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zdnet安全频道 来源:论坛整理 2008年11月19日
关键字: 宽带接入
1 建立专线接入网络规范的必要性
开展大客户接入业务的时间还不算长,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宽带大客户接入网由光接入网部分和传输网(城域网或广域网)部分组成。
大客户接入业务的需求其实早已有之,为什么直到最近才大有燎原之势呢?分析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二点:运营商转变观念,从注重务虚转变为务实。以前,不论是有线还是无线运营商总把眼光盯在3G或IPTV等特大型业务上,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新业务的盈利前景尚不明朗,他们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国网通提出了“业务转型”的口号,希望将为企业内部服务的传输基础网转变成可以出租的业务网。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由于拥有星罗棋布的基站和大量剩余带宽,同样具备竞争的条件,于是这些运营商纷纷看好大客户接入服务这块市场,开始大规模投入和建设。光猫(一种桌面型光纤专线接入终端)的出现,使得光接入终端设备的价格降低到了每台2000元左右,由于设备价格的逐步降低,又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需求。光猫成本的降低是由于设备小型化以及关键元器件,如专用芯片和光模块价格的降低所共同导致的。目前光猫设备主要由PDH光线路编解码功能和V35/以太网接口转换器功能两部分组成。这种基于PDH的光猫价格虽然便宜,但也有很大缺点,以下将做仔细分析。
能够完成接入的技术还有其他选择,如ADSL、xPON、SDH/MSTP以及一些无线技术等。但是由于光纤专线技术具有保密性好、QoS好、同时支持TDM和以太网业务、和现有传输网兼容性好、价格适中等综合优势,这是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从现实角度来看,光纤专线技术应是大客户接入的主要技术手段,发展前景很好。
如上所述,大规模开发大客户接入市场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发展形势十分可喜。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其良性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如不早日加以解决,必将对业界热切期盼的这一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使我们丧失掉这次发展的机会。
其次,从客观方面看,大客户接入设备是在PDH光端机和V35、以太网协议转换器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从一开始就缺乏完善的技术规范,可以说具有先天性的不足。从而导致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客户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因此,需要尽快制定相关的规范。大客户接入网具有显著的特点:对价格十分敏感、设备用量大、终端用户地理分散且现场维护不便、技术人员力量薄弱等因素,跟传统的SDH骨干网建设和MSTP城域网建设有很大不同。因此,不能照搬其他SDH、MSTP设备技术规范,需要政府相关管理和研究机构,重视大客户接入网的发展,及早开始制定规范的工作,在广泛征集制造商、运营商和用户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一套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规范。
建立大客户接入网络标准主要有三点好处:建立并执行入网认证及用户投诉的制度以后,可以有效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避免“低质低价”的不良竞争。有了技术规范,专用芯片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网管系统开发商、运营商的责任与义务可以得到明确,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通过提高质量来提升产品的价值,避免一味地打价格战,致使产品趋于零利润,从而造成设备商不得不退出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公平竞争,避免垄断。有了开放性的规范,大客户接入网将实现包括以太网在内的不同厂家设备的互联互通。
建立大客户接入网络规范应注意以下问题:以现有的ITU-T SDH国际标准和国内的MSTP设备规范为基础,进行合理取舍,简化不用的内容,增加有用的内容,充分体现接入网的特色。接入网毕竟不同于传输网,切忌把标准化等同于复杂化。既要有规范,又要讲究实用性。注重细节。有些问题在传输网中并不突出的,但在接入网却显得很重要,如电路远端环回与测试插入功能,就是需要增加的。及早推出这套规范,避免“先建设后规范”的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2 大客户接入网参考模型讨论
下面提出大客户接入网的参考模型。大客户接入网是由若干接入实体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多个子网所组成的,通过UNI、NNI、DCI三种接口和传送网连接。每个接入子网具有自己的子网管理器,通过标准管理接口Qa和TMN实现接口。大客户接入网也要负责网络同步时钟的传送,对于SDH网,传送同步时钟尤为重要(见图1)。
该参考模型是符合ITU-T电信网分层模型的,它的指导意义在于:确立了大客户接入网的地位。校正了业界有些人认为的大客户接入网是传送网的自然延伸以及大客户接入网是传输网的附属品的看法。明确接入网网络接口,就可以实现大客户接入网和城域网的分层建设和分层管理。
(1)UNI接口讨论
UNI接口是大客户接入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常见的电接口有E1、FE1、V35、以太网接口。光接口有通道化的cSTM-1接口(见图2)。对于有些用户希望提供RS-232和电话接口,这里不建议将这些接口定义为UNI接口,因为这样做,不容易确定这些接口的服务质量和有问题时分清责任。而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用户购买其他接入设备,如综合复用器来完成,由用户自己维护。
(2)NNI接口讨论
NNI直接影响网络的互联和互通性,建议采用开放的接口协议,即ITU-T所建议的协议。包括物理层和链路层。物理层采用STM-1光接口、E1电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三种。以太网封装协议有可两种形式:若NNI为E1接口,应采用EOPDH封装协议,由ITU-T标准G.7043所规定;若NNI为STM-1光接口,既可以采用VCAT+GFP+LCAS封装协议(由ITU-T 7041/7042规定),也可以采用EOPDH封装协议。这要根据对端设备所采用的协议而定。
(3)DCI接口讨论
(4)Qa接口讨论
Qa是大客户子网管理器和TMN的接口。这个接口应是简单而有效的,不能太复杂。由于设计到很多软件技术,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5)接入实体讨论
接入实体由网元及网元管理器组成(见图3)。接入实体包含了两种基本类型,即C型和U型,它们之间可构成多种网络拓扑形式,星型、链型也可以是环型。C型设备负责和NNI接口,而U型设备负责和UNI接口,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种设备功能是可以互换的。
C型设备具有集线器的功能,可以将多个用户线进行复用,通过NNI(通常称作上联口)和传输网连接。C型设备有两种情况:如果该点是分支用户,一般只有少量用户接口,可以比较简单。这种设备简称光猫型设备。如果该点是总部用户,设备就比较复杂,需要将大量的用户业务(如以太网电路)还原出来。一般采用集中型的插卡设备。
大客户接入设备应具备业务的开启功能,通过软件界面,可开通、关闭某些电路。也具有带宽管理功能,可根据需要调整电路的带宽。可以是基于64k颗粒度的调整,也可以是基于2M带宽的调整。
(6)子网管理器讨论
子网管理器负责收集多个所属子网的配置信息和告警信息,进行信息加工,保存SLA记录数据,负责向TMN上报数据。
(7)几个细节问题的讨论
建议1:大客户接入网应以星状和点对点拓扑为主,减少环形网和链网的使用。这样可以简化配置过程,降低成本。遇到需特殊保护的情况除外。
建议4:大客户接入网应加强对J2开销的使用。J2是SDH VC-12通道的接入点识别符,由15个字符串组成,使用J2可以简化网络开通工作。由于大客户接入网需要穿越传输网,中间可能会经过多次数字交叉连接,有时会出现电路配置错误,而且不易发现错误所在,给开通工作带来麻烦。有了J2就可以很方便识别所收电路的编号,对排错非常有帮助。
建议5:实现内置探针功能。探针是一种对电路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统计的技术,需要和基于业务的管理软件配合使用,是一种比较新的概念。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租用电路的端到端管理,生成SLA报告。进行远程环回,插入测试序列等。目前虽然一些厂家的接入设备声称支持探针功能,但是采用的是私有协议,不能和其他厂家设备互通联动。因此建议尽早对探针的开销使用进行标准化。通过编制探针命令字来进行控制,如实现远端环回;读取远端虚拟寄存器,写入远端虚拟寄存器等。探针命令字可以放入E1 TS0的开销中,也可以放入K4的第8bit中,具体帧格式尚需进一步定义。探针应放在U设备中也应放在C设备中,这样不仅可以监视到端到端的状况,也能监视到中间结点的情况,便于故障定位。下面是一些关于探针的概念。
●内置探针:将探针功能内置于接入设备中,可省去额外的探针设备,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可靠性。
●被动探针:只进行监视和响应控制命令,自己不发起控制的探针。
●主动探针:可以发起控制命令的探针。如控制远端环回,插入测试序列等。
●在线探针:在网络正常运行的同时实施监视的探针。
●离线探针:当网络某条电路置为测试状态时才可工作的探测。
●以太网探针:对以太网帧实施监视及控制的探针。以太网探针比TDM探针要复杂一些。对于以太网专线业务,虽然用户接口是以太网,但本质上租用的还是E1或VC-12电路,因此通过监视TDM探针,就可以等效知道以太网的传输质量。
建议6:逐步推行SLA协议,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运营商的差异化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力。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