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ZDNet>网络频道>ZD评测>回望2006通信技术热点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6年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年底在香港举行的ITU(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电信展的举办而达到了高潮,在2006年,802.11n技术的发展及标准的推行正在加速前进;而3G业务在 中国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中国显示出屹立在3G时代潮尖的信心和能力,中国力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

来源: 2006年12月26日

关键字:电信转型 802.11n SP NGN CDMA2000 3G TD-SCDMA WCDMA

编者按:2006年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年底在香港举行的ITU(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电信展的举办而达到了高潮,在2006年,802.11n技术的发展及标准的推行正在加速前进;而 3G业务在中国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中国显示出屹立在3G时代潮尖的信心和能力,中国力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力量快速崛起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电信市场。中国已建成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用户数均 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已位居世界前茅。

但是对于2006年,除了较多的争论和偶尔传出测试结果之外,关于3G的消息,尤其是官方的消息可谓是微乎其微。关于3G牌照发放、基于WCDMA的HSDPA技术进展、TD-SCDMA产业链 完善、CDMA2000网络建设、专利付费比例等消息比往年少之又少。但就在这平静的背后,更多的是看到一些3G实际性的进展,在WCDMA方面,HSDPA下行已达14.4Mbps的速率,并已 有48个HSDPA商用网络在全球开始运营;TD-SCDMA测试结果反映良好,并开始在某些地方开始建设试验网;CDMA2000用户数量突破了2.75亿…… 所有的一切,在香港12月4日至8日 举行,号称通信产业奥运会的ITU通信展上,中国通信产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首次在中国举行、四年一次的ITU展会上,生涩不懂的NGN、软交换、IMS、FMC等技术名词被现实中存在的切实应用所取代。而最令国人兴奋的是,中国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气势让 与会者为之亢奋。华为、中兴的字眼随处可见,中国信产部主题为“发展中的中国信息产业”的庞大展团,大唐电信、普天等开创移动新生活的TD-SCDMA展示......无处不体现中 国通信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同时,在中国政府官员对于3G问题缄口不提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中国政府高层的表态无疑令此次展会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的参与热度更是超前,据传华为、中兴各是耗费2000万巨资。而在12月5日举行的中国日活动,更是将中国力量的崛起推向了高潮。

还是那句老话,该来的一定会来,或许3G就在未来的某天突然到来,但无论如何,中国力量在全球通信产业的快速崛起已成为了现实。在丧失了第一代和2G通信时代的机会之后, 在香港ITU展会上,中国显示出屹立在3G时代潮尖的信心和能力。

电信转型既是选择更是战略
在信息产业部门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通信行业运行状况中,继2005年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52和1.18个百分点以来, 2006 年第一季度固定传统电话用户和无线市话用户都比2004年、2005年同期减缓,其中无线市话用户的放号速度下滑十分明显:2006年1~3月仅放号 413.1 万户,只相当于2004 年、 2005 年同期的39.0%、54.5%,低于固定传统电话用户420.4 万户的放号量,电信行业业务转型已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成为了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的一个战略。

在固定本地通话量中,传统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为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便携性造成的,它符合人们对通信、尤其是语音通信随时随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移 动通信资费价格的不断降低,固话拆机现象愈演愈裂,如何搞好存量市场的保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小灵通、宽带业务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同时,移动对固话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2003年2月,中国市场中移动业务收入超过了固网,2003年10月用户数超过了固网,年均用户数增幅是固网的2倍。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 ,移动分组数据用户以月均新增486.9万户的速度高速增长。由于中国联通没有开通GPRS业务,中国联通将近1亿户的G网用户无法使用移动分组数据业务。但随着中国联通加大对G 网进行升级改造的力度,预计我国移动分组数据用户的发展速度将会变得更快。

此外,IP业务对传统话音业务的冲击越来越明显。IP业务正在以远高于电话业务发展的速度增长,对电信的商务模式造成了破坏,且带宽、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并未使业务收入同 步增长。

面对机遇和挑战,加速电信企业转型已经成为大趋势。固网业务转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转型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 个系统工程,体现在观念、业务、技术、网络、体制、服务、管理、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代表整个企业整体变化,需要各方面协调推进。通信运营 企业在转型中要找好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研究市场需求,为社会提供可运营、可管理、可盈利的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商业产品。

SP遭遇清剿
2006年6月19日,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6家基础电信企业及13家移动信息服务企业共同发起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倡议,并共同联合签署了《治理和规范移 动信息服务倡议书》。在如何生存与健康发展两种论调下,SP清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整顿SP用户产业皆获益:在社会生活中,诈骗、抢劫以及霸王条款之类皆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也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但在电信SP市场中,欺诈消费者、胡乱收费,甚至利用技 术手段诱骗消费者的行为却时有发生,在信息产业部开展整顿SP专项活动之后,虽然有部分SP从业者对于未来发展充满担忧,但包括空中网、亿美软通、滚石等SP企业以及众多业 界专家皆认为,对于SP的整顿不但有利于普通消费者免受通信价格欺诈,而且对于整个SP产业,以至整个电信行业都将获益。

消费者不再受资费欺诈:在每年的3.15保障消费者活动中,电信资费,尤其是在SP市场中,诸如不明示全部费用、夸大价格优惠、标示市场最低价与实际不符等通信价格欺诈行为 都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随着信息产业部整顿SP专项活动的启动和深入,各地电信管理局对于SP市场监管政策的增强以及处罚违规SP力度的加大,以往那些惯用、并屡试不爽的资 费欺诈行为将大白于消费者面前,而这对于巩固和培养消费者采用更多的SP业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运营商加大整治力度:不可否认,消费者对于运营商有着或多或少的抱怨。在SP市场发生的违规行为中,运营商更多地是在替SP挨消费者的痛斥。虽然运营商从SP市场中获利非浅 ,并由于SP企业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业务类型和增长了收益,但面临的强烈指责,对于SP产业,运营商只有通过整顿市场秩序建立起公平的竞争环境,来健全SP行业产业链,才能 得到更大地发展。

资费透明加快3G进程:在运营商业务转型、固网移动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未来3G时代中增值业务的发展将更加迅猛,增值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业务模式及资费套餐越来越复杂。 资费欺诈行为使整个电信增值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大为降低,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将不利于3G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由此可见,资费的透明对于3G是百益而无一弊。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电信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对于SP整顿的深入,消费者、SP企业,以及运营商将实现共赢 。

802.11n将加速前行
目前,802.11n还只属于草案阶段,距离真正标准颁布还需要一段时日,但802.11n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已开始逐渐解决。所有的一切预示着802.11n市场已开始加速前行。

由于802.11n标准尚未最终确定,目前的产品还只属于草案产品,且价格也比目前主流的802.11g产品高出数倍的缘故,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企业皆表示802.11n产品目前还只局限于 被少数人所应用,主要是一些中、高级个人用户和对带宽需求较高的中小企业,市场定位十分明确。但是,从目前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显示以及802.11n的发展态势而言,802.11n 将不会只属于少数人,其市场井喷之势已指日可待。

目前,对于802.11n标准的最终确定,业界均抱有极大信心。在解决WWiSE联盟和TGn Sync联盟两大技术阵营之争之后,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中802.11n技术标准将正式出台。作为 Wi-Fi技术的组织Wi-Fi联盟也已决定从2007年起开始进行802.11n产品的认证。

在802.11n草案产品向802.11n正式标准演进过程中,众多设备提供商和芯片企业均表示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当802.11n标准正式颁布之后,设备提供商均表示其802.11n草案产 品将得到顺利升级。而在最为敏感的产品价格问题上,设备提供商和芯片企业也表示,目前的产品定价主要是基于市场规模,当802.11n产品市场逐渐扩大,市场规模效应将改变目 前802.11n产品的价格走向。

此外,作为一种能提供上百兆带宽传输能力的无线技术,802.11n技术在应用上还喊出了取代有线的口号,而这与当初802.11a、802.11b、802.11g所倡导的“延伸有线网络和补充 有线网络”截然不同。假以时日,802.11n在Wi-Fi技术市场一支独秀,成为Wi-Fi市场的主流技术已毋庸置疑。

(责任编辑:陈毅东

推广二维码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