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亚马逊的热门新书——《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中,来自麻省理工的两位经济学教授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把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看成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技术进步会造成人们就业前景日趋黯淡”。
如果上述判断正确,那么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个人云、社区云、云手机、云存储、云经济、云管理、云物流、云杀毒等数不胜数的云概念,则无疑是2011年最受各行业与社会大众关注的技术名词。这一现象的生动脚注,或许就是来自Forrester的一组数字: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407亿美元,在2020年这一市场将增至2410亿美元。
然而,当我们经历了2011年的“云洗礼”后却发现,市场上关于云的延伸概念太多(让人不禁想起至今未衰的纳米热),云厂商鱼龙混杂,反而让人难以认清云计算本质。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上可供借鉴的实践不多,业界尚未形成云计算技术产品的规划、实施部署、运营和整体ROI的成熟衡量体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云计算的认识更趋于深入,意欲采用云计算的客户将目光投向它的易用性与低成本,以及更好的最终用户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IT策略必然发生显著变化:过去都是先做IT基础架构建设,以及各种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甚至不兼容也行),然后才考虑管理运维和应用开发;在云时代,则是如何管理运维混合异构环境下的IT基础架构与平台,同时还要向客户提供高效高性能的应用与服务。
显而易见的是,当云计算的落地在中国摆脱前几年“光打雷,不下雨“的尴尬情况后,面向IT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的云服务管理会成为云计算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2011年,在这一细分领域,BMC、IBM、HP、CA等主要云管理技术方案供应商的策略与市场表现各有千秋。以下,我们以占据明显优势的BMC为例,简要梳理云时代的IT服务管理现状。
相同的云 不同的云梯
对云时代的美好前景,多数云供应商的描述都非常类似,然而实现的方式却各有不同。有别于大多数云供应商单纯向用户展示强大的云计算能力, IBM、HP和CA等传统企业级解决方案供应商从一开始,就同样关注云的管理与服务——例如,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就是比较形象地展示功能及应用的一种;CA的全新定位则是“云平台+云管理”,强调以“自上而下”打造云环境,其首要任务就是由IT管理自然延伸到云计算。
不难发现,注重云管理服务的IT企业有其共性,它们更注重IT运维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高度关注IT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力图为用户打造一个由业务目标驱动的动态环境。
而这一需求,早在2002年,就由BMC 的CEO 鲍秉辰(Bob Beauchamp)予以清晰表述,他在首次提出业务服务管理(BSM)概念后,敏锐发现2001年诞生的云计算有广阔成长空间,进而在逐步完善的BSM框架中提出:要真正落地云计算,必须要从云架构设计开始设想,用统一的工具管理混合、异构的IT环境。2010年9月,鲍秉辰进一步提出“动态BSM”理念,将BSM的应用愿景更新为“在企业环境落地后将实现IT供应与业务需求的动态一致性,IT部门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并获得成本的可预测性。同时,IT系统将具备服务认知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基于策略的自动化。最后,整个IT环境进而实现持续的资源与服务优化”。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用户们以订单奖励了BMC的洞察与前瞻——2011财年,BMC全球全年营业收入增长了8%,订单增长13%,利润增长20%。在截至2011年9月30日的最近四个财季中,BMC总收入约22亿美元——2011年是BMC有史以来营业收入、服务收入等各方面都创了最高纪录的一年。
云管理制胜秘籍:简单在前 繁琐在后
当然,BMC并不是唯一成功的IT服务管理供应商,全球客户对云管理的强烈需求让整个行业都蓬勃发展。CA、IBM和惠普同BMC一样都把注意力放在打造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上:转型中的CA目前一口气推出CA Applogic3.0一站式云平台及十几款新品或改进型产品;惠普BSM 9是惠普针对数据中心推出的管理软件,市场销售情势良好; IBM也有针对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云计算服务管理解决方案……
但BMC成为弄潮儿的秘诀一方面源于产业洞察与正确策略,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良好的产品体验,真正做到了“简单在前,繁琐在后”——简而言之,就是为用户提供的统一管理平台,越简单越好,用户根本不需要去了解数据中心电气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带宽等细节,因为BMC已经将最繁琐最复杂的各项技术难点归置到后台。
以BMC公司2011年推出的云计算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例,企业可以高效打造及运营私有云方案,并且持续利用外部公共云的资源,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该解决方案由亚太区研发,再扩展到全球其他市场,受到用户普遍认可。例如,BMC云计算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帮助Harris公司加速配置、优化日常运营,并提供持续的监管、运营及安全合规检查,在工作效率、产品上市时间与服务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并且降低了复杂性,提高了合规性;助力中华电信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与操作系统下,实现完整的端到端堆栈配置,并与其既有系统及流程整合,仅用90天,便成功完成其HiCloud CaaS(计算及服务)的安装部署, 并提升了云端服务交付质量;还帮助思科、戴尔、NetApp和Red Hat等云计算伙伴,向最终用户提供多层次的云服务支持,从服务请求到服务终止,全面支持面向业务的云环境部署,从而加快服务供应,优化在线运营,并迅速满足业务需求,大幅提高了建立云及前期配置的效率,而不论是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
成功整合是软实力
一些IT产业前沿的企业,都注意到IT交付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改变,而这种根本改变背后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虚拟化、云计算的流行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各类云供应商为了迎接挑战,都开始通过并购收购等手段扩充自身产品线,努力优化自己的解决方案。但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做出正确的收购决策难,进行成功的整合更难,在这个方面,BMC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业界关注。
近年来,为了提高在IT虚拟化、自动化、移动化方面的实力,BMC先后收购了BladeLogic、Tideway、Neptuny Software、GridApp 等公司,2011年BMC又收购了网络应用性能管理厂商Corodiant、IT移动服务方案提供厂商Aeroprise。短短四年间,BMC通过收购而发布的新产品与方案,已经实现了近50%的收入增长。
从产品整合层面看,有的企业采用的是点对点的策略:收购的产品越多,其界面越多,一旦其中一个升级,整个界面都要改掉。还有一些企业是通过搭建IT框架来实现管理,每收购一个IT企业,就需要改写底层框架。而BMC则聪明地规避了这些,从开始就采用服务导向的架构Web Service来双向整合,整合起来很容易。客户可以选择BMC产品的一个模块或者整个平台。即便选择一个模块,模块之间集成所需要的技术已经包含在模块当中,再去跟其他整合非常容易。这样不用担心版本升级的问题,保护了软件的互通性。同时,在BMC大框架下每个模块拿下来都仍能跟各个厂商的产品互通。
10年前,BMC从大型机工具供应商成功转型为业界最具战略性的企业管理和自动化方案提供商,目前正在朝着云管理及服务供应商转变。在云落地、云应用唱主角的2012年, 以BMC为代表的云管理及服务细分行业的表现值得关注。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