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本报记者 席大伟
我国手机用户高速增长,截至一季度,全国电话用户数超过9.27亿户,其中手机用户数达5.74亿户,占六成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在2008年前三个月,我国新增手机用户为2730万。
面对当前手机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我国取得移动通信世界大国的地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综合了iResearch、IDC、Anatel、Gartner、iSuppli等调研机构一季度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从用户数、增长率、话费、3G等方面看看我国移动通信在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
用户数和普及率:预示发展潜力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最新新闻简报显示,今年全球手机用户的数量将首次超过非手机用户的人数,也就是说,全球手机用户将超过33亿。截至3月份,全球大约有30亿手机用户。其中,“金砖四国”2007年手机用户数量加起来已突破10亿大关。
手机用户的用户数、普及率和年增长率基本呈现这样一种情况:今年一季度,我国手机用户数达5.74亿,普及率约为43%,年增长率约为20%;全球手机用户数约有30亿,普及率为50%,年增长率为10%,增长率的拉动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手机用户数稳居全球第一,但普及率仍然较低,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手机普及率普遍较高,处于饱和状态,所以2G手机用户增长缓慢。
调研机构对世界通信的后续发展情况总体比较谨慎,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很高,基本处于饱和市场状态,带动世界手机市场繁荣的重任就落到了“金砖四国”手中。在“金砖四国”中,我国的手机普及率虽然不高,但无论是2G手机增长率还是3G发展仍然具有优势。印度大约有2.61亿用户,手机普及率为23.7%,年增长在30%左右;巴西手机用户大约有1.25亿,手机普及率为61.2%,年增长率仅次于中国为17.%;俄罗斯手机用户增长迅速,大约有1.72亿,手机普及率在“金砖四国”中最高,为116.7%,年增长率在13.8%左右。
手机资费:下调值得期待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奚国华表示,我国电信资费5年来已下降53%。移动电话双改单已经基本实现,移动资费水平5年下降了60%,并称“现在移动用户中90%以上都已经采用了单向收费的模式,还有不到10%的人主要是使用套餐。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全部实现单向收费。”
然而,我国通信资费的下降与欧洲和“金砖四国”相比,似乎还不够猛烈。2007年,以沃达丰、德国电信、西班牙电话公司为代表的欧洲运营商大幅下降了手机通话费,仅2007年一年就平均下降了50%左右。在对欧盟人均收入水平的考量下,目前的资费已经得以降低。美国通信资费套餐很多,而且有很多优惠措施,比如在美国国内没有长途和漫游的限制,并有免费的通话时间,资费也相对较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的手机资费更是低得惊人,现在大约只有每分钟7分钱的费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3G的总体发展在加速,尤其是3G资费和终端费用的不断降低,像英国等国的资费降价幅度更是高达50%。
3G:规模商用不明
UMTS论坛和CDMA发展组织(CDG)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4月15日,全球的3G用户已经突破6.6亿,普及率已达10%以上,全球3G网络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了4到8倍,这意味着全球3G的商用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与日本、韩国、美国等3G启动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的3G建设目前发展相对滞后。但在“金砖四国”中,我国3G网络建设启动却相对较早,发展情况也相对领先,已经处于试商用状态。另外,印度3G发展很快并即将发牌,巴西和俄罗斯也将很快启动3G网络建设。
目前,我国的3G在历经十年的发展之后,交接棒终于到了运营商的手中。中国移动和三星电子正式向奥组委提交了1.5万部3G手机,用于奥运会期间的服务。如果把在五月开始的第二批TD招标勉强算作我国的3G用户,我国3G手机用户数也仅在3-10万之间,几乎没有普及率。而且,由于某种原因,我国的TD商用形势依然不明朗。
从大中华地区的移动网络发展来看,台湾地区走在前列,该地区的手机使用普及率由于呈现高度普及的状态,2007年并无大幅度的提升,仅较2006年提升约1.8个百分点,用户数增长3.3%,呈现和缓成长态势。不过,3G手机使用普及率达16.5%,较2006年的10.2%大幅提升了6.3个百分点,用户数达377万,较上年增长62.5%。目前3G手机渗透率为23.6%,而2006年仅为15%;3G号码渗透率达21.6%,较上年的10.2%增长近一倍;香港手机用户达到1060万,普及率为152%,呈现高度普及状态;3G用户达到200万,渗透率为38.7%。
总体来看,3G的全球发展不仅表现在终端种类日益多样,数据速率不断提升上,同时资费也急剧下降,3G的深入应用正在为运营商带来巨大价值,也在进一步促进移动数据业务的普及。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