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
当企业不断壮大时,你的网络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你会发觉自己需要更多的带宽用于连接互联网,或更多专用线路带宽用于连接远程办 公室。但你可能尚未有足够的实力和预算去升级到更高水准的线路,比如将原有的T1线路更换为T3线路。作为替代方案,通过使用带宽聚合技 术,你可以购买多条低价线路并聚合它们从而得到所需的带宽,而且该方案可以在需求持续增长时不断的进行带宽扩展(并且是渐进的扩展)。
带宽聚合如何工作
带宽聚合技术的概念非常简单:简单聚合两条或更多连接的带宽,提供给单独一条连接使用。实现的办法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甚至包括负载 均衡及失效转移)。带宽聚合能经由软件完成,或使用一个专用器件,或做成一个宽带或T1路由器。与之相对应,带宽聚合的解决方案价格也 从几百美元到几万美元不等。
聚合多重互联网联接,从而获得更多带宽,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事实上,Windows的多链路功能,自从NT出现以来就存在,Windows XP中也有 ,而且Windows Vista beta中也依然提供。但它仅仅适用于拨号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允许你附加第二个调制解调器及电话线连接到一台电脑上( 或一个双信道ISDN线路以及适配器)并聚合两条线路的带宽,如果你的ISP拨号连接服务器支持多链路的话。你甚至可以配置为当外部电话线路 需要通话时自动断开对应线路,或在仅需少量带宽时自动中断相应线路,从而做到按需分配带宽。
一种在ISP级别普遍执行的带宽聚合技术,常常被称作信道捆绑(channel bundling)或链接聚合(link bonding)。许多ISP都提供"聚合T1" 线路,其实质就是聚合两条或更多的线路,从而提供给你更多的带宽。“聚合T1”使用的是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PPP),同样该协议也被用于拨 号多路连接 。MPPP在RFC 1990中被定义为“非私有互联网标准”。
另一种不同的带宽聚集方式叫做连接协作,它并不聚合各条线路,而是通过多条线路来进行单个的TCP/IP会话。该技术需要你的网络中有一台 协作服务器,从而将TCP会话平稳分配到不同的连接线路上。该技术允许你聚合各种不同的线路类型(比如,模拟调制解调器及DSL线路或Cable 电缆线路)。
用聚合宽带线路省钱
大多数在市区与近郊的商业和家庭用户如今已经放弃了拨号连接服务,而改用更快的宽带连接或专用线路。T载波线路最近几年在价格方面已经 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但一条T1平均每月花费依旧高达400$以上。这是一个许多小型企业不能负担的价格,因此他们选择了宽带解决方案,如 DSL线路、cable线路或新型高速线路,比如Verizon'sFiOS的光纤互联网线路。
宽带企业常常提供“商业包”服务,通过提供你静态IP地址及额外IP地址,均衡的下行以及上行传输速率等服务,来吸引你租用服务器,有时 甚至可以还能协定确保带宽速度以及运行时间,而价格却比一条T1低得多。
比如,Verizon提供三种FiOS互联网商业包,从15/2 Mbps,59.95$每月,提供一个动态的IP地址,到30/Mbps,389.95$每月,提供多达5个静态 IP地址。Comcast Cable提供的互联网商业包,则从60$、每月4Mbps/384Kbps,到160$每月、8/1Mbps不等。
一家小型企业,如果在上述公司的服务范围之内,可以购买一条中级FiOS线路及一条中级Cable电缆线路,花费大约是每条线路每月100$,可比 使用T1线路节省差不多每月200$。而通过聚集带宽技术,你的线路速度远比T1快,大约是20Mbps的下行速率以及3Mbps上行速率,而T1线路上下 行只有1.5Mbps。另外,两条线路可以互为备份,即使其中一条断线了,你还有另外一条可以保证网络的正常使用。由此看来,也难怪带宽聚合 技术日益大行其道了。
带宽聚合解决方案
有许多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通常以一个"负载均衡路由器"或其他网络器件的形式,总有一款适合您公司的预算。这里是部分例子:
带宽聚合技术的前景
带宽聚合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有线网络连接。目前已经出现了聚集无线连接的产品,相信今后会出现更多。事实上,现在的带宽聚合概 念正在发生一些令人吃惊的事情。微软的IP Ventures部门已经开发了一种可移动带宽聚合技术,可聚合多条移动电话信号(无论这些信号属于 何种载波或网络),从而获得一条高带宽互联网联接。
对于一个正在寻找可伸缩性互联网连接的企业来说,带宽聚合技术让你仅仅在需要增加带宽时,才增加网络带宽。
(责任编辑:陈毅东)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