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有了sns,从哪里赚钱?并不是每个人都跟丁磊、陈天桥、江南春、马化腾、马云和庞升东那样的,有很敏锐的商业头脑。既然做不到先天就是一个商人,那就做一个张朝阳,把一个一定可行的目标放在前面,继续做下去。
本来bokee是国内最有希望通过blog转入sns的平台,可惜到现在还只是在守着blog打转。
方兴东也是国内最早研究myspace的人,可惜他忘记了,用户需要什么。他守着一个传媒的梦,希望用户能像尊重陈彤,尊重新浪一样尊重他。他忘记了要躲起来,在后台,让前台的用户玩爽了玩痛快了。我记得04年就跟方兴东讨论过很多次myspace,也讨论过amazon如何转型web2.0,后来也讨论过 flickr、youtube等纯粹的web2.0公司。可到了06年,bokee却做得越来越像新浪,越来越1.0。
虽然bokee今不如昔,但bokee至今还是很多人上网的首选,不过也在慢慢让很多人离开了这个曾经的平台。
既然bokee又在改,这次好像老方也打算走sns的路子,那bokee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产品思路了。胜任的产品经理在哪里?难道还是方兴东么?你可记得当互联网上还没有facebook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考虑过做一个中国的myspace?你可记得大家在为bokee最底下要不要加入myspace一样的四个介绍框时的激动?虽然现在myspace早就过了那时的幼稚期,我看了一眼如今的bokee首页,大概还是想走myspace的路子。既然决定了,就是不知道是否再一次吃透了myspace呢?
我建议如果你是有钱的VC,继续给bokee投钱吧。这个网站,并不是没有前途的网站。用户是有价值的。既然51和youku等都能拿到5000万美元的投资,xiaonei竟然拿到上亿的投资,bokee怎么也不该就此消失。用户多年在上的数据,谁来负责?
SNS,是一个相对集成的观点性平台,一个用来加加减减的工具。SNS围墙规则带有不可搜索性,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针对“人肉”的恶意搜索,对于SNS现在的不可被搜索属性,依然有价值,但也可能带来优秀文章,见地、观点被有可能埋没。
blog当初的本原,是blog的私密空间,是以供自己的朋友看的日志为主,甚至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而现在SNS基本成了blog当初的“皮肤”(外壳),现在SNS下看到的blog,可以看成当初blog创立者的初衷,当初blog不是针对大众阅读的,现在SNS只有特定的注册用户,乃至好友才能看到相关日志。
由于网站运营策略不同,当SNS在实名影响下,并不意味着非SNS网站的blog就因此消亡,因为还有需求存在,有人需要读它。比如传统媒体下的网站,由于其运营的特殊性,blog依然存在。事实证明,恰巧是这些草根的见地、观点,在满足我们的精神用膳。
如果说SNS为我们加了一个围墙,但我们还需要围墙(“体制”)外的博客。因为,并不表示写作者一定会加入某个特定的圈子,比如facebook,或myspace,可能在别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包括某些意见领袖的。
我的理解是,不在外部写,是移动到SNS内部的blog写,这样就更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虽然SNS在兴起,但blog不应当如昙花一现,否则产生的结果是更多的信息不对称。但却因此要求别的作者、用户,都要到某个特定的SNS网站去看某人的文章,显然不太可能。对于一些像采用草根观点或评论的编辑来说,也就可能不能第一时间转载你的“思想”。
SNS网站带来的商机:精准广告营销可能淘金韩国,网络实名的推行,使得SNS网站的规则成为默认的游戏规则,这个blog就和现在的外部独立blog变得没有多大区别。未来互联网游戏规则可能发生变化,虽然不排除未来放大SNS网站的透明度,或开放度,包括隐私度逐步发生变化,像现在一起网在内的“自一起”社区的形成,集强大的搜索功能在内的,可以满足精准用户的需求,将导致未来垂直市场的广告价值将大大被放大。
SNS作为集成平台,把包括blog在内全都包含其中,几乎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圈子的小社会,虚拟“游戏”区,如果把SNS的隐私性排它,则和一个网站的框架:包括CMS,BBS,RSS等等在内,没有什么区别;有区别的是,SNS带来了对象的精准,无论是facebook,myspace,还是校内,海内,等等...有可能为未来精准广告的投放预挖了一个很好的“坑”。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