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林正刚;思科 2007年7月18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网友:您为《公司进化论》一书的写了序言,您认为高科技企业最需要进化是在什么方面?
林正刚:这个问题很好,我就顺便来这里推销一下。我先说一点,本书用进化论的观点提出来一个企业不创新,不改变就很难生存,这是这本书的最大的一个亮点。你问进化在哪儿?创新在哪儿?创新是各个方面的,比如,销售管理是一个过程也需要创新。此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创新是需要放弃,现在很多很多的企业甚至个人整天说着创新,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你不能放弃一些旧的东西,是永远都创新不了的。
网友:思科在创新中放弃了什么呢?
林正刚:这种例子很多,从产品的内容,大家如果注意的话,有一些产品是关掉了。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理论,如果在任何的市场我们不能做到第一、第二,我们就会放弃,放弃后我们才能去开发新的产品。这个不光是产品,我们在投资市场也有所放弃,甚至在管理上也是一样的。
网友:你怎么评价钱伯斯?
林正刚:这个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讲清楚,但我尽量讲得简短一点。在我过去三十年的工作的经历里,我最佩服得企业家是我的大老板钱伯斯,他不是一个普通的CEO,但他还是可以那么平易近人。让我给你讲一些故事,我有一次约了他在公司里见面,那一天是八点钟,我提早的到了,到了以后还差5分钟8点的时候他打电话过来,说他堵车。我当时想老板不来了,算了,很正常,他堵车,我们这个会就取消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请他的秘书叫我进入他的办公室,做在他的椅子上,他在车里面跟我用车载电话跟我聊了差不多20分钟。最后是我要挂的,我担心你一边开车一边跟我聊天太危险。有很多很多这类的故事,我们这个CEO是一点架子都没有,所以我很佩服他。
网友:思科的LOGO是什么意思?
林正刚:我解释一下,思科很多人知道,有一些网友不知道,思科这个名字就是由于当年公司的发起人都我们在硅谷,而硅谷离旧金山(San Francisco)很近。他们要起一个公司的名字不知道什么好,就除去了前面的英文San Fran,剩下的就是cisco。LOGO是用金门桥做一个标致,除了用这个做标志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认为网络就是一个桥梁,大家知道我们第一个产品就是一个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桥梁,能够将不同的网络联在一起,所以就是这样开始的。我们最新的LOGO实际上还是秉承着同样的精神,但是现在不光是一个桥梁了,这是一个闸门一样,通过这个闸门我们将所有的网络联在一起,所以简单化一点。
网友:在思科换了LOGO以后,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
林正刚:我相信LOGO的改变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但是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反馈很多客户还是很喜欢我们的LOGO,甚至有一个客户的反映说现在你们的LOGO是很亲切,有一点像其他的笑脸,我觉得这个描述很好。我觉得改LOGO的这个事很重要,从过去来讲这个是我们第四次改LOGO,每一次改变的时候是代表公司的一个技术的方向的改变。所以这个时代的LOGO跟我们刚才讲到的以人为本这个网络关系是很密切的。
网友:我看到了思科从开发商向服务商的转变,请问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林正刚:我相信转变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过去来讲,可以看得到思科是不断的在改变的,我觉得如果你要我去评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的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文化,我们企业文化其中有一条就是要不断的去变,企业文化能帮助我们这个企业中不断的跟着市场需要的改变来改变。
网友:北电是以电信起家,向企业网渗透,思科是企业网起家,向电信渗透,思科对Wimax你有什么准备呢?
林正刚:我相信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我们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什么意思呢?客户需要的东西我们会去提供,今天Wimax是不是客户的核心和标准,如果是的话,相信思科会很快的跟上去。
网友:你们把目光已经转向了中小企业,你觉得随着这种变化,你的渠道和你的产品,还有你的管理有没有这样的转变?
林正刚:绝对需要的。举一个例子我刚才也解释了一下,有一些产品我们开始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来设计,中小企业通常的实力没有大型企业雄厚,所以就变成我们产品的设计要尽量的弄到简单,当然还有从渠道方面我们也会调整一下,我们会用很多我们所谓的第二线、第三线的代理商,这样我们的覆盖面就不断的扩大。
网友:前不久一个政府采购的客户在招标1000万的大项目上,华为胜出了,胜出的原因并不是你们的产品不好,而是从价格和服务上考虑,你们的服务是委托第三方的,你怎么看待此事?
林正刚:我想是两点,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我们通过第三方服务。第一点不是每一个客户都是用价格作为一个最后购买的一个决定的,当然又一部分是。通常我们如果输了,就是没有向客户覆盖好这个意识,我们不能很清楚将思科的价值解释给用户。过去价值贵了,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将这个项目赢下来,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第二点你提到了第三方,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思科希望通过营销给第三方带来很多机会,所以如果我们直接做的话,就抢了我们第三方伙伴的机会。
网友:思科的统一通讯和微软的统一通讯有什么不同?网真太贵了,思科有什么办法普及统一通讯的产品?
林正刚:我没有很细致的研究微软的统一通讯,这个是一个行业里的产品发展的技术的方向。我开始讲了网络是以人为本的,所有的公司不管它是网络的公司还是软件公司,最后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相信很多的公司定出来战略口号会很相似,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关于网真的价格,我们不是从贵不贵的角度看这个事情的,因为一个产品是否定价合理,要看它的价值,它的价值是否值得用户付钱去买,因此我们最后的结论还是网真的价值还是比较合理的。
网友:思科几个区的业务情况怎么样?澳大利亚的业务怎么样?
林正刚:当然数字我是不能公开的,我不能乱说话的。我们中国我负责的范围是四个区,是东南西北很简单的,南区包括中国香港,四个区的业务比例是3:3:3:1,西区是1。跟澳大利亚比较的话,他们的业务量大概是我们的一半。
网友:想去思科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思科是否会送新人去硅谷培训?
林正刚:我们很欢迎大家来思科工作,对公司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我们对人才很珍惜,也不断的培养人才,特别是在中国我们绝对相信本地化。在过去一段时间思科主要招聘有经验的,但是三年多之前我们开始改变这个战略,就是我们会去一些大学,从刚刚毕业的学生中挑出一些人来,我们会送他们到硅谷去培训,一年之后回到我们中国这边来服务。也欢迎大家关注这个事情,也欢迎大家去参与,因为这个竞争是很厉害的。
网友:您对思科认证有什么看法?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也参加了思科的认证,有一些在毕业前通过了CCIE,林总您对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正刚:我觉得CCIE的认证很重要,以前更重要。但是我觉得这个是代表技术上有用一个很好的水平,是个标志。还有我们也会不断地调整CCIE的内容,有一点像大学的文凭一样。比如说有的企业家、客户见到这个东西,最少知道CCIE是代表对网络的某一种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很重要。
网友:思科高端的路由器有后门吗?
林正刚:我觉得从一个做生意的理论来讲,这个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一个公司跟客户之间的关系,一个唯一的条件,就是一个信用。如果有了这个东西的话,这个信用完全没有了,所以我相信有一定规模的公司绝不会犯这个错误。
网友:你们有7亿美金的风险资金帮助中国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是符合思科投资的要求呢?
林正刚:创新,我们投了中国4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创新,这个创新大部分公司都是在商业方面的创新。
网友:为什么思科在中国没有做像华为和赛门铁克成立合资公司那样的事?
林正刚:我不评论友商做什么事情,我相信从过去来讲,相信大家如果一直跟踪思科的话,思科合作并购这些动作通常是互补。那么在目前来讲,我们有直接投资,当然以后不排除这类型的合作,这个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如果谈合作的话,我们在合作上面是比较松散型的合作。我还是强调一句,思科最重要的一个战略还是一个合作的战略,我们的哲学就是如果别人做得到的话,我们不采取竞争的态度,尽量合作,把市场做好,还有满足客户的要求。
网友:思科为什么没有收购Web 2.0的网站?
林正刚:我们自己定义是我们提供一个平台,Web 2.0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应用的网站,通常我们采取一个合作的态度。因为很多人可能对我们思科有一个这样的一个误区,认为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并购,我们通常并购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如果我们看到市场上面没有这一块技术和应用的话,我们才会考虑,但是今天Web 2.0的网站不是没有,所以我们暂时没有计划做这个事情。
网友:在降低辐射方面,思科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现在辐射太厉害了。
林正刚:这个辐射不是我的专门研究的一个话题,所以我不能有什么直接的回答,但现在很多大公司包括我在内对这个很关注,所以我们现在的绿色生产、产品和设计开始融入这些绿色的概念,所以我们对这个很关注,也做了很大的投资去改善这方面的一个问题。
网友:和AVAYA在桌面电话方面的竞争,是否给你带来了压力?
林正刚:不好评价这方面的情况,因为IP电话是UC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我不能说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网友:请您推荐几本管理的书?
林正刚:最新一本就是我刚刚写了序言的《公司进化论》。还有一个是《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责任编辑:刘燕之)
林正刚先生身受中外两种文化浸染,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高级管理经验。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在华的从业经验,使他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林正刚先生认为,IT的根本,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观念,就实际的应用而言,观念的改变常常起决定性作用。林正刚先生数次作为嘉宾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高层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与经济界人士分享发展信息产业的最新观点。
在加盟思科系统公司之前,林先生曾任DEC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全面负责该公司的整体营销战略及运作。林正刚先生在DEC公司工作的13年间,先后担任过许多销售及市场营销、整体运作管理方面的重要职位。
在1985年加盟DEC中国公司之前,林先生在加拿大和美国度过了18年。他曾获得加拿大Carleton大学颁发的机械工程学位。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