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7年12月27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新闻《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出现了北京一名13岁在校女生张殊凡接受采访的镜头。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张殊凡的外貌和真实姓名均在新闻中公开。
当晚7点40分,“猫扑”网友“咯咯咯”发出一个名为《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很强大》的帖子。此帖一发出,马上受到一部分人的关注。几天后,“猫扑”网上出现了题为《召唤人肉搜索——张殊凡——很黄很暴力》的热门帖子,帖子内容包括最初搜索到张殊凡名字的网站截屏,包括1分26秒的新闻视频,并附上了一篇短文《关于很黄很暴力》。此后,关于张殊凡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开始在互联网上泛滥,许多网站出现了很多帖子来恶搞“很黄很暴力”:有人制作了色情漫画来映射张殊凡,有人制作了播客短片,百度贴吧里也出现了“很黄很暴力吧”……“很黄很暴力”以其强悍的火爆程度和迅猛的传播速度,在几天内闹得满“网”风雨。作为未成年人的张殊凡,其隐私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其实,这类事件还可以列举很多。网民利用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的搜索技术手段,在“铜须门”、“虐猫”、“恶毒后妈”等事件中,都“搜”到了当事人的真实身份。综观这些事件就会发现,对当事人各种信息的搜索之所以如此迅速如此全面,与近年来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人肉搜索引擎”密不可分。那么,什么是“人肉搜索引擎”呢?
人肉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收集网络信息并使之有序化的一种技术,即通过关键词来搜索网页。然而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并不完善,搜索引擎还很难甄别刻意修饰过的信息,互联网本身并不会也不可能对所发布的内容进行甄别,海量的信息也成为横亘在事实前面的重重阻挡。所以,有些人想从搜索引擎的反面来解决问题,即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而并非通过机器的运算来提纯信息,并将得到的信息进一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人工检索与提纯是这种搜索活动的核心,故称之为“人肉搜索引擎”。
“人肉搜索引擎”的概念被认为来源于中文“猫扑”论坛,其最初主要是用于询问游戏补丁、攻略等方面的问题。当时一些用户在论坛提问时为了获得尽可能好的答复,往往会用“猫扑”虚拟货币Mp来奖励可以提供帮助的人。那些惯于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被称为“赏金猎人”。如果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他就会在“猫扑”发帖并许以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赏金猎人”看到这个帖子,就会用搜索引擎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提问者筛选信息,分类以后做出回帖答复以换取Mp,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这样的情况在2004年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雏形,在2006年的“陈易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流氓外教”事件以及2007年的“虎照风波”等网络事件中,“人肉搜索引擎”开始显示其强大的搜索能力。
“人肉搜索引擎”缘何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力量,实际上是由它迥异于机器搜索的特点决定的。究其本质,“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在一个社区里面提出问题,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可以说是一种人工问答式搜索。这个术语中的“人肉”一词,准确地表明了这种搜索方式的特点:搜索行为的原动力不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仅仅依靠某个网络程序或者冰冷的互联网资料库,而是更多地靠着无数有着真实血肉之躯的网民的亲身参与,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信息、渠道,向提问者提供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网友补充、完善,直至最后得出确切的答案。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聚集了各地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问和得到信息帮助的几率因此而大大增加。网络又提供了信息汇聚的平台,叠加了所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得检索效果获得了超越数量级的提升。这就是“人肉搜索引擎”的威力所在。
对于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多选结果搜索,机器搜索难以给出求助者准确的答案,而“人肉搜索”则可以轻松跨越这种障碍,往往能得到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结果。普通搜索引擎是人对机器或者程序的对接,而“人肉搜索引擎”更趋向于一种与人的直接交流、探讨、互动。搜索结果得到某种改善,变得更加精确的同时,“人肉搜索”也让参与者同时获得了成就感甚至某些网络虚拟报酬,提问者与解答者们皆大欢喜。
正义还是暴力
正因为这些和机器搜索相比显而易见的优势,“人肉搜索引擎”的确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2007年的“虎照风波”中,正是由于“人肉搜索引擎”的仔细排查找到华南虎年画,事实真相才浮出水面。对于一些人物信息的搜索,“人肉搜索引擎”更体现了它的效率和威力,“虐猫”事件、“铜须门”等事件中的当事人信息,如具体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法等全部被一“网”打尽,“人肉搜索引擎”展现了它潜在力量——深入挖掘事件真相,体现出民间力量维护社会正义的积极一面,彰显了信息时代“草根”们依靠网络而自发聚合和主动探索,为这个时代新的文化形态与舆论空间提供了新的框架。
但是,“人肉搜索引擎”带来的并非都是正面影响。网友的过激行为在“虐猫”事件、“铜须门”等事件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令人深思,“很黄很暴力”事件的恶劣后果更是无以复加——“人肉搜索引擎”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这些事件促使人们质疑与反思:信息时代,在每个人都能凭借互联网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而彰显出平民力量和社会正义的同时,“人肉搜索引擎”又恰恰造成权利滥用,导致恶意诽谤、挖人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同样,在“很黄很暴力”事件中,“人肉搜索引擎”成了网络公民的隐私挖掘工具,网络技术带来的自由传播成了消灭隐私的武器。无孔不入的“人肉搜索引擎”引发了网络混战和网络道德滑坡,相关事件中的网络混战,又反过来刺激了更多网民加入到“人肉搜索引擎”的行列当中。
“人肉搜索引擎”信奉“人多力量大”,相信网络能汇聚人的力量。毫无疑问,作为分散的个人,单一网民的力量极其有限,他们所能接触、检索、处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可网民的发言渠道一旦被打开,情况就完全改变。“人肉搜索引擎”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所有信息在其中汇聚,更重要的是,当网络将所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叠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些人所能实现的检索效果就获得了超越数量级的提升。这些网络力量在某些事件中就会失控,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哄客”,从而极有可能危害到公共安全或个人隐私。张殊凡正是被这些人所伤。
而且,从“人肉搜索引擎”的特点和运作机制来看,它正是为弥补机器搜索信息的不足和不准确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信息的“不信任”因运而生的。当某一言论引起大量网民关注后,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的怀疑同时发生,通过网上网下的各种手段,特别是借助网络公开信息,发言者的真实身份、事件不为人知的细节有了披露的可能。由于对“虎照”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所以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引擎”找到了虎年画;因为对“很黄很暴力”是否是迎合报道的质疑,“人肉搜索引擎”的剑走偏锋却极大地伤害了13岁的张殊凡!
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不代表没有法律界限和道德规范,网民们参与这样的“人肉搜索活”活动,或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都应坚守最起码的法律底线和道德文明。媒介的善恶并不在于该媒介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