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辐射伤害分为游离辐射伤害和非游离辐射伤害。当高能量电磁波把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有可能撞出该物质内原子、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称为“游离化”,游离化电磁波产生的伤害就称为游离辐射伤害,游离辐射伤害会与身体内的物质抢夺电荷,产生离子破坏生理组织。非游离辐射伤害分为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伤害和无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伤害,非游离伤害为一中低能辐射,产生的能量不打断分子键或使原子游离。其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伤害特性
由表1看出,产生游离辐射伤害的电磁波频段是1012~1024Hz,而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频段为150MHz、450MHz、800MHz、1.9GHz、2.4GHz、3.5GHz及5GHz或更高频段,所使用的频段全落在了非游离伤害所属的频率范围内,远低于1012Hz,所以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游离辐射伤害,仅对人体产生非游离辐射伤害。
热效应定量分析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生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可以使人体体温维持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以保证人体生理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热量约为100W,人身体表面积约为2m2,若人体要保持温度平衡,则人体要向外辐射能量的功率大小也应该为100W,即人体平均散热功率为:
而人体对微波的吸收约为50%,所以,当辐射场强功率大于10mW/cm2时,人体吸收辐射平均功率也大于5mW/cm2,这时人体平均散热功率小于人体吸收辐射平均功率,多余的能量回存在体内,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故辐射功率密度伤害规格为8~10mW/cm2。
单一辐射场强密度与安全滞留时间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按ANSI(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e)规定,辐射场强密度(mW/cm2)与安全滞留时间T的关系为 :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