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这是一波电脑病毒蔓延的狂潮。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百万电脑用户被卷将进去,那只憨态可掬、颔首敬香的“熊猫”除而不尽,成为人们噩梦般的记忆。反病毒工程师们将它命名为“尼姆亚”。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熊猫烧香”。
它迅速化身数百种,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击溃企业数据系统……它的蔓延考问着网络的公共安全,同时引发了一场虚拟世界里“道”与“魔”的较量。反病毒工程师和民间反病毒人士纷纷投身其中。
1月19日,一个最新的“熊猫烧香”变种病毒出现。病毒作者宣称,这将是“熊猫烧香”最后一次更新。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较量结束了吗?
“蜜罐”中发现病毒
2006年11月14日,中关村瑞星公司总部14楼。
一群反病毒工程师围着一台与网络隔绝的电脑。随着鼠标点动,数百个熊猫图标出现在屏幕上。这是工程师们当天捕获的病毒,命名为“尼姆亚”。
史瑀是瑞星公司研发部病毒组的反病毒工程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数十名伙伴一起捕捉网上流传的病毒,然后将病毒“拆”开,研究其内部结构后,升级瑞星的病毒库。
当天下午,一名用户向他们提交了一份病毒样本。随后,他们又在病毒组的“蜜罐”内,发现了该病毒的踪影。
“蜜罐”是病毒组设立在互联网上的一些防卫性孱弱的服务器,工程师们故意在服务器上设置多种漏洞,诱使病毒侵入。“就像猎人做的沾满蜜糖的陷阱,专门吸引猎物上钩。”
从“蜜罐”里提取病毒后,史瑀和同事们将病毒移到公司14楼的一台与网络隔离的电脑上,这里是病毒的“解剖台”。
“运行病毒之后,系统所有的图标都变成了熊猫。”史瑀眼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一排排的熊猫图案,熊猫们手持三炷香,合十作揖。
经过分析,工程师们发现,在病毒卡通化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传染潜力,它的传染模式和杀伤手段,与风行一时的“威金”病毒十分相像。瑞星公司随即发布病毒预警。
病毒蔓延涌向全国
“最开始的‘尼姆亚’不算厉害。”史瑀说,随着病毒作者的不断更新,它的破坏力和传染力也随之上升。
2006年11月底,“尼姆亚”只有不到十个变种,然而12月开始,病毒作者从数日一更新,变为一日数更新,它的变种数量成倍上升。这时候,“熊猫烧香”已经取代了“尼姆亚”这个名字。
12月中旬,“熊猫烧香”进入急速变种期,在几次大面积暴发之后,“熊猫烧香”成为众多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词汇。
圣诞节过后,“熊猫烧香”版本已达到近百个。
史瑀说,去年12月下旬,国内近千家大型企业感染“熊猫烧香”,向瑞星求助。“当病毒变种和感染人群超过一定数量时,病毒的传播就会以几何方式增长。”
12月26日,金山毒霸全球反病毒监测中心发布“熊猫烧香”正疯狂作案的病毒预警。
27日,江民科技发布关于“熊猫烧香”的紧急病毒警报。
2007年1月7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紧急预警,“通过对互联网络的监测发现,一伪装成‘熊猫烧香’图案的蠕虫病毒传播,已有很多企业局域网遭受该蠕虫的感染。”
1月9日,“熊猫烧香”继续蔓延,开始向全国范围的电脑用户涌去。
这一天,“熊猫烧香”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暴发,它的的变种数量定格在306个。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