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搜一搜"负载均衡",会发现大量的关于F5等负载均衡设备的内容.实际上,实现负载均衡,使用象F5这样的专业设备是一种方式,而使用软件方式是另外一种方式.现在比较一下两种方式.
作者:zdnet安全频道 来源:论坛整理 2008年10月27日
关键字: 负载均衡
如果我们搜一搜"负载均衡",会发现大量的关于F5等负载均衡设备的内容.
实际上,实现负载均衡,使用象F5这样的专业设备是一种方式,而使用软件方式是另外一种方式.
现在比较一下两种方式.
基于硬件的方式,能够直接通过智能交换机实现,处理能力更强,而且与系统无关,这就是其存在的理由.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是贵,这个贵不仅是体现在一台设备上,而且体现在冗余配置上.很难想象后面服务器做一个集群,但最关键的负载均衡设备却是单点配置,一旦出了问题就全趴了.
第二是对服务器及应用状态的掌握:硬件负载均衡,一般都不管实际系统与应用的状态,而只是从网络层来判断,所以有时候系统处理能力已经不行了,但网络可能还来得及反应(这种情况非常典型,比如应用服务器后面内存已经占用很多,但还没有彻底不行,如果网络传输量不大就未必在网络层能反映出来)。
所以硬件方式更适用于一大堆设备、大访问量、简单应用。
软件方式,其实也分多种情况,这里只讲一下典型的专业负载均衡软件。看了硬件方式的不足就比较容易理解专业负载均衡软件的优点了:
首先是基于系统与应用的负载均衡,能够更好地根据系统与应用的状况来分配负载。这对于复杂应用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性价比,实际上如果几台服务器,用F5之类的绝对是杀鸡用牛刀(而且得用两把牛刀),而用软件就要合算得多,因为服务器同时还可以跑应用。
因此,象比如几台应用服务器的情况(而不是简单的网页应用),显然基于软件方式要合理得多。
大概是以前这种专业的负载均衡软件很难找到,所以大家不太关注这方面吧,不过现在应该已经有这方面的产品了,比如:PCL负载均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