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接入方式最简单易行的莫过于IP网络了。基于IP的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因为分组交换不保障有序性和固定的延时,因而不能保证有固定的延时和带宽。为了较好解决实时通信的业务质量,采用了UDP/IP、RTP、RTCP以及RSVP等协议。应用在ADSL、FTTB+LAN等宽带IP网络上的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IP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这种方式组网方便,价格便宜。但由于基于包交换的IP网络遵循的是尽最大努力交付的原则,所以这种接入方式的视频会议效果相对于ISDN、DDN等专线要差。但其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尤其适合于网络带宽足够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使用。
6. 利用卫星接入的系统
卫星网络在中远距离的视频会议方面具有地面网络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可以覆盖到海上、高山等偏远地带,传输率高、安全性好,而且会场建设及搬迁灵活、方便,是跨国公司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卫星宽带视频会议系统”就支持多路会议视频、文件及数据的综合传送广播。此方案的缺点是价格昂贵,除租用卫星的信道费外,每个卫星地面站的建设费用约为20万元。同时,卫星通信时延大,不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视频会议系统。
7. 帧中继方式
帧中继接入方式也是一种专业型会议接入的方式。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帧中继的帧适合于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传送突发业务,它是广域网通信的一种方式。这种网络效率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低,帧中继用户的接入速率在64kbit/s至2Mbit/s,甚至可达到34Mbit/s。基于帧中继的网络费用高,但视频效果好。
专用硬件与纯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产品基本上都遵循了H.323的基本框架。H.323标准是ITU组织定义的基于包交换网络的视频多媒体会议通信的一个标准,现在应用广泛的LAN和WAN都属于包交换的网络。同时,该标准还兼顾了传统的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络的特点。 H.323涵盖了一系列的标准,比如网络为基于包交换的无QoS保障的分组交换网,但可以通过网关和基于ISDN的H.320系统相连,与低比特率的H.324终端相连等等。 音频编解码标准有G.711、G.723、G.729等,视频编解码标准有H.261或H.263,数据传输标准为T.120,媒体流通信控制协议H.245,呼叫控制信令H.225等等。H.323标准定义了几个实时媒体传输的组件:终端、网关、网守(Gatekeepers)、多点控制单元。硬件产品往往把几个功能模块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合并集成为一个硬件产品。如MCU可以是单独一个硬件产品,但也往往和网关、网守按用户的需求做成一个硬件产品,甚至有的用户终端内嵌了MCU部分。
纯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大部分是按自己的体系结构基于IP网络开发的。这种软件系统按C/S或C/W模式,基本上由Client端、Server端和网络传输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软件产品中是按照H.323标准实现其部分模块,如网关、MCU、Gatekeeper软件。近几年,软件实现的视频会议系统在市场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市场上的软件视频会议产品有威速、东大秦皇岛软件的Vmeeting系统、山大联润视频会议系统,以及龙软基业的AC Meeting等,以下是基于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与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的比较。
视频方面 由于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比如H.320产品本身就架构在良好的DDN、ISDN、ATM等专用的网络基础之上,这种网络本身就提供了良好的音视频传输条件,所以硬件视频会议产品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如宝利通的ViewStation 512系统,在384/512Kbps下可达到30帧/秒(NTSC)或25帧/秒(PAL),图像分辩率可达352×288,图像无抖动和延迟。而软件视频会议产品大都建于IP网络之上,和硬件产品的效果有些差异,但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和QoS的保障,视频效果也在逐渐提高,如秦皇岛东大软件有限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络带宽提供176×144、320×240或352×288的每秒大于15帧的清晰图像,可以支持4路或更多路的视频,随着路数的增多可以调节视频图像的大小和每秒的帧数。
音频方面 由于音频数据对带宽要求不是很高,无论是硬件实现还是软件实现的视频会议产品,主流的先进技术一般音频编码采用G.7xx,如秦皇岛东大公司的VMeeting视频软件采用G.723音频压缩标准,提供语音激励、静音检测的功能,在语音不失真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压缩效果,采样频率8KHz,编码速率8Kbps,语音清晰。
网络适应性 硬件实现的产品为了能够实现和其价格对应的视频图像效果,往往对带宽要求严格,典型接入方式为ISDN、DDN、帧中继的专用网络,对IP网络要求很高,最小带宽要384kbps以上,而无法利用现有非宽带的Internet,运行费用高;软件产品可以对带宽灵活调整,用现有Internet或客户现成的网络,甚至在用普通56K Modem拨号上网情况下,也能达到单路远程视频4帧/秒。
处理速度 硬件视频会议中的视频采用的H.26x系列和音频用的G.7xx系列通过硬件编码解码实现,由于视频和音频的数据量大,为了实时的传播多媒体音视频数据,需要很快的硬件编解码处理速度,这些特殊的硬件用特殊的音视频的编解码器能够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而软件产品主要是通过软件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完全依赖于主机的CPU,当主机计算能力不够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延迟,但现在处理器已经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与完全硬件产品处理速度的差距越来越小。
传输延迟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传输延迟比较小,这主要来源于专用网络特有的功能。比如ATM、帧中继、DDN等网络本身,对传输延迟机制方面就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而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主要运行在X.25主干网络上,对于数据处理相对于上面提出的网络的延迟要大。
提供的功能 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一般只支持电子白板、分屏显示等几项简单的功能;而用软件实现的会议系统可以按客户的要求提供更多的功能,比如可以同步浏览任何格式的文件、资料共享、文字交流、会议投票、方便的会议录制与回放、会议智能提醒、多种会议模式、把某人设为发言人和把某人逐出会议室等。
易操作性 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功能简洁,易操作性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强大,具有良好的人性化界面设计,只需按照提示点击按钮就可以完成所想要的操作。
稳定性 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本身基于H.323标准,有很强的稳定性; 基于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由于受编码和运行平台以及服务器负载等影响可能带来一些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但可以通过综合调试逐步改进提高。
安全保障 硬件基于的H.323框架比较成熟,有H.235保障的良好安全机制。而自主产权开发的产品,在安全方面需要进行自行设计。
可扩展性。自行设计的软件优势很明显。自主开发的视频会议系统一般完全用软件实现的,所以可以方便地做成组件或中间件产品,以便进行二次开发和移植。比如把其中的四路视频改成两路视频就可以方便地嵌入网页改造成视频电话和在线咨询系统以及其他的视频应用。而硬件产品一经投入,可扩展的范围要小得多,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价格 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要购买特殊的终端和MCU等设备,而且还有特殊的网络运行环境,价格昂贵。让不少中小企业和个人望而却步,这也是视频会议系统没有广泛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用软件实现的视频会议系统,只需要利用现有的PC或移动PC安上普通的音视频摄录设备就可以进行交流,价格便宜,适合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型的企业公司和政府部门为了追求完美的视频会议效果,可以选用基于硬件实现的视频会议系统,接入专用的网络。而软件实现的视频会议系统也有其很大的优越性,对于中小型企业公司和个人不妨着眼于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自己能接入的网络来构建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