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微软——这家软件业的巨无霸经常有意无意地被用来当做一个比较的对象.在采访浪潮总裁孙丕恕的过程中,他五次提起了微软,包括微软的盈利能力、研发投入、 竞争意识等等;他也毫不避讳地承认现在和微软的巨大差距,仅仅是从微软50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和浪潮200亿元人民币营收这两个数字就能看出天壤之别.对于已经发展了近24个年头的中国软件产业而言,这段路程走得充满坎坷,在国际巨头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艰难地试图复制“化技术为专利,化专利为标准”的成功之路,同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竞争激烈的红海.
为此,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出台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2年出台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扶持我国软件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慧聪行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08-2010年软件行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软件行业规模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达到5800亿元.照此速度增长下去,软件行业将在2010年前成长为国内又一个年收入达到万亿元的产业.
尽管产业整体高速增长,然而国外软件却依然占据高端的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行业应用软件、ERP软件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品牌产品只在财务管理软件、防病毒软件、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占据优势.虽然国内软件业市场产值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年都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但面临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国内软件主要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市场,在高端领域市场份额很小,竞争力很弱.
另一个制约因素则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级人才.一方面,国家在行业人才培训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另一个方面,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作为,一部分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没有独立培养人才的能力.资金的短缺还导致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高科技需要高投入,一个高端软件产品的开发动辄需要上千万元资金,国内软件企业多数无法承担,从而制约了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
曾经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中国的软件企业躲在政策的保护伞下,大多得了软骨病.并且,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平均规模只有25人,300人以上规模的公司寥寥无几,在产品研发能力与销售能力上无法与微软抗衡.企业过小、分布散乱也进一步导致我国软件企业短视行为严重,抗风险能力较差.
我国的软件企业应该对营业模式进行反思,深刻反省如何真正实现应用软件的产品化,并且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在我国的软件产业处于混战期,混战过后集中将会是一个大趋势,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中国的软件产业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两条腿走路.首先内需足够大,要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其次,学习印度软件产业外包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市场坐稳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有人形象地将微软比喻为游进了金鱼池中的大白鲨,虽然我国的软件产业靠政府构筑的防护层有了喘息的空间,但是自身做大做强,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特别是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安全关乎重大国家利益,因此,我国的软件企业迈过国际巨头设置的槛,真正走向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