMind研究团队完成的开创性研究首次系统阐述了AI智能体经济的概念框架。研究提出"沙盒经济"模型,从起源性质和边界渗透性两个维度分析AI智能体经济形态,预测未来将出现自然涌现且高度透水的AI经济网络。研究详细探讨了科学加速、机器人协调、个人助手等应用场景,提出基于拍卖机制的公平资源分配方案和使命经济概念,并深入分析了技术基础设施需求、社区货币应用以及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微软宣布从周三开始将Anthropic的AI模型集成到其Copilot助手中,此前该助手主要依赖OpenAI技术。企业用户可在OpenAI的深度推理模型和Anthropic的Claude Opus 4.1、Claude Sonnet 4之间选择,用于复杂研究和构建定制AI工具等任务。此举标志着微软与OpenAI这对曾经独家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松动。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提出LoFT方法,通过参数高效微调基础模型解决长尾半监督学习中的数据不平衡问题。该方法利用预训练模型的良好校准特性改进伪标签质量,并扩展出LoFT-OW版本处理开放世界场景。实验显示,仅使用传统方法1%的数据量就能取得更优性能,为AI公平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