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2008年3月2日
关键字: 电子杂志
由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我国已拥有3400万个博客空间。但是,在不断传出高晓松、池莉等名人纷纷“息博”退场,加上传言博客的顶梁柱徐静蕾搬家至“鲜花村”暗有另起炉灶之意,2005年“博客元年”之后的2006年又成了名人的“息博年”。
名人电子杂志似乎可以作为名人博客集体降温后新的尝试。自2005年12月份,先后有杨澜的《澜》、徐静蕾的《开啦》、陈鲁豫的《豫约》、李湘的《湘信》、高圆圆的《园来是你》、周笔畅的《Bi-Bi周笔畅》等等。名人弃博从志的风潮逐渐涌起。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好名人电子杂志,但是2007年电子杂志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2006年红火的电子杂志,尤其是名人电子杂志似乎冬眠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名人博客更像是拉家常,或是记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是写一些心情随笔,更有甚者是曝光隐私,由此造成了众多网民看名人博客时,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和窥探的心理,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名人的生活乃至平时隐藏的另一面。同时博客作者与读者直接的互动、沟通非常随意,读者往往直接发布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互动更容易,同时作者的陈述、思路也往往被打断、打乱,甚至被误读,其他读者也会被误导。作者传情达意的目的大打折扣。而且因为博客的随意性,很多作者在表达的时候过于随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一轮轮的博客口水战也炒的热火朝天。名人息博很大程度是由于写博已经成为了名人的负担。
当作者的观点通过电子杂志的形式表达出来,作者态度、文章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阅读群体都有了很大的区别。作者以更加严肃、审慎的态度,选择更加精品的内容,以一本“杂志”的形式体现,更容易打造作者的品牌度。比起博客泛泛的阅读人群来说,电子杂志的人群特征更加明确。品牌+特定的人群,构成了电子杂志比较明晰的盈利模式——广告模式。于是,徐静蕾豪迈地说:“有一天,《开啦》也会像我的博客那样,变成世界上下载量最大的电子杂志!”陈鲁豫不屑地说:“根本不用担心广告,我的《豫约》还没上线就赚钱了!”
看似成立的名人电子杂志广告模式,在2007年得到了验证:电子杂志作为杂志的特别形式也要遵循“内容为王”的理论。靠华丽的形式、作者本身的品牌拉广告的模式是走不通的。2007年电子杂志的严冬就是因为盈利模式的不清晰造成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本名人电子杂志《天使旅行箱》,根据赵薇的同名专辑制作。这本杂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免费在互联网上随意下载,而是通过只做收费数字内容发布的平台Zbox明码标价出售。该电子杂志标价4元人民币,假如赵薇有100万的粉丝,其中20万购买了该杂志,光是直接销售就可以获得近100万。此举跟号称看一篇文章给1毛钱的王朔不谋而合。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Zbox的CEO钱鹏宇先生说:“赵薇的《天使旅行箱》严格来说不是电子杂志,应该属于网络出版物。电子杂志基于杂志的概念,需要连续发刊。而围绕一个个人接连不断的出内容,很难保证内容的充实性,甚至也会成为名人的负担。而出版物就像图书一样,一本就行,如果还有内容还可以写个续集。而且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来说,广告模式的可控性太差,目前国内对广告数据的认证制度还不完善,广告主疑虑重重。而收费的方式提高了阅读的门槛,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群的质量,更体现了内容的价值,在通过内容获得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广告的质量。如果这种模式走不通,那么单纯的广告模式更走不通。”
不管是博客还是电子杂志,都饱受盈利模式不明之痛。Zbox发布的《天使旅行箱》开启了互联网行业的新模式。继2007年电子杂志的严冬之后,2008年是否会成为名人网络出版风潮兴起的一年,谁又能知道呢?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