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用户了解六类系统吗?
在看布线产品广告或许多布线线缆与配件的产品目录时,不知情的读者可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六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并会误以为市场上已有许多可满足严格布线规范的布线组件和系统。 但是,许多人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当前自称符合六类规范的很多产品所采用的组件(特别是信息模块和插头)实际上只能满足超五类系统的要求。因此,用户有必要了解六类规范的进展情况。布线系统厂商在作出承诺时往往夸大其词,最终用户在选择产品时要保持头脑的冷静,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六类/E级标准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到目前为止,ISO/IEC几乎是在以闪电的速度来制定六类(E级)规范。最初的六类规范草案已于1997年9月提交讨论。
在该草案中规定了六类系统的可用信道带宽为200MHz(以达到标准中最大频率下的正ACR规定)。在1998年1月举行的会议上,其它信道参数也被提交讨论。在1998年5月举行的会议上,ISO/IEC达成了总协定,支持这些信道参数。 凡是六类规范所认可的布线系统都必须满足标准中所规定的在最坏情况下操作环境的要求,因此,最终用户应保证布线系统能够满足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
标准中规定的最坏情况下铜线信道链路长度为100米,其中有90米的水平电缆(实心导线)、10米的绞合连线(用于工作区、跳线和设备连线)和四个连接器,如图1所示。这一定义允许在配线间内使用一个交叉连接,在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中使用一个可选的归并点。
六类性能承诺
许多布线系统厂商都声称能够提供符合六类标准性能要求的布线产品,但是我们建议最终用户在选择布线系统前,不要轻信厂商的承诺,因为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并不能满足在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以下是许多声称其产品符合六类建议规范的布线系统厂商使用的一些常用的营销手段:
(1)能否相信典型结果、额定结果、平均结果或平均最坏情况结果等说辞?
某些厂商在其布线产品和系统规范表中经常使用诸如典型结果、额定结果或平均结果之类的说辞,有时也用这些参数来说明其产品符合六类规范。额定值或平均值可能对产品的质量统计有用,但不足以保证该系统符合六类规范。平均值取决于测量的样本及样本数,因此不能保证其100%的准确性。平均最坏情况值听起来要好于单纯的简单平均值,但因为平均最坏情况值只是产品最坏情况的平均值,因此仍不具备100%的准确性。
(2)使用不对称信道来对产品进行测试
信道的定义非常简单,但如果信道是不对称的,比如在仅使用三个连接、交叉连接或插座使用不同的硬件类型以及对信道两端的测试结果进行加权平均等情况下,信道的定义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例如,某些厂商声称其产品在3个连接器的信道性能上可以达到六类规范的传输要求,即没有可选的归并点。由于信道是不对称的(在信道的一端使用两个连接器,在另一端使用一个连接器),那么了解信道性能的测量是在哪一端进行的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信道任何一端的各项参数都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特别是那些易受邻近连接器数目影响的参数,如近端串扰(NEXT)和回波损耗(Return Loss)。如果有厂商自称其产品在3个连接器的信道上可以达到六类规范的要求,那么其对信道的测量必须从具有两个连接器的一端开始(在这一端使用的组件性能最低)。
当在信道两端使用不同的连接件时,某些类型的非RJ45连接件(允许端接配线间)可能表现出优于RJ45连接器的一些六类性能,但这种性能的提高是以跳线长度为代价而实现的。某些厂商在接线间和工作区插座中使用不同类型的硬件,并声称这种做法符合建议规范,这实际上是对用户的一种误导。在信道中使用的最低性能的组件都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显然,当信道一端使用两个连接器,而另一端使用一个连接器或信道两端使用不同的硬件时,仅通过对信道两端的测量结果取加权平均值并不能保证其精确地代表了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
(3)是链路还是信道?
由于ISO/IEC已经达成了信道规范总协定,因此现在存在争议的主要是组件规范和链路规范。某些厂商可能会在不改变信道规范的情况下,偷换信道和链路的概念。
链路(通常是指基本链路)在信道一端仅包括一个连接。为了防止系统的传输性能降级,链路将使用更加严格的规范。个别厂商依据信道规范声称其链路符合六类标准是一种意在误导用户的行为。
(4)提供纯电缆规范或者缩短信道长度
诡称其产品可以满足六类规范的其它一些较为明显的手段还包括:以纯电缆规范来糊弄用户以及通过缩短被测信道的长度来掩盖其产品的ACR缺陷。在设计布线系统时,必须考虑所有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能够对所有参数进行必要的微调。纯组件规范并不能保证产品符合信道规范。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