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网络流氓阴云笼罩博客

网络流氓阴云笼罩博客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博客是目前网络中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广告公司“优势麦肯”上个月发表报告称,在美国、德国和意大利,上网者浏览博客的比例已经开始下降.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正是网上发表言论的自由性致使出现大量“网络流氓.

作者:cnbeta 2007年9月2日

关键字: 网络流氓 博客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博客是目前网络中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广告公司“优势麦肯”上个月发表报告称,在美国、德国和意大利,上网者浏览博客的比例已经开始下降.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正是网上发表言论的自由性致使出现大量“网络流氓”,利用现在广为使用的博客达到自己的不良企图.

  网络流氓“劫持”博客

  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 7000万个博客,但博客总量再翻一番可能需要近一年时间.就在两年前,博客数量翻一番仅仅需要6个月.造成博客发展趋缓的“罪魁祸首”正是“网络流氓”,他们经常侵入他人博客发表恶意诽谤性言论,对博客主人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致使博客发展的速度减缓.

  网上发表言论不受限制的自由性致使“网络流氓”以及其他有违社会道德的现象逐渐蔓延,让博客成为部分居心叵测之人的“作案”地点.除了恶意的人身攻击外,部分有不良政治企图的个人或团体甚至试图“劫持”这些博客,用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美国,“网络流氓”现象引发了不少担忧,博客写手凯茜西拉在自己的博客上收到一系列匿名留言,对她发出死亡威胁,影响她的正常生活.今年法国总统选举时,法国著名博客写手卢瓦克勒默尔每天都会收到300至400份评论,绝大部分都来自反对尼古拉萨科齐的人,而勒默尔本人恰好是萨科齐的支持者.他说,部分评论肆意编造萨科齐及其妻子的谣言,对他造成极大影响,因为在法国,政治家的私人生活受到法律保护.勒默尔随后向一家公司求助,目前这家公司每天 24小时审查发表在勒默尔博客上的每一篇评论,滤除潜在具有诽谤性、人身攻击和具有其他另人反感内容的文章.

  “网络流氓”在韩国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已经酿成生命陨落的悲剧.因为无法忍受发布在网上论坛的匿名恶意评论和人身攻击,韩国电视明星郑多彬以及流行女歌手Yuni自杀身亡.丹麦发布免费报纸内容的avisen.dk网站则被政治团体成员用来攻击敌对政党.网站编辑奥勒斯瓦勒尔介绍说,部分左翼评论人士将右翼党派丹麦人民党成员称为“纳粹”,并借称丹麦人民党成员为文盲来进行人身攻击.

  困境

  博客准则难获认同

  avisen.dk网站遭遇的问题部分源于本身管理方面不足,没有在评论发布到论坛前进行审查.斯瓦勒尔称,如果这么做的话将破坏许多人自发发表评论的积极性.其他博客,尤其是个人开启的博客,尽管遵循审查制度,但往往因为收到过多偏离话题、恶语中伤他人或完全就是广告的文章,无法一一审查并及时处理.

  鉴于“网络流氓”影响如此恶劣,部分博客写手以及博客网站管理员开始着手限制他们认为具有侮辱性的行为,限制不受欢迎的人和评论出现在自己的博客中.斯瓦勒尔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规范,因此决定网站的论坛不再接受匿名的评论.今年5月,斯瓦勒尔就根据自己的规范认定 35人“越线”违规,取消了他们在网站上发表言论的权利.

  美国一名网络评论人蒂姆奥赖利也建议设立博客行为准则,包括设立禁令限制匿名评论或带有诽谤性的言论.目前,这个建议并未获得多少认同,许多博客写手认为这个建议在现实中行不通.

  在韩国,由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剧,韩国政府最近通过一项新法令,要求博客写手以及其他大型门户网站所设网上论坛的参与者必须输入个人身份证件号码,才可以进入博客或论坛发表言论.但部分批评人士指责这项法令会限制人们匿名发表对政治事务的观点,影响普通民众的言论自由.纽约市立大学新闻学教授杰夫 贾维斯认为,韩国的这项举措是“令人反感、不民主的念头”.

  恶果

  “网络欺凌”戕害青少年

  “网络流氓”在中学也并不罕见,青少年们通过网络欺凌其他同龄人,试图分辨谁可以加入他们的圈子.

  一名美国女中学生旅游回来后,发现班里没有人愿意与她聊天,原因是有人使用手机短信,传播她在旅途中感染上非典的流言.日本一名胖学生在学校更衣室内换衣服时,不意被同学用手机拍下照片,这张照片随后被发送给其他同学,并被发布到网络上.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

  借助可以匿名发表文章和图片的便利,许多年轻“网络流氓”躲在暗处,肆意传播流言诽谤中伤他人,而且不用担心受到惩罚.互联网涉及范围之广,意味着他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向数百万人传播流言.网络的匿名制让部分“流氓”更加大胆,他们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发表面对面时无法启齿的言论.

  一个“网络流氓”在发表这种言论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伤害他人,感觉像是另一个人的行为.由于无法得知自己行为的后果,“网络流氓”根本不会感到自责或同情受害者.

  网上的言论与发表在印刷物上的文章不同,印刷物上的文章往往经过缜密的检查,确认是否涉嫌诽谤,但是在网上发表言论则比较自由,几乎没有监控机制.由于 “网络欺凌”现象是新近出现的现象,因此没有专门的法令法规限制或处理这种现象.尽管网络上部分言论看上去具有诽谤性,但如果要证明这言论属于蓄意行为非常困难.除非有具体犯罪行为发生,执法人员往往无法逮捕某人,即使有时他们能够确认嫌疑人身份.

  妙招

  保留证据维护权利

  鉴于监控措施和法规的空白,“网络流氓”往往认为自己不会被抓,但雷迪斯指出,任何人都会在网络上留下踪迹,“但他们经常没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开设网页、发电子邮件或者即时讯息,都可以根据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地址追踪.

  俄亥俄州波特兰乔治中学校长贝丝麦迪逊指出,“网络欺凌”行为的受害者可以将带有侮辱性的言论打印出来,作为证据.乔治中学一名女学生就用这个作为证据,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处理.学校就此召集其他家长开了一次会议,此后“网络欺凌”的行为未再发生.

  在保护孩子方面,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应该在学校之前发挥作用.针对孩子可能遭到的“网络欺凌”,家长也可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例如教育孩子不要向他人泄露自己在网络上的密码,并经常更换密码,防止“网络流氓”盗用账户作出不良举动.

  如果认为孩子已经成为受害者,家长应该与孩子交谈,因为孩子往往不愿意把受欺负的事告诉家长或老师,要确保让孩子知道他们不会因此受到指责,而应该向家长或老师报告这些事情.此外还应该注意保留证据,一旦需要向校方或其他部门报告时可以提供证据,在备份的同时应保留原件.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