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网界网 2013年5月9日
关键字: SDN
ONF成立两年之际,SDN开始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尤其是从IT真正走入了CT,而CT的网络类型五花八门,这使得SDN的应用场景急剧增长,大有无所不能之势。
业界目前所推的SDN无非两种,方式一是原生的斯坦福/ONF推崇的OpenFlow完全控制的网络架构,方式二是部分厂商推出的设备可编程的架构,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后者设备的本地控制面仍然要运行传统的协议,可编程是附加的能力,当应用崩溃后,原有设备/网络仍然可以继续正常运行。这一架构的优点看起来很明显,避免了控制面本身故障的问题,但是问题也同样明显,首先设备本身的复杂度实际上是增加了,门槛继续加高,不利于新兴的设备厂商的参与;其次既然部分由传统控制面控制,部分由应用程序控制就需要额外的控制仲裁规则,比如基于OpenFlow Hybrid模式下端口的划分、路由器RIB的合成规则或者增加额外的流分类器等等,这使得可编程性受到限制,客户未必能够操纵所有的转发面状态,使得其实际上更适合于特定的应用优化;
而方式二其优点是转发面可以彻底简单化,受控转发,在全局的控制面控制下可以做到完全自动化部署、配置和维护,缺点也有很多:1)目前的硬件不能很好地支持OF1.1+的抽象模型,只能由控制面适配ASIC本身的能力,业务支持受限于特定硬件,所以Nicira选择在vSwitch上支持OpenFlow。2)集中控制面的问题,控制面本身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分布式技术解决,主要是控制平面本身的时延、可靠性问题,时延随距离增加线性增加,而可靠性则下降更为迅速,关键设备必须要通过双网双平面的方式保证,这使得控制本身的成本大大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Pure OpenFlow的方式更适合于地理上相对较近的网络,比如企业网、数据中心和运营商接入网络。地理跨度更大的网络往往用基于网管接口的方式更加合适。
我们再考察转发设备芯片,目前速度最快的ASIC到NP、FPGA、多核以及纯软转发的x86均有,其处理单元组织可以分为Pipeline和SMP/NUMA两种形式,pipeline结构分工明确、可以按Pipeline环节的功能设计进行优化,同样的芯片面积可以做到更高的转发速度,问题是需要分解转发逻辑到相应的流水线上,灵活度受限;SMP方式编程简单、灵活,但开销稍高。说到底,灵活和成本是互换的。对于Switch ASIC这样的流水线长度、键值类型和操作都固化特定的芯片而言,控制面很难统一控制不同的设备,比如说我按业务分解到查目的MAC表打上MPLS标签,但是ASIC MAC表只支持打VLAN标签,那么就玩不转了。比较理想的模式是转发面Match和Action最好都是可以由控制面定义的,比如在数据中心中,主要是端口分类表、MAC转发表、L3交换表和L3前缀表,那么我就初始化成4个Flowtable,三个HASH的,一个BST或TCAM的即可(此处为说明简化成4张表),那么在运营商网络可能需要增加MPLS、IPv6等表,而这些表对Action的支持是均质的,那么控制器软件就不需要分别和多家多种设备做两两互通测试,真正做到产业链的开放。在这种芯片结构下,大的TCAM不是必须的,除非应用要求进行大量通配表查找,比如大量包含通配的流调度。Nick Mckeown ONS 2013上演讲所提的芯片就是此种类型,其声称增加芯片面积、功耗不到15%,如果属实,那么其一旦商用,将对产业产生真正的颠覆作用,所谓SDN将转发设备简化、开放化的愿景主要依赖于此种芯片。
其实可编程和可配置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如果采用NetFlow统计流量,用NetConf、命令行下配置策略实现流量工程到底是叫配置还是编程?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区别并不重要,关键是转发面正常运行是否依赖于外部实体的实时响应,如果是,则外部实体(控制面)的可靠性就是和设备处于同一标准,可以称之为控制面,否则就是网管。在完全控制和部分可编程之间也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比如可以将传统控制面路由协议全部关闭,外部由应用控制RIB,当然这和pure OpenFlow方案相比多花了一些冤枉钱。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