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如今,企业关键应用的网络流量已经越来越大,瓶颈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网络视频业务、股市、企业网络数据大集中、3G手机、网络办公应用、网络支付、南北互通……
作为有关键网络应用的企业,你是否正在忍耐低下的应用网络访问速度?你是否困扰于低速的网上支付?你是否正在为多个网络数据中心的高速就近访问而发愁?
如何应对网络流量突长带来的种种网络访问问题?为此IT168网络频道组织了本次网络负载均衡用户应用研讨会,并组织了本次网络负载均衡应用案例专题。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并广邀企业的IT部门经理、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参与,大家一起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研讨会主题:
1、 负载均衡的总体分类介绍
软件负载均衡、路由交换级负载均衡、4-7层硬件负载均衡总体介绍。
2、 你的企业是否会有应用流量瓶颈问题?
A、企业多ISP接入链路负载均衡
B、企业关键网络应用访问瓶颈(主要情形:单用户执行应用时网络流量大)
C、多网络数据中心如何管理流量
D、IDC机房、大型网站数据中心(主要情形:巨量用户的访问流量)
3、 当前采用的何种办法?
软件负载均衡、路由交换级负载均衡、4-7层硬件负载均衡
4、4-7层硬件负载均衡的技术讲解
主持人:
非常高兴各位今天下午抽时间到IT168来参加这个交流会。这个交流会的主题之前跟大家都沟通过了。今天主要目的就是网络流量出现瓶颈的时候该怎么办?可能有的企业并没有这个现象,有的企业已经有了,有的企业可能已经解决了。因为大家之前都进行过交流,各位也可以相互认识一下。
负载均衡的总体分类介绍
主持人:
在座各位可能对网络负载均衡都比较了解了,不过我想请老吴对负载均衡的发展做一个介绍,这样可能系统一点。
Array吴越鹏:
我抛砖引玉。
就我做负载均衡的了解,我觉得负载均衡是来源于应用的高可靠性。高可靠性解决的方法就是冗余的思路。最早很多大型的应用系统,IBM计费应用系统,我们对 HA很关注。最早的做法就是双基热备做的比较多,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架构。一台机器在工作,一台机器备用。如果一台机器挡掉了,另外一台机器可以继续应用。后来用很多软件做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负载均衡沿用的是HA的概念,HA也有一些问题,首先没有发挥两台的作用,一台在工作,一台闲置在那儿,只有出了问题才会用,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没有充分发挥投资的能力。这时候就产生了其他的一些负载均衡的技术,这是在96年前后,就产生了负载均衡的思路。
负载均衡最早是停留在四层,我们叫负载均衡交换机,它还有一个负载均衡交换机的概念。比如说思科、北电,然后北电收购了阿尔卡亚,他们做这个有很多的端口,一些服务器接在上面,网络流量过来用我们的平衡交换机连接到服务器,这就避免了HA冷备和热备带来的问题。它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把流量均衡的放在机器上,我们还可以检测机器的健康状况,挡掉了我就知道了。这是第一代的负载均衡产品,它一般工作是在TCP协议,有ANK的技术,根据应用不同,模式也不一样的,分担在服务器上。
在当时的负载均衡交换机上,99年左右,像一台交换机能卖到上百万。现在这些交换机已经到不了这么贵了,几十万已经不错了。最近发展比较快,这是泡沫的初期,就是99年左右,大规模出现了。当初我也卖过很多这个交换机会,卖了很爽,但是后来日子就没有这么好过了。
2000年以后,泡沫逐渐的散去,但是应用太复杂,产生很多新的需求,包括链路的接入,不同的流量分担到不同的链路,这是一个需求。另外从应用层带来的需求,这个比较复杂,结合我们HGDP的方式,它的均衡策略要求的比较细。比如说一个企业可能有很多的用户群,有金牌用户,有银牌用户,有铜牌用户。它可能有不同的服务器,它响应不同用户群,就要有不同的响应能力。金牌用户,比如说把服务质量比较高的机器响应金牌用户。中等的,稍微差一点的响应银牌用户,而我们所有的应用很可能只针对一个用户,就只有一个站点,你怎么通过技术把流量智能的分担下去。
第二个,就是客户端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服务器上,不能跳来跳去。
第三个就是WEB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应用加速,服务器的能力就有问题,你不能是无限的扩充服务器,这是一个投资,另外一个效果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点就是有时候会有迸发的流量,比如说世界杯,新浪突然一下流量就上去了。迸发的流量加速。
第四个,就是电子交易带来的。这对负载均衡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加速的要求,比如说耗CPU,耗内存,这有一个加速的要求。一个是带来的均衡的要求,比如说质量的检查等等,这时候均衡要求也就出来了。这就有了另外一种集成化的趋势。就把四层的负载均衡提升到应用的层面上,能够给应用加速。网络流量逐渐纳入到新的需求了。现在就有很多 新的负载均衡,有不同的叫法,基本上就是七层的。
它的CPU交换技术有一些变化,刚才说有些企业,像IBM,EA,他们自己的中间件也有交换的软件,也可以做一些工作,但也有一些应用问题在里面。另外还有一些开源的软件也可以做,但是没有专业的硬件设备功能好,负载均衡的算法也不完备,而且不能把这些集中在一个设备上。
之后的趋势,我感觉各个厂家的做法,就是这些大的功能集中在一个上,就是流量的、链路的、加速的、压缩的。比如说一些流量管理控制,比如说TDP的流量工作,它有更专业的做法来做,这个是很多厂家也没有想到的。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谈谈大家的看法。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