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本报西昌电(特派记者/谢苗枫 通讯员/胡建兵 徐贞宇)近日,笔者走进西昌卫星发射场,总能看到航天人给“嫦娥”搭“天梯”的忙碌场面,并感受到他们喜迎“十七大”的喜悦豪情。尤其在3号发射塔工位区域内,几乎每个人都是“工作狂”,同时,他们又甜蜜地与“嫦娥”谈着恋爱。
“01”指挥员37岁小伙肩负“点火”重任不要以为责任重大的工程师都是“上了年纪”、“有资历”的,像负责“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点火”口令的李本琪,今年才37岁。
笔者在全新的现代化远控楼内看到,电测、遥测、外测等系统科技人员,正按规程对火箭和卫星作细致的测试检查;大屏幕上,各类数据、图表频频变化,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当中,高个子、清瘦脸庞、金边眼镜的李本琪十分显眼。
10次担任“01”指挥员,10次成功将火箭送入太空。
“5、4、3、2、1……”“点火!”“起飞!”每次几乎一成不变的“念台词”,外行人觉得简单和枯燥,但李本琪却异常执着:“卫星发射如同一场战斗,"01"指挥员就是前敌指挥员,必须敢于负责,果断决策。”
“这几年,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住在四川大邑的父母也无暇顾及,就连爱人生病,也只能把她送回家。谁不想吃爱人做的饭,看着孩子围着自己转?!但有些事情总需要人去做。”在远控楼内,李本琪目光如炬,语气坚定,“想想自己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为民族圆千年奔月梦,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迎接盛世盛会,这种自豪感和幸福感是我永不懈怠的精神动力。”
燃料加注师“初中毕业生”10秒加注燃料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在火箭上使用低温燃料发动机的国家。承担这次“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的就是这种燃料:低温高能、推力巨大,但同时易燃易爆、危险性大。
但谁都没有想到干低温燃料加注这个细致活,竟是有着粗犷外表的“初中毕业生”。
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朱孔飞在这个岗位工作了15年,当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现在边读书边实践,不但拿了大专文凭,其编写的教材还在部委级的评比中获一等奖。
在同事给他的评价中,“胆大心细技艺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短语。比如,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卫星发射中,当“5分钟准备”口令响起,负责低温燃料测控的他发现,火箭储仓里的燃料挥发液位比标准值低了3毫米。紧急之下,“开阀、增压……”在短短的10秒钟内,他一气呵成做了近10个动作,保证了燃料的顺利加注。
据透露,这次“嫦娥一号”低温加注将由继电器手动控制改为PLC手动控制,对技术人员来说要求更高。另外,低温加注系统这次任务正式全权移交基地,因此基地里负责低温加注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责任更重了,有的检查工作几乎每隔一个小时都要进行一遍。
工程师夫妇一个月400条短信互相打气
“嫦娥为你舒广袖,午夜心香寄风流。”“女儿青春酬壮志,托举嫦娥入宫阙。”……负责火箭控制系统测试的工程师周开美与丈夫每天都能在发射场上见面,但因为“嫦娥一号”升空在即,工作越来越忙碌,两人见面连招呼都打不上,只能在偶然的间隙,以手机短信互相勉励,聊表情意。
据了解,从“嫦娥一号”卫星进场开始,尤其是准备与火箭实施对接的时候,最紧张的莫过于火箭控制系统的测试人员。而在当中担当重要岗位的工程师周开美和同事们天天泡在测试一线,近10个速率陀螺、上百组测试数据,不停地检测、计算、判断,同时还要参与系统其他项目测试。“有时见到面连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就只能发短信了。”周开美告诉笔者,有时深夜当她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丈夫还在发射场坪加班,两人就靠发手机短信给对方打气。
粗略估计,在最近的一个月内,两人发了超过400条短信。“我们其实都是与"嫦娥"在谈恋爱,十分甜蜜。”周开美的一个“甜蜜”,一语双关地道破了夫妇俩的心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