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8年2月19日东芝(Toshiba)宣布不再发展HD DVD后,Blu-ray Disc立即跃升为DVD之后的唯一标准,使BD概念的相关产品开始水涨船高,但未来数年内BD真的能完全接替DVD吗?答案是不尽然,而且存在极大的障碍,以下以逐项应用的审视方式来验证此答案。
游戏机不会全面使用蓝光
许多人都知道Sony坚持在PlayStation 3(PS3)使用BD-ROM碟机,为的是复制过去以PlayStation 2(PS2)推广DVD-ROM的成功模式,而今BD战胜HD DVD,很大程度也来自此一模式的再次奏效。然而其它游戏机会跟进使用BD-ROM吗?至少目前为止最畅销的任天堂(Nintendo)Wii不会跟进,Wii的视频输出不具备FHD(Full High-Definition)能耐,使用BD-ROM意义不大。
微软(Microsoft)Xbox 360呢?Xbox 360与PS3一样,皆是强力型游乐诉求,为了持续与PS3竞争有可能会先提供选购、外接的BD-ROM,未来甚至有机会直接预装出货,但眼前FHD画质的游戏尚未成气候,Xbox 360并没有迫切升级的需求。
车用音响、随身播放机只需CD/DVD
车用音响不仅不需要BD,甚至连DVD都不需要,因为DVD技术层次的SACD及DVD-Audio都没有普及,因此只需要CD即可,甚至在iPod的强力风潮下,车用CD音响的地位也逐渐受挤压。
即便从车用影音娱乐的角度来看,也只需要DVD,因为现阶段FHD分辨率的LCD显示器最少要15.6英寸,但车内很难装入15.6英寸的LCD显示器,以致难以在车内享受FHD画质的电影或游戏。
类似情形也在便当盒大小的随身DVD播放机,播放机上的LCD显示器亦在5~7英寸范畴,无法展现FHD效果,亦无自DVD升级成BD的需求。
手持式摄影机市场 BD难胜硬盘
手持式摄影机过去采用磁带,也有些型款改用DVD-R/RW录制,虽然日立(Hitachi)等厂商有推出使用BD-R/RE的手持式录像机,但手持式摄影机所用的BD-R/RE盘片并非是12cm直径,而是迷你型的8cm直径,单面单层容量仅15GB而非25GB,就容量而言无法与现有使用1.8英寸微型硬盘的手持式摄影机比拼,手持式摄影机动辄40GB、60GB的容量,持续录像时间也胜过Mini-BD。
书附光盘逐渐被网络下载取代
过去书籍随附的是软盘片,但软盘仅1.44MB容量实在太小,CD-ROM/CD-R一推出即大量取代软盘,但之后DVD推出亦未大量取代随书附赠的CD-ROM/CD-R,甚至许多随书数据已改成提供网址的网络下载。因此,BD-ROM/BD-R更不可能在书附市场有作为。
个人备份朝外接硬盘、随身盘发展
过去CD-R的推出,大量取代软盘与其它高容量软盘(如zip、LS-120等),一时间成为PC用户最佳的个人数据备份工具,同时使CD-R/CD-RW空片大兴其道,然之后DVD-R/-RW/+R/+RW刻录机出现后,消费者使用DVD空片的量即不如过往CD时代多,过去需要数片CD才能烧录备份的,现在一片DVD即搞定,烧录片数减少,碟机价值也就跟着降低。
更重要的是,PC用户需要全硬盘式(或至少全分割扇区)的大容量备份,以及许多零星小容量的档案备份,大容量备份DVD片无法满足,但外接式硬盘可以满足,零星小容量则是U盘比DVD片更合适。DVD片受此两者夹击,使其在PC数据备份市场的空间遭压缩,即便升级成BD-R/BD-RE情况也不会改变,因为外接硬盘、U盘也在强力增长中。
企业备份已遭2次挫败
企业备份就更不用说,事实上Sony过去曾与惠普(HP)、Plasmon合作发展UDO(Ultra Density Optical)的蓝光盘片/碟机技术,但之后Sony退出,另行发展PDD(Professional Disc for DATA),但PDD在2007年3月即宣布终止,自此Sony完全专注于一种蓝光技术发展,即BD-R/RE。
退出UDO、停止PDD,是Sony在企业级资料备份上运用蓝光技术的2次挫败,而BD似乎只诉求消费性电子与个人计算机市场,若欲重新用于企业级备份,则恐难与UDO竞争。
不过,即便是UDO专注于企业备份市场,光学存储在企业级数据备份的地盘上也持续萎缩中,萎缩的原因是硬盘柜与磁带柜的强劲增长,以致硬盘、磁带、光盘三者相比下,光盘成为最慢的备份系统,价格容量比也不具优势,最后仅剩2点优于磁带及磁盘,一是实体性的WORM(Write Once Read Many)特性,另一则是长时间的数据保存年限(50年以上)。
然此2点优势却难以为光盘柜系统拓展更大空间,因为多数的数据备份并不需要保存20年以上,且多数用户均可接受用软硬件手法控制的WORM机制,不一定非使用存储媒介层的WORM机制。
蓝光将成末代光盘技术?
从以上种种可发现,BD及各式光学存储媒介正遭受各种其它存储媒介的威胁,大容量遭受到硬盘、磁带的威胁,小容量则受到U盘、网络传输的威胁,受到四面夹击的结果使光盘的价值不断日减。
同样的,通过以上的审视可了解,BD仅剩2处能有作为,一是电影,另一是游戏,不是在客厅用PS3玩游戏、用PS3/BD播放机来看电影,就是在高端PC上玩游戏、看电影,且需是FHD的游戏、FHD的电影才能展现其价值,至于数据、音乐等BD将难有施展机会,尤其音乐的机会近乎零。
因此,BD若成功普及,最大受益者必然是Sony,Sony既有电影事业(哥伦比亚三星),也有游戏平台(PS3),还有FHD电视(Bravia)与计算机(VAIO),都能因BD而受益,或说与BD相辅相成。不过主要还是赢在消费性的客厅,小赢在信息性的书房计算机,至于手持式的市场只对手持式摄影机(Handycam)有帮助,对Sony Ericsson手机、PSP掌上型电玩、Walkman随身听、Cyber-shot数码相机等都无帮助。
比较有趣的是,现阶段BD-R/RE烧录器仍贵,眼前只有BD-ROM/BD-Combo有机会普及,但以目前FTTH(Fiber To The Home)服务、P2P(Point-to-Point)应用(俗称养动物,原因是P2P软件的名称多数与动物有关,如Foxy、eMule等)中最频繁传递的,莫过于视频文件与游戏片的ISO档,这等于在削弱BD-ROM/BD-Video的发行市场,但却可能助长BD-R/RE烧录器、空片的需求,因为下载完后要烧录成BD片才方便应用。
如此FTTH、P2P对BD整体而言是短空(减少BD游戏、影片的发行销售)、中多(增加BD刻录机、空片的需求)、长空(一切透过网络传输、硬盘运用,光盘就此被架空)。或许结果真的如比尔盖兹退休前最后一场演说所言:蓝光光盘是人类史上最后一次的光学存储技术演化了!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