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草根新闻”的成长及其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草根新闻”的成长及其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草根队伍的草根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草根新闻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空间,看到了草根新闻对传媒生态的影响和改变。

作者: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2008年7月11日

关键字: SNS 社会网络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网络媒体的报道无疑是新闻宣传报道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性的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大型专题积极报道抗震救灾。专题中的新闻大部分源自传统媒体奋战在一线的记者发回的消息、图片、广播和视频,但在这支专业队伍之外,网络媒体中还活跃着一股来自草根的播报力量,他们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及时发布着来自灾区现场的目击见闻和图片,给广大网民带去专业报道以外的不一样的草根新闻和草根论述。

  草根队伍的草根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草根新闻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空间,看到了草根新闻对传媒生态的影响和改变。

  草根新闻的成长方向

  互联网的优势特性在于网络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和网民的交互性。三种特性衍生出网络媒体的多重传播优势,网络媒体成为新闻资讯内容的最大集散地。但在互联网Web1.0时代,网络媒体的新闻以转载、转摘、转播、转发传统媒体的内容为主,网络新闻被看做传统媒体的“二次传播”、主流媒体的声音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扩展,网络中的大部分新闻依然是精英的、主流的、来源单一化的新闻。

  在Web1.0时期,间或会在各类BBS论坛看到网民发布的一些新闻消息和线索,夹杂在杂乱无章的论坛帖文中。但这一时期网民缺少主动发布新闻、撰写新闻时评的意识,零星、散落的新闻消息和新闻公告可以理解为第一代草根新闻。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提升,Web2.0的各种典型应用如博客、播客、RSS(网络聚合)、IM(即时通讯)、SNS(社会化网络服务)出现,网络新闻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来自于非新闻传播者在特殊时空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及时通过互联网多种渠道发布呈现的草根新闻成为一种潮流。

  从今年1月的雪灾到5月的地震灾难,多篇幅、多形式、个性化的草根新闻不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研究两次灾难性报道不难发现:以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高度参与为前提的第二代草根新闻,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专业性、新闻性和职业性。

  从业余到专业。以今年1月腾讯网的雪灾专题为例,有两个内容近似主体不同的栏目,一个是以记者为主体的“记者播报”,一个是以网民为主的“网友诉说”,内容都是对雪灾的目击见闻和亲历感受。“记者播报”14篇,“网友诉说”20篇。“记者播报”报道“记者亲历冰天雪地列车旷野被困5小时”、“中央台记者李涛风雪亲历:温家宝总理灾区行”;“网友诉说”撰写“湖南网友讲述:被困N557次列车30小时”、“网友:温总理冰天雪地送暖流”。简单地比较就可以看到,草根新闻不仅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更重要的是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写作的手法都越来越专业化。

  从间接新闻评点到直接发布新闻(尤其是突发新闻)。关于新闻,广义理解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则专指消息。这两次突发的灾难报道,草根们不仅一如既往地点评时事、,更开始积极主动报告当地的抗灾、救灾消息,发布灾情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如在新浪的雪灾专题里,就有网民上传的“郴州12天停电实况”视频,这是在专业记者不能达到之际,草根们用自己简易的设备,完成了具有很强新闻性的专业工作。这样的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草根新闻的新闻性。

  从单篇解读到后续追踪。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多起新闻追踪报道都是由草根们引发的,最为突出的有“华南虎”、“藏羚羊”和“广场鸽”等事件。在这几起事件中,网民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时空无限和参与互动的优势,自发组织起来,追踪新闻,延伸报道,尤其对一些存疑的新闻,网民更会通过人肉搜索,第一时间发布出草根报道,俨然以职业报道者的面目出现。这种从单篇解读到调用网民力量、汇聚集体智慧进行后续追踪的模式,将成为未来草根新闻发展的主要方向。

  草根新闻的成长空间

  随着网民的成长与成熟,草根新闻也逐渐在重大新闻、突发新闻、追踪新闻中从业余走向专业,凸显出草根的力量,并获得了一定的成长空间。尤其在国外,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草根新闻从不受光顾到青睐有加,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不仅被网站高度重视,也受到来自传统媒体的眷顾。

  进入全球知名的互联网站雅虎新闻(英文雅虎News.Yahoo.Com),其导航条上有一个栏目板块“YouWitnessNews(你见证的新闻)”。打开这个栏目,赫然显现出一行字:“Were You There WhenNewsHappened(当新闻发生你在现场吗?)”。这是雅虎新闻创建的公众新闻投稿系统,其主旨是邀请公众提供新闻事件的现场照片和录像资料,希望充分发挥普通人,即草根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这个投稿系统同时还与路透社合作,由路透社负责对公众提交的新闻进行选择和编辑,以及提供给其他新闻媒体。类似雅虎联手路透社这样推广草根新闻并非独一无二,《纽约时报》日前也在其网站上加入同美国总统大选初选相关的草根视频。英国《卫报》则自己开设“博客阵地”,一方面 邀请网民评论报纸的所有新闻,一方面让记者参与到读者的讨论中。世界知名媒体都在关注草根新闻的成长,重视草根新闻的力量,并给出一定的成长空间,使草根新闻有了很好的外部生长环境。而从草根新闻自身来看,其成长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信力。

  草根新闻在网络上的“诞生地”主要在三个“地界”:公共领地——多对多的论坛,个人与公共结合地——一对一的IM即时通信,个人领地——一对多的博客。不同“诞生地”,因性质、管制规则以及使用人群的不同,草根新闻的成长空间各异。

  论坛,是草根新闻最早的诞生地和栖息地。多对多的论坛好似一个新闻大厅,什么人都能留驻在新闻大厅,什么消息都会汇聚和流转出去,虽然大厅有少量管理员,但管理员的职责是维持大厅的秩序,保证交流、沟通的顺畅,至于消息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消息是否准确真实并不在意。因此,论坛中的草根新闻因其公信力的不确定,会相应减损其成长空间。

  个人与公共结合地的IM即时通信,是互联网上最便捷、最及时的交流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草根新闻的传播,IM即时通信渠道对于草根新闻的成长是把双刃剑,因为正反两方面的草根新闻都会通过IM即时通信对外扩散,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会一样地成倍放大。

  博客,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相对较高。表面上看其个人领地的私密性属性与新闻、媒体的大众性似有矛盾,但恰恰因为是个人领地,经营者会倍加爱护、珍惜,慎重发表自己的言论。尤其是一些名家学者开设的博客,可以说其内容的公信力与其自身名誉度保持着正相关性,他们的博文不仅为广大网民所接受,更可能被传统媒体看中实现二次传播。而那些以报道新闻为主的博客,将会从撰写草根新闻发展成为草根媒体,会从根本上改变草根新闻的成长态势。

  传媒生态因草根新闻而改变

  草根新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互联网技术条件、网民客观上拥有了一定的硬件设备,和主观上渴望拥有话语权的综合反映。如果草根新闻走出早期简单新闻公告、随意论坛发帖而转向专业性、新闻性和职业性方向发展,如果草根新闻能获得内外部良好的发展空间,那么草根新闻将会对传媒生态产生极大的影响,改变将是全方位的。

  其一,从根本上改变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促进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传受双方通过位置的互移、互换建立了平等的对话关系。博客中国董事长方兴东就说,“博客不会摧毁传统媒体,但是会变革传统媒体。因为有了"个人媒体"的充分参与以后,传统媒体会真正拥有群众基础。它的这种平等、自由、民主的操作过程会更加完善。”

  其二,扩大了记者队伍,新闻来源多元化。草根们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有条件接触到丰富的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并有机会成为某些突发性事件的现场亲历者或目击者,可以说是“深入第一现场”的最有发言权的“记者”。无论从地域性,或者行业性来说,都将极大地扩展“记者”的内涵与外延,而“记者”队伍的扩大也就意味着新闻来源的多元化,意味着传统媒体不能再独家拥有所有新闻资源,垄断格局被打破,“舆论一律”被打破。

  其三,草根新闻的从业门槛降低,新闻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大。在传统主流媒体中,新闻的产生,要经过修改、编辑、过滤,甚至还需要送审上级部门才能最终登载。但是草根新闻几乎没有写作、编辑和技术门槛,传播者以独立的身份行事,并不考虑新闻传播的宗旨和报道方针,一旦其新闻价值观发生倾斜,甚至跨越社会文化规范,就将给新闻管理和控制带来难题。而新闻源的混乱,可能带来虚假新闻、色情淫秽信息泛滥,将危及整个新闻传播秩序。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