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评论:WIKI与BLOG殊途同归

评论:WIKI与BLOG殊途同归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BLOG网页,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打算走木子美那种写私人日记的路子,但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目的,大都类似。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许多技术迷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WIKI.

来源:sohu 2008年1月5日

关键字: Wiki 互联网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BLOG网页,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打算走木子美那种写私人日记的路子,但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目的,大都类似。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许多技术迷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WIKI.

    历经了网络反黄与木子美,中国的网友们对BLOG已经耳熟能详了。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理念,配以成熟技术的支持,BLOG大大降低了网站制作的难度。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BLOG网页,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打算走木子美那种写私人日记的路子,但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目的,大都类似。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许多技术迷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WIKI. 

    WIKI是什么?说得"学术"一些,这是一种内容的创建、更新、监控、审查和档案管理都非常自由开放,同时遵循一定技术规则和文化的网站。说得通俗一些,这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新增、修改、删除网页的网站。听上去有些恐怖吧?有人乱改怎么办?宣传黄赌毒怎么办?哦,你这担忧也不是没道理。这样吧,如果你有条件,请马上登录zh.wikipedia.org(Wikipedia,维基百科),你会发现,你想改哪一个页面都行。"编辑本页"或者"Edit this page"这些字词,就像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每一个WIKI页面上。但是,你敢在那上面发点歪理邪说或者其他任何不适宜的内容吗?反正我是不敢的,尽管我一直是个恶作剧爱好者。我一见到那个页面上所宣讲的WIKI理念,就马上严肃正经起来,并且为这个地方做点事的冲动就油然而生。那时中文维基百科刚刚开张,主页上所列的结构我并不认同,我翻了翻手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还认真地冥思回想大学时老师教的类书辞书构架策划课,郑重其事地略微调了调结构设置。但是,过了两天我再上去看,结构又变了。看样子是又被人调整过了。仔细品味,比我上回调的,要更为合理。现在这个页面呢,架构是更为成熟了。

    后来我还在上面增加了"电子游戏"类别,因为我是个骨灰级玩家。当我阴错阳差,在"游戏厂商"子类下面添加"智冠公司"时,错把大宇的一款产品给列上去了(不是《仙剑奇侠传》哦,我可不会弱智到那种程度)。过了两天想起这事儿,后悔不迭,马上就去改。但我发现已经被人修改过了,整个辞条都重写了一遍,比我写得漂亮多了,简单明了。

    嗯,WIKI就是这个样子的,是一个共同创作的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干坏事,但你不会去做。尽管WIKI的技术架构里面并没有等级分明的权限设置,不会让你注册然后输用户名和密码,也不会记录你的IP.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不可能一样。所以,WIKI不适合用来承载一些非常有争议的内容,比如对木子美的看法一类。我认为到现在为止WIKI最成功的应用要算是百科全书了。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的,都是一些对于事物的客观平实的描述,目的在于知识普及而不是观点的交锋。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里对"导演"的解释是:把文学剧本搬上银幕使其成为影片的主要艺术家。你对这个有意见吗?我的一位朋友就非要认为"导演都是大流氓",也许这有他自己的道理,但这……上百科全书合适吗?

    是互联网的源本精神给予WIKI以力量:免费、自由、共享,或者还应该有"信任".从2001年1月上线至今,英文Wikipedia已经有了187340个词条(中文的只有3538个)。这增长速度不能说是"WIKI"的(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土语Wee Kee Wee Kee,意为"快")。据很多接触过Wikipedia的朋友说,那里面的内容,还说不上特别有用——微软的Encarta,现在6张CD已经装不下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在还相当强大的微软,其力量必然还不能和"全民"来抗衡。现在的Wikipedia呈现出来的一个特色,就是对新兴词语的反应速度。像Wi-Fi、MMS之类的词语,在这里能找得到,Encarta里面就不会有。Wikipedia的成长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加入到WIKI的行列,你需要做的,仅仅是花10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它独特的语法,然后,把你所知道的内容给添加上去就行了。

    除了在百科全书之外,WIKI还在文档创建与维护、团队沟通协调、文档的备份等方面,多有成功范例。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把WIKI用于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了,很有成效;在很多人都景仰的Google公司里,就同时架设着BLOG和WIKI两套系统,前者用于工作日志与总结,后者用于公司的内部交流。

    WIKI与BLOG虽然同属在线内容生产的网络技术,都简单易用、花很低的成本就可以维护管理;但从精神气质上来说,BLOG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一个人写,很多人来看。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收过程。如果对BLOG主人的某个观点不满,最多也不过在文后附上几句话的评论而已。而在WIKI里,每个人都是浏览者,同时又都是写作者。参与或者说贡献,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即便你做出来的内容很出色,但没有人会知道这个词条或那段内容是你写的,他们会认为这是WIKI带来的。如果BLOG发达了,它能造就很多英雄,也能造就很多暴君;如果WIKI发达了,我们迎来的则是知识共产主义。

    但二者共生共长是最完美的。WIKI用于旧有知识的普及,BLOG则用于新知识的创新。英雄在前面冲锋,人民在后面补给,这岂不是一场可以预见的知识大革命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