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MySpace聚友和校内网这两天掐了一架。
起因是MySpace聚友CEO罗川向新浪科技表示,该公司过去半年已步入高速发展期,发展速度超过了本土SNS社交网站校内网,并且认为MySpace 聚友网拥有更多白领用户,广告价值超过主要用户群为大学生的校内网。校内网的反应是,价值高低应由用户来选择与判断,批驳罗川的自我标榜没有意义。
SNS的赢利模式,虽然现在还不清晰,尚在探索之中,可是对于用户的争夺,则已经呈现白热化状态。打擦边球的,放大话的,玩概念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次掐架也有这样的心理动因在内。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虽然赢利模式不明朗,但是只要有了庞大的注册用户数量,赢利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水到渠成。
关于注册用户数字,两家网站也是自说自话,MySpace聚友声称覆盖人群已经超过了1000万,而校内方面,则号称已拥有超过2千万名大学生用户。数字的真假问题,不好妄断。但是,关于用户群体的广告价值或者说商业价值问题,进行争论并作深入探讨是有现实意义的。
笔者认为讨论SNS用户的商业价值,有一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那就是注册用户未必就是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用户,比注册用户更重要的是活跃用户。注册用户再多,如果活跃程度不高,粘性不强,也没有商业价值可言,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一些网站的博客,注册用户很多,但是大多博客的博文不经常更新,一年半载登录一次,涂鸦一篇,平时基本处于荒芜状态,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商业化问题。可以说,这样的用户是不具有商业价值的。因此,SNS网站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育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扩大活跃用户群体。在扩大活跃用户群体之后,SNS网站要针对不同群体或者说不同圈子,分析其商业价值潜力和兴奋点所在,从而才能实现有效商业转化。
笔者认为,目前所有的SNS网站,其实主要只有两种圈子,一是校内网这样的,和最初的chinaren一样,把同学或者同事等现实圈子搬到网上来,这个圈子是以感情为纽带来维系的;二是新浪博客这一类,相同爱好、兴趣的人,因为共同话题逐渐形成了圈子,这个圈子是靠兴趣来维系的。第一种圈子,因为圈友之间,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容易拓展和维系,粘性相对要高,活跃程度也要高一些;而第二种圈子,因为彼此是依赖兴趣而聚集在一起,因此开始拓展的难度要大一些,活跃程度有一个培育的过程。
这两种不同的圈子,其在商业价值开发和转化方面,也有所不同。就拿广告来说(前提是广告将来是SNS主要赢利模式之一),第一种圈子,投放的广告,可以大而化之,适合大头市场;而第二种圈子,则适合分众精确广告,根据不同兴趣的圈子,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适合长尾市场。而且,后者更容易引导和形成共同的消费趋向和消费理念。
当然,这两种圈子所覆盖的人群,存在着融合和交叉的可能,校内网的大学生群体,进入社会后,在同学圈之外,会有同事圈,并且会逐渐进入不同的兴趣圈。当然,即使是在校大学生,除了同学圈之外,也会有不同的爱好圈子,但是,相较进入社会后的兴趣圈,商业价值要小一些。总之,不同的圈子群体,兴奋点不同,消费取向也可能不同,因此SNS网站在凝聚了一定数量级的用户之后,就应该开始对这些用户群体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地域、兴趣、年龄等不同标准,建立营销数据库,是未来制胜法宝。
关于不同圈子的商业价值,以上观点仅是笔者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提醒SNS网站在赢利模式尚未清晰前,首先要对覆盖人群的不同属性,以及不同的商业价值潜力,进行详细和准确的分析,然后才能为未来的商业转化提供坚实基础。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