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为一个活跃的博客(Blog)作者,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坚持更新一个专业博客《麦田的读书生活》。在这份基本上保持每周更新的博客上,我一直以“自媒体”的模式,几乎全部文章都围绕互联网网站运营,尤其是社区和电子商务方面内容。这份博客给我带来了一些所谓“名声”和快乐,带来了非常高的访问量——但现在,我却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关了这个博客。
因为,博客(Blog)已经过时了。
尘埃落定的博客。博客一诞生就存在两种属性,“自媒体”属性和“交互”属性。以国内来说,娱乐界的徐静蕾,文化界的王小峰、和菜头,IT界的keso等等,他们的博客全都是“自媒体”;而散落在qzone,百度空间千万普通人的博客日记,他们的博客全都是“交互”属性。这两类属性的博客无论从传播模式还是“功效”上来说,截然不同。在中文博客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类博客谁算“正宗”的争论,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伪问题”。两类博客都是博客。此外,中文博客网站排位之争,也尘埃落定——从“自媒体博客”来说,新浪做到了老大;从“交互博客”来说,qzone做到了老大。新浪和QQ,就是中文网络的——博客双雄。
现在反思这场时代性的“战争”,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结论:
所有挟持“博客”概念(应用)的新兴网站,即使获得了投资,也都败于老牌网站的品牌优势(新浪)和用户优势(QQ)。即:概念(应用)+资本<品牌或用户, 因为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曾就职于某博客网站),所以我认为,新兴网站其实有过可能赢得老牌网站的机会“窗口期”;但在关键时刻,新兴网站既没有建立起“品牌”,又没有建立起“用户”,错失良机, “博客”这个当时的新兴概念,自身存在的上述“双重属性”,也客观上使得竞争的优势天平,偏向老牌网站——博客的“自媒体”属性,更有利于已经有“品牌”的网站,所以新浪会赢;博客的“交互”属性,更有利于已经有“用户”的网站,所以QQ会赢。
4, 但最具有戏剧性的是,恰恰也是因为博客自身的“双重属性”,使得“博客”只是互联网的过渡性产品(应用)——“自媒体”属性,不如“网络媒体(门户)”有效;“交互”属性,对低端用户的要求又过高。
其实我想说的是,博客,就是一个先天就“不完善”的应用;博客,就是一个缺乏商业价值的应用。因此无论“自媒体”,还是“交互”,哪条路走起来都很难,而且商业化方面,效率都不高。
6, 诸位,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多年,做博客做的这么累;诸位,因为我们在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战场上,试图完成不可能之任务。
7,“博客过时了”并不是说个人以“博客”或“日记”这种方式,持续写作、表达的欲望会“过时”;每个人都有文字表达的欲望,这种欲望永远不会“过时”。只是在“博客时代”,这种欲望由“博客”工具来实现;但在“SNS时代”,这种欲望由sns网站“日记”工具来实现。事实上,几乎所有sns网站都有“日记”功能区块,即承担这种文字表达欲望。传统的博客应用,会成为sns应用的一个子集。
SNS是“博客终结者”。最近facebook火了,很多人看到的是“校园”或“白领”。我认为那只是表象。我曾经写过《巴别塔的倒掉:Facebook和Google之争的真相》,提到facebook的一些本质特性。但我现在认为,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的真正力量,是“博客终结者”——SNS应用在“自媒体”和“交互”两方面,都比博客应用更具有效率。博客完成了网民的“主体性”,SNS将完成网民的“主体间性”。详细分析不展开了。
8 ,集中的门户——分散的博客——集中的SNS,互联网的发展就是这样不断螺旋上升、前进。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