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从分散式布线到集中式综合布线,解决了过去建筑物各种布线互不兼容的问题,综合布线是布线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和飞跃。多年来,西蒙公司一直致力于综合布线的发展,为了解决布线中的疑惑,西蒙《答疑解惑》栏目将为大家解惑布线工程中的难点和热点。
栏目主持人——陈宇通
美国西蒙公司大中国区技术部经理,自1998年起一直致力于对西蒙的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设计和安装认证培训,带领中国区整个技术团队为众多大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并在众多的国际、国内研讨会上作布线专题演讲,积极推动国内用户了解和消化国外综合布线的新技术和新发展动向。陈宇通先生作为中国国家布线标准编写组的主要成员,代表美国西蒙公司,为完善中国布线标准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目前陈宇通先生担任中国综合布线工作组的副组长,以及数据中心布线课题组技术负责人。
1.为了运行10G网络我必须要用增强型6类铜缆吗?
答:支持10G网络的布线系统分为光和铜两大解决方案。其中铜缆部分包括6A类非屏蔽、6A类屏蔽和7类系统,它们都可以在100m的长度最多四个连接点的情况下支持10G的网络传输。
2.相对6类布线,增强型6类布线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不同?
答:6A布线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带宽(500MHz),能够支持10G的网络应用到100m的距离,传统6类最远只能支持37m。另外,满足外部串扰指标的6A布线系统具备更好的抗外界干扰能力,特别在一些线缆汇聚的应用环境,如数据中心,有得天独厚的性能优势。
3.如果采用了增强型6类现在我必须要测试外部串扰吗?
答:如果是屏蔽系统,可以在保证6A或EA的测试通过的前提下不做外部串扰的测试。非屏蔽系统必须测试外部串扰。
4.怎样通过测试500MHz的测试来证明增强型6类系统能够传输10Gbps?
答:可以在测试仪表中选择6A或EA的测试标准来进行测试(测试带宽范围均为500MHz),对于非屏蔽系统,还要有选择地抽测外部串扰。
5.我必须为支持10G的光纤网络做额外的测试吗?
答:光纤光缆的国家标准GB/T 15972.2-1998《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和GB/T 15972.41-2008《光纤总规范第41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带宽》,对光纤的基本测试参数和试验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包括测试光纤的几何特性参数、光学特性参数、传输特性参数(插入损耗、波长色散等)。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我们主要着重于光纤传输特性参数的测试,尤其是需要对插入损耗(光纤衰减)测试;而光纤色散的测试往往允许被忽略掉,因工程中光纤布线距离多处在300m范围内,光纤色散对短距离传输的影响较小。
6.怎么才能决定我们是使用增强型6类布线还是超5类、6类?
答:应该从使用环境、短期和长期的应用类型、预期年限、人工成本、停工成本等几方面来考虑布线系统选型。一般核心的、重要的、年限长的应用要考虑使用高级别的布线,而一些临时的、应用类型受限制的以及升级相关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低级别的布线。
7.为什么我现在不直接使用光纤替代增强型6类?
答:直到现在,光纤网络设备的成本还是原高于铜接口设备,而且远大于在布线系统上两者之间日益缩小的差距。我们认为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和绿色节能需求的重要性的提升,未来光应用将体现更大的优势,只是距今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8.按照我的理解,线缆厂商总是希望出售他们的新电缆,但在距离短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不用超5类或者6类来承载10G网络呢?
答:布线系统作为永久实施的物理基础设施,必须具备基于标准和长时间有效服务的特点,我们不但应考虑初期建设成本,也应关系其使用年限内的总拥有成本和投资回报率。您所提到的短距离低级别布线支持10G的特殊应用,只能在短期内节省初期投资,站在企业拥有者的角度来看,在未来若干年内,他将面临不断升级,不断更新布线,不断测试认证等工作,并且要承受因上述事件而引发的业务停工损失。所以,我们在规划布线系统时,一定要基于标准,面向未来。
9.我已经安装结构化布线多年,但我还继续安装越来越多网络设备。我需要什么额外的测试设备来帮助部署网络升级和服务?
答: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测试设备如线缆测试仪、以太网测试仪、光功率计、OTDR等都有助于网络的规划和服务,但投资回报率不大。真正实现网络升级和服务的,离不开结构化布线系统。布线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投资,在整个网络投资中只占5%,但其他95%的网络投资(包括网络测试设备)都完全依赖于布线系统,所以正确评估布线系统的投资回报才是我们需着重考虑的。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