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如果风投只提供资金,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如果创业者只想要钱,不用找风投,直接去找银行吧。”
与去年相比,风险投资机构(以下简称风投)现在有些“门庭冷落”。
根据清科刚公布的数字,风投数量在今年第三季度明显下降。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私募股权投资(PE)的基金数额和交易量都有明显上升,演绎着另一个关于新财富的故事。清科是大中华区著名的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及投资机构。
那么,“风头”不再的风投现在有什么新的动向?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活跃在电信、科技、媒体领域(TMT领域)的美国中经合集团合伙人熊伟铭。
中经合是美国首批跨太平洋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其投资组合中包括100多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已有超过20家公司成功退出。
本质偏移
经过去年风投变“疯投”的扫荡,今年,融资者开始坐等风投上门,在几个风投之间来回徘徊。加上资金的不断涌入,风投的项目交易成本直线上升。
“去年,大家疯抢,乱抢项目,根本不顾风投行业先到先得的游戏规则,对项目的考察也不很仔细。”熊伟铭这样总结目前的风投乱象。
但在他看来,今年以来,中国市场上的钱太多,不少风投基金都变得很大,转向后期或成熟期的项目,做PE(私募股权投资)去了。“所以做初创期,扩张期前的风投的日子反倒比去年好过了。”熊伟铭说。
熊伟铭对《财经时报》介绍,90年代需要大额资金的电信投资热潮过后,TMT领域其实已经不再需要大额的投资。所以,当一个原来有1亿美元,可以投20个项目的基金数额增加到5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时候,风投只能投到需要更多资金的项目,否则投资的项目太多,根本管理不过来。
因此,一些风投开始转向寻找大项目,向PE转型。“现在,风投行业来回竞争的就那么几家了。”熊伟铭这样概括风投行业目前的状况。
风投其实就是金融产品的一种形式,风险超过开放式基金,但因为它投资的公司赚了钱,上演了眩目的财富故事,所以公众认为风投可以创造奇迹。在这种氛围中,风投浮躁了,创业者也浮躁了。
“虽然今年风投不怎么热了,但浮躁还在。大概需要二、三年的沉淀,大家才能理性地看待风投,风投才能回归本质。”熊伟铭的言谈中反复强调浮躁对风投行业,对创业者的损害。
不投服务行业
熊伟铭否认了原SK投资总监方元加入中经合后,中经合将进入消费传统领域的媒体猜测,他对《财经时报》说:“我们还会把目光放在TMT领域,起码在三五年内不考虑变化。”
在分析国内的风投特点时,熊伟铭认为,国外的风投发展十分成熟,一般一家风投机构会在某个领域做得非常深入和专业,不会因为投资的热潮就轻易改变投资方向。中国的风投还很年轻,投资理念不成熟,哪里赚钱快、哪里投资热就投向哪里,加上不断涌入的资金的刺激,中国的风投市场变化剧烈,不够平稳。
“中国现在能够投资的领域很多,但一个投资公司不可能投所有的领域都成功。做投资一定要理性,不能跟风,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
对于目前消费、服务领域投资正火暴的现状,熊伟铭表示:“我们不会投资服务领域。”他表示,中经合将继续投资于科技相关的传统领域,发挥其在TMT领域的优势。
熊伟铭认为科技的涵义很广泛,不单纯是大家熟悉的互联网、电信行业。他对《 财经时报 》说:“传统领域如环保和医疗行业都和科技相关。例如一提到环保,大家想到的是太阳能,其实节能处理需要技术,水处理也需要技术。这些方面都需要投资,风投没必要都挤在互联网。”
资源比钱更重要
“创业者被宠坏了,以钱的多少作为和哪家风投合作的标准,忘记了风投背后的资源带给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熊伟铭说。
中国的风投市场在今年变成买方市场,眼下,很多创业者经常同时和多家风投接触,看能否找到投资更多、索要股份更少的风投。
风投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往往投向自身不具备资源的领域。这样的结果是热闹过后,创业公司发展缓慢甚至死亡,风投投资失败。对此,从事风投多年的熊伟铭深有体会:“风投在所投公司所处的领域缺少经验和人脉,最终受损失最大的是创业者。因为一个公司是创业者的全部,但仅仅是风投的一个产品。”
风投的本质是“帮助”,熊伟铭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频频使用这个词,他认为风投是创业者的战友,且“碰巧有钱”。他认为,风投对创业者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只是第一步,风投在相关领域内的经验、人脉的多寡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风投只提供资金,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如果创业者只想要钱,不用找风投,直接去找银行吧。”熊伟铭说。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