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中国探月工程迈出的第一步,它标志着我国航天活动已拓展到深空探测领域研
究,填补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为未来的行星际探测活动奠定了技术基础,意义非同小可。”70岁的尹怀勤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八三五八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部颁航天奖的航天技术专家,作为一个老航天人,他时刻关注着探月工程的每一步进展,他说“嫦娥一号”即将发射,这是几代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
没能实现的“曙光一号”
回想中国的航天历程,尹怀勤老人感慨不已。他说我国航天事业虽然创建于1956年10月,在火箭研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限于财力和国情,直到1970年4月24日,太空中才传来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活动正式开始。
“‘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中国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进入太空的国家。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重量是173公斤,比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之和还重了29公斤,也就是说我们航天事业起点是高的。”
但当时的国际背景是,苏联和美国不仅多次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而且美国在1969年就实现了登月。在这种情况下,“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1974年4月,80多家单位、400多名航天专家来到北京京西宾馆,主要讨论研究我国载人航天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发展载人航天方案:“714工程”。
随后,设计出一个全尺寸的飞船模型,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后来计划报给了周总理,总理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家不可能拿出这么大笔的投入,他指示不要与苏美大国开展太空竞赛,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航天系统还是主要搞应用卫星。直到现在,我们中国航天科学家认为总理当时的决定还是很英明的。因为搞载人航天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当时国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了。”
由于经费短缺,1975年,中央决定“714工程”下马,“曙光一号”被封存在一张张的草图中。
此后十多年,虽然载人航天工程被搁浅,但是航天专家对于月球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从1962年开始,国内的航天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就开始了对“月球号”、“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和“阿波罗”等月球系列探测器进行跟踪性与综合性研究,从而也培养和积累了一批研究队伍。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
铁标“烙”月引发广泛争议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就已有科学家提出了‘嫦娥奔月’的想法了。”尹怀勤回忆说,在1992年前后,有航天专家提出探月计划建议,利用运载火箭往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永远地将其“
这一“嫦娥奔月”的想法当时在国内科技界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不过还是得到了一批学者的支持,很快便形成文字向中央打了申请报告,并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这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还费钱。所以当报告打到中央后就被否决了。”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不仅开始了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探测,而且还意外发现了在月球南极区有水冰存在的信息。美国人的发现和其他国家的行动在中国航天界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于是,1994年我国探月工程也被提上了论证日程。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后的10年间主要是在进行论证,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探月活动?从技术上是否可行?上月球去主要是做哪些事情等等都要经过科学的论证。”
第三阶段:第二轮国际探月热潮
“嫦娥一号”提上议事日程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古时候,我国民间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人类掌握航天技术之后,探测地外天体的首选目标就是月球。”尹怀勤说,“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苏联、美国、日本、欧空局都已发射航天器对月球进行了探测研究。从1959年1月到1976年8月,苏联和美国共向月球发射了83个无人航天器,其中有49个获得成功,掀起了对月球探测的第一轮热潮。”
“发射这些航天器主要有逼近月球飞行、绕月飞行,也有直接撞击月球以在撞毁前的一段时间进行探测的‘硬着陆’,靠减速装置安全降落月面‘软着陆’等多种不同的探月方式。通过拍照、自动测量、采样分析等手段来对月球和近月空间进行探测,获取月球资料。”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又成功发射了6艘“阿波罗”号飞船,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他们带回了403.54公斤的样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把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1990年日本发射“飞天”月球探测器。1994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1号”月球探测器后,国际上掀起了第二轮探月热潮。
1998年,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2003年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顺利升空。印度也公布将发射带有高分辨率摄像机的月球探测卫星。“正是在全球第二轮探月热潮中,中国探月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文/摄 新报记者 黄建高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