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路由交换IPv6有望“牵引”提速

IPv6有望“牵引”提速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对IPv6的需求紧迫,但实际上随着对移动互联网需求的迅速提升,IPv6也是决定移动运营商下一步成功的关键。上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大会上呼吁IPv6应尽早发展。

作者:全球IP通信联盟 来源:全球IP通信联盟 2010年11月11日

关键字: IPv6 LTE IPv4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对IPv6的需求紧迫,但实际上随着对移动互联网需求的迅速提升,IPv6也是决定移动运营商下一步成功的关键。上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大会上呼吁IPv6应尽早发展。

  据了解,在前期实验室设备测试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下一步将加大网络测试,并将在下月初在CMNET上启动IPv6网络测试,测试将主要聚焦在双栈和6PE/6VPE隧道技术。

  发展LTE需要IPv6支撑

  IPv4地址的短缺已经不是新闻。根据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的计划,IPv4公共地址将于2011年年初分配完毕。此前中国移动一直在使用IPv4的私有地址,但现在也越来越暴露出使用私有地址的不足。

  “我测算过中国IPv4地址量,不包括移动通信的互联网接入,大概现有固网网民每人能拿到0.6个IPv4公共地址。中国移动此前用的是私有地址,但其逐渐感受到,私有地址有区块划分,跨界后会不好管理,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真实地址。”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大量启用私有地址,导致现有一些移动业务存在地址转换问题,增加了组网复杂度,也影响到业务开展速度和质量,这是移动运营商面临的实情。

  但对中国移动而言,对IPv6的迫切需求主要还是出于对未来布局的考虑。“对全球运营商而言,目前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面对未来以50到100倍规模倍增的网络流量需求,必须在现在这个时候做主要的技术革新,才能保证将来可以很快演进到新型网络。”黄晓庆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针对未来的这一趋势,中国移动提出了“WiiSE(无线互联网服务环境:Wireless IP/Internet Services Environment)工程”,黄晓庆认为,IPv6、LTE和云计算是该工程中最重要的3个技术。

  “LTE和IPv6都是下一代网络的最佳演进方向,而只有IPv6才能支撑对LTE网络的需求。”黄晓庆表示。LTE代表着“永远在线”的网络,这意味着不管是否有应用在使用中,只要用户终端开机,就需要有IP地址分配到该终端。而据悉,2015年,全球将有3亿LTE用户。这还不包括物联网兴起对地址的需求,预计未来5年,由于物联网的发展,会需要5.2亿到9亿个IP地址。

  因此,IPv6是迄今为止唯一能解决IP地址短缺的可行途径。邬贺铨也表示,永远在线、物联网应用等需要大量IP地址,中国必须从IPv4向IPv6转换。“尤其是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更应该尽快发展IPv6。”黄晓庆表示。

  IPv6生态链尚不完善

  但是,明知地址不够,运营商目前也不能毫无顾忌地立即投资建设IPv6网络。“现在大多数应用提供商还继续在IPv4上发展,有能力提供IPv6服务的不多,因为无论是计算机还是手机,支持IPv6的还很少,所以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根本不愿意转到IPv6。”邬贺铨向记者表示。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全球前1000名的网站中只有8%开发了IPv6服务,在前100万个网站中,这一数据只有0.16%。这一情况也同样困扰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方面用“IPv6应用严重短缺”形容现状。

  应用缺乏的最直接原因是终端的匮乏。据了解,虽然目前已经有一款支持IPv6的TD-SCDMA原型机(基于OMS操作系统),但还远没有达到商用要求。在2G终端中,虽有少数主流企业已经推出了支持IPv6的商用手机,但双栈终端还需要发展,并且在测试中还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此外,即便是理应最早成熟的系统设备,也还不能说“商用准备完全就绪”。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前一阶段主要在实验室对各类设备进行了测试,其中5个厂家中只有3个可以参加GPRS核心网设备测试,其他两家目前的设备不支持IPv6,并且不知何时能支持,而参与测试的3家企业中,又仅有两家的设备通过了测试。

  IPv4应“牵引”至IPv6

  业界,普遍认为,从现有IPv4网络迁移到IPv6网络将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IPv6将与IPv4长期共存。那么,IPv6应该如何和IPv4长期共存?中国移动给出的方案是通过一定技术将IP数据流牵引到IPv6技术。

  “5年前中国移动开始研发IPv6,3年前又开始BIH(Bump-in-Host)的研究,寻求方法向IPv6演进而不影响现有的IPv4业务,以保证既简化我们的网络和服务流程,又不影响现有IPv4的应用范围和其互联网环境。”黄晓庆向记者表示。BIH相当于IPv6和IPv4的一个共存方案,据介绍,在CNGI的框架下,BIH相关产品已经研发成功,目前已经开始准备试验。“BIH是中国移动主导的,也是中国主导的,国内很多重要的技术公司都很积极,很多国际公司也都参加了。目前BIH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面临如何推广使用的问题。”黄晓庆表示。

  “根据互联网传统,一个技术做出来后,用的人多了就成了标准,我们也希望沿革这种方式。”黄晓庆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BIH是中国产生出来的IPv6的有效的演进方案,我们希望它生根发芽。如果越来越多人用的话,这个技术就成功了。我们也决定把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通过开源模式贡献给国际组织。”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