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本文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对于配置无线网络时,我们有很多种方法,这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一些最佳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网管员来说,正确配置无线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要正确配置一个网络,我们有很多方法。笔者在这里介绍的这些方法并非“捷径”,但起码属于最佳方法。在此,我们将依照重要性列示这三个建议:
一、SSID过多
运行多个SSID有哪些坏处呢?因为每个无线射频设备对每个SSID每秒钟就要发送大约十次信号。因而,如果用户的环境中拥有五个SSID,那么每秒钟用户将进行50次无线发送。所有的这些无线信号发送都占用可用的无线媒体,因而会减少可用的带宽数量。有人也许会说自己的单位需要几个不同的SSID用于不同的用户组,目的是为了从逻辑上将用户的通信发送到不同的VLAN,或者是利用不同的身份验证或加密机制(例如,内部的雇员可能使用支持WPA2/AES的802.1X,临时客户的数据可能被发送到没有加密的强制网络入口。)
但是,笔者经常看到多个用户组使用相同的身份验证和加密方法,但却是关于不同的SSID的(不妨考虑一下一所大学的情形,大学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无线网络的身份验证是以同样的的方式进行的,但却是关于不同的SSID的)。在这种情形中,整合SSID是可能的,还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组” 的概念。例如,学生和教工可位于活动目录中的不同的组织单元中。学生和教工以同样的SSID登录进入无线网络。但是,在RADIUS服务器对无线网作出响应时,它会将组织单元作为一种RADIUS属性而传送。无线网络会查看这种信息,并将终端用户放置到恰当的用户组(学生或教工)中。无线网络可以为每一个用户组创建特定的策略,根据多种选项(包括端口、服务、时间、IP地址、IP范围等)来准许或拒绝访问。例如,仅准许教工可以访问包含学生等级信息的服务器的IP地址。
利用用户组可以减少无关紧要的SSID的数量,并减少无线媒体的使用。如此一来,无线信号的发送便会减少,因而会降低网络的管理成本并增加可用的网络带宽。
二、“隐藏”SSID广播
SSID代表着服务集标志,即用户扫描无线网络时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网络名称。在多数接入点上都有一个选项让用户“隐藏”SSID,因而网络名称在无线传输的数据帧上不再出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内置的无线检测软件中,这些网络并不作为可用的网络连接选项而出现。但现在有太多的文章和专业人士认为应当禁用SSID的广播,目的是可以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攻击,因为这样做会增加一层保护。这些人认为,攻击者会不断地监视自己的网络、攻克网络加密和身份验证之前,必须花费时间知道SSID,隐藏SSID会增加其攻击的难度。
但是,不知这些人士是否知道,如今有不少商业及免费的软件可以快速地破解所谓的“隐藏”的SSID,如Kismet。还有Netstumbler,它也许无法完全解析SSID,但是它会显示一个空SSID的接入点的存在。Netstumbler会发送活动的探测请求,即使SSID被隐藏了,根据IEEE的标准,仍要求接入点响应这种请求。虽然这种响应并不包含真实的SSID,但它会包含其它的有用信息,如MAC地址、信道号、信号强度等。攻击者可以使用这种信息作为攻击的跳板,这正如在攻击者发现了真实的SSID之后所做的一样。
还有一个问题,合法用户为了连接到无线网络,也需要知道SSID。隐藏SSID的广播常常导致合法的用户搞不清楚要连接到的网络,这会造成不少麻烦。
总之,由于SSID可以很容易就被检测到,所以隐藏SSID几乎无法提供安全机会。可以说,与其说它会成为攻击者的阻碍,倒不如说它成了自己单位的合法用户的麻烦。
三、时间分片的无线入侵检测
执行配置无线网络的入侵检测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其种之一是通过一个专用的检测器,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时间分片。在不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等)服务时,使用时间分片的接入点会花费一段时间,扫描信道,以提供入侵检测功能。很多无线产品会每15秒扫描网络50毫秒。这个数字听起来比较合理。但是,如果细细算来,其结果就是,每24个小时仅有大约不到五分钟的扫描时间,也就是说有太多的空闲时间。
该怎么办呢?可以使用专用的检测设备。这种检测设备可以全天候扫描网络。共有两种类型的专用检测设备,嵌入式与覆盖式。嵌入式检测器利用接入点或设备内的额外的射频,它会向同样的WLAN控制器和管理平台报告,这些控制器和管理平台控制着负责为客户端的访问服务的AP射频。而覆盖式检测器是独立的设备,它的制造商通常与AP接入点不同,并向它自己的独立服务器报告。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