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众所周知由于越高级别的铜缆对外界的干扰越敏感,随着网络通信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6类线缆施工难度要远大于5e类布线,任何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都会对系统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6类系统做得性能好不好,不仅仅看产品本身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质量。关注以下6点施工经验有利于提升整体系统的安装品质。
关注点一:
由于6类线缆外径粗于5类线缆,布放时最好穿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应注意管道的填充程度,避免在管道弯头处出现线缆缠绕问题。通常内径20mm的线管适宜安装两根6类线缆(图一给出一般线缆在管道中穿放容量的比例计算参考)。线缆要注意与强电隔离屏蔽。强电如果与线缆并行且平行,那么对线缆的电磁干扰特别大,会影响线缆的传输效果。在一个复杂的安装环境中,可能无法做到线缆与强电完全隔离屏蔽,但我们应尽量避免线缆与强电平行走线,另外一个,用镀锌铁槽配线就是最大限度地隔离了电磁干扰。当然,镀锌铁槽应做好盖槽盖一级接地处理还有就是不能跟强电线缆混穿于同一个管道,必须强弱电分开穿管而且强弱电管道之间最好分开一定的距离一般标准中>=30CM(市电)。
(以下图二给出穿放不同材质管道强弱电线缆之间的间距参考):
(图一)
(图二)
关注点二:
6类线缆布线的走线桥架设计要合理,为线缆转弯提供合适的弯曲半径,线缆的弯曲半径会对整条链路的NEXT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4线对双绞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是线缆直径的4倍,实际弯曲半径需根据不同厂家不同线缆做不同计算)。走线时线缆转弯要平缓。要考虑在两端线缆下垂受力情况下,确保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6类线缆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拉力的控制,如果施工中不注意线缆的拉力控制可能会造成线皮拉破或者线缆的绞距破坏,会造成测试时回波损耗不通过,普通六类线缆的最大牵引张力应该不超过25磅 (110 N),不同线缆的最大拉力可参考下图。
关注点三:
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建议两头至少各安排一名工人,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的工人先从卷端轴箱内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供合作者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如下图所示)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拉和折。弯折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线管或线槽转弯或者水平线槽过渡到垂直线槽的时候,线缆要绝对避免<90°的弯折。水平镀锌铁槽在转弯或者垂直时应尽量用水平弯通或垂直弯通,这样可以让线缆平滑过渡,不至于切割或折损线缆。碰到没有弯通时,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而且在垂直线槽处应加橡胶垫片,防止切割到线缆。另外垂直放线时,上面应至少有两人托住线缆,并及时绑扎线缆至垂直线槽,避免线缆垂直空悬。在布线过程中应在桥架的每个弯头处安排一个人避免在拉线过程中由于弯角处受力而使线缆的外皮刮伤。
关注点四:
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这样做的目的是线圈直径不要太小,有可能的话用废线头固定在桥架、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提醒其他人员勿动勿踩。布线时不要留太长冗余线缆,特别是暗盒中预留的线缆不要太长一般控制在15-25cm,既保证了施工的方便性又能在保证产品的性能不受影响下有足够的空间安装。
关注点五:
施工时注意避免线缆被踩踏和受压挤,线缆过度收到外力的挤压或弯折的话可能会造成测试时NEXT,RL不通过,(布线时60%以上的测不过点都是挤压弯折造成的),线缆不能中间接续、焊接(接续焊接的话会破坏线缆的绞距对线缆的回波损耗跟进端串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施工中碰到线缆长度不够的情况建议使用加长型跳线,理线时固定扎绳不要勒得过紧。
关注点六:
跳线与接插件对6类布线有一些特别的要求。6类线缆的性能要优于5类线缆或超5类线缆,特别是在近端串扰和回波损耗方面,插头和插座必须完美匹配。因此现在为使各种各样的插头和插座互相兼容和匹配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制定出诸多规范使它们的差异尽可能小。但是直至今日,不论怎样提高制造工艺和技术,6类系统还只允许使用厂商专用和经过认证或许可的跳线,否则不能保证与布线系统的匹配和整个通道的性能。模块端接时应注意每对线的绞距,应尽量不破坏线缆的绞距,还应注意开绞距离越短越好,标准要求小于等于13mm
如下图所示:图一为正确的,图二的开绞距离过长。
图(一) 图(二)
总结:
当前的布线制造商更多的在关注6类产品本身的制造品质,经过这几年的布线技术的进步,产品本身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产品本身性能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在产品安装施工上,却是恰恰相反,许多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通常将施工外包给许多对布线安装没有任何安装经验的人员来操作,粗糙的安装工艺,导致本应该发挥出更好性能的产品,由于安装不合格导致产品整体永久链路性能严重下降,甚至有时可能出现测试不通过的现象。以上6大点是罗森伯格项目经理关注现场施工所总结的实用经验,希望对行业中相关人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