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263转身新通信 或将破解虚拟运营困局

263转身新通信 或将破解虚拟运营困局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从全球通信企业的发展上看,以263网络通信目前的业务结构和发展形态,在欧美市场也许早已明确定位成虚拟运营商。从目前看,包括263在内的少数几家公司,蕴藏着成为这种“新通信”能力的虚拟运营商的希望。

来源:MSN数码频道 2008年3月20日

关键字: 通信服务产品 多方通信 通信企业 通信业务 新用户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走过十年,263今日成为一个难于进行传统归类的“另类”公司。若定为互联网企业,她却是以ISP主叫接入服务而取得初期发展、以96446长途代理和95050多方通话等增值通信业务致富、又以通信模式的收费电子邮件服务和多方通话工具CC电话会议引人关注;若归为通信企业,几乎她所有的产品/业务,又都和互联网关系“亲密”、难分难解——互联网接入、IP长途、电子邮件、通过网页发起呼叫的CC电话会议……

  263到底是个什么企业?一个借助互联网手段,从事新型通信服务的企业。263到底做过什么?263通过发力“ISP主叫付费”成为国内普及互联网接入的功臣;率先专注的做收费邮件,把企业邮局当作通信服务来运营和对待;从介入北京96446IP长途业务入手,进而获得信产部首批多方通话业务牌照,并在成为国内最大的多方通话服务商之后继续推出更便捷和新颖的CC电话会议。可以说,263十年历次创新,参与并推动了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

  若在国外,按照263的所为,其“虚拟运营商”的形象昭然若揭。而在国内,有特殊国情和不同的行业形态,国外流行的虚拟运营商的提法,国内不但没有政策的相关呼应。尤其是国内通信行业,基础通信运营商、增值服务商之间的关系也在错综复杂中不断演变,在政策高压线、与运营商不对等资源等限定和制约中,所谓虚拟运营商的概念和形态始终处于困境和迷途。不仅没有直接成就,甚至无人标榜和声张。作为现今亮剑网络通信的“新人”代表,263是怎样走到现在?

  通信:图谋已久

  2003年,263成为基础运营商之外最大的拨号上网接入服务商。

  2004年,263靠北京96446成为国内最大的IP长途代理商。

  2004年下半年,263从“首都在线”更名为“263网络通信”并更换企业标识,随后发布“新通信,心自由”的发展战略。

  2005年,263率先推出企业G邮局,并按照通信服务来经营和发展。

  2006年5月,263网络通信完成苦心经营多年的ICP业务的剥离。

  2007年,263成为首批牌照获得者中最大的多方通信服务提供商。同年年底,发布融合互联网与通信的多方通话工具——CC电话会议。

  这些走势和路径表明263已经从一个早期知名的ISP、ICP和刻意低调的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开始现身为以网络通信服务为目标的通信企业。大刀阔斧的砍掉苦心经营多年的互联网在线业务后,高调发布新通信战略,对263了解不多的大部分人来说,这种转变的背后则更像一个企业属性的颠覆。而翻开263公司发展大事记,263 所有业务没有超出“电信”的范围,一直提供的是不同形态的通信服务产品。的确,263的发展和“变化”看似大开大阖,其实是早有预谋。

  早在2003年,互联网泡沫危机蔓延的时期,263就已经开始逐步缩减ICP业务,并对其现有业务进行调整。或许是因为骨子里与通信业的渊源(263的前身是海诚寻呼,国内最早的一批提供寻呼服务的企业),263开始潜心地向通信业务转变,最显著的是和运营商合作,提供96446长途IP电话转售业务。然而在96446业务上最初相当长的时间里,263并没有围绕该号码展开品牌建设。

  其实这对于263而言,只是演变进程中的第一步。

  获得首批多方通信牌照,给了263进入新的话音增值业务的机会,2004年263在北京和广州开通了95050多方通话业务,随后开通地区陆续增加到十个城市,到2006年,263成为首批牌照获得者中最大的多方通话服务商——这使得功能上并不新鲜的语音增值业务再次获得业界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电信在其部分省份此前尝试118321同类业务之后,从集团层面推出118166多方通话产品,重新试水多方通话市场。

  2005年初,263在其有长期积累的电子邮件产品上,也做了颇具通信味道和色彩的策略调整:全线产品均按邮箱用户数包月收费,摒弃和远遁于价格竞争和与信息内容的关联,就邮件而邮件,完全把电子邮件按照提供存贮转发数据通信生意来做,特立独行并独树一帜。次年263即成为企业外包收费邮件服务市场上份额最大的业务领先和领域引导者,其用邮箱直接接受传真、最强的的反垃圾效果、海外邮件畅通性能让市场和同行耳目一新并高度关注。

  “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新型通信服务以满足企业和商务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需求”,这是263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李小龙对其企业“转身”网络通信定位的自身解释和愿景表达。

  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和技术,做大做强电信增值业务虽能从概念上解释清楚263的企业定位,但对其前景和成长路径的判断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因为整个国内通信行业正在急剧变化让包括基础运营商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挑战,基础运营商不断传言的重组到底结局如何?其转型综合信息服务商的高调尝试能否奏效?在基础运营商周围的增值服务商会找到哪些空间和机会?国外先行、国内热炒的虚拟运营是不是263这样的增值通信服务商觊觎的机会和发展上的“图谋”?对此,263没有给出正面回答,而是与基础运营商一样,大谈“融合”给通信行业和自身带来的变化和商机。

  融合:初露头角

  融合确实是通信行业很长时间以来的主题和大势,丰富通信体验和内容,提升通信沟通的便利和效率,降低沟通的使用门槛和资费代价无疑均是融合追逐的目标,但拿什么融合什么,或言融合的方式和路径确实大相径庭及各有千秋。固网通信和移动通信的融合、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融合、传统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本身与信息服务或通信内容的融合等等均是可能的方向和行业参与者现有的不同选择。中国电信打出做“综合信息服务商”的大旗,中国移动提出“移动信息专家”的口号,思科高喊“统一通信”的理念都是耳熟能详的亮点,但行业的格局和秩序远未成型和稳定。

  身为通信业巨头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可以缓行慢进,但增值通信服务商们却没有太多的时间与机会,如何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横他们面前的一道坎,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含糊的政策与不明朗的前景让生存与死亡只有一线之隔。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对于有真正实力的增值通信服务商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机会,乱世出英雄。

  在263现有业务上,融合的策略和方向体现并不充分。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其在2007年12月推出的融合互联网与固网资源的263CC电话会议,通过互联网发起呼叫请求并让用户在网页上管理通讯录,通过传统通信网络实现座机,小灵通甚至手机、分机的被叫接听,实现多方通话。和普通的VoIP通话不同,263CC电话会议支持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固定和移动电话之间的通信,没有长途市话之分,语音质量和使用习惯完全等同电话通信。CC电话会议遵循了互联网的便捷属性,并将其应用到传统电信业务领域,而非生硬的将通信业务转接入互联网应用中。二是其早在2006年就将基于基础通信网络的传真与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电子邮件相结合,创造性的推出了能够随时接收传真的传真邮件,并作为免费服务应用到263邮件业务中,形成一个至今未有效仿的产品差异。

  但沿着互联网和通信网的融合方向可能的创新决不会止步于此,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现实,给了增值通信服务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靠业务和服务创新带来新用户或更大程度地影响用户,建设自身品牌,构建新的资源框架和结构。这样,就能沿着用户规模/影响力和基础通信转售两个方向,去逼近和追逐虚拟运营的行业角色。

  VNO:似是而非

  尽管目前国内对于虚拟运营商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与分类,但按照当下的说法,虚拟网络运营商(VNO:Virtual Network Operator)是指依赖租用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线路及其他硬件资源,根据市场与用户的需求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电信服务的转售服务商。目前的虚拟运营业务包括市话业务、长途业务、国际长话传统业务,以及呼叫中心、互联网内容、电子邮件、语音浏览器、数据传递以及视频会议等新兴业务。

  目前263网络通信已经涉及的96446长途业务、950509多方通话、CC电话会议、电子邮件/传真业务、因特网接入服务、IDC数据中心等业务均涵盖在虚拟运营的范畴内,对此263的新闻发言人杨晓怡却表示,“把263归类为虚拟运营商貌似正确,但从实际情况看263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的租用+转售关系,263更是在不断对传统电信资源及互联网资源做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长久以来,263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关系是合作共赢的关系,263一直为电信运营商开发新业务和新模式,换言之,263一直在为基础运营商开垦试验田,并成为运营商市场份额扩大的同盟军。从这种意义上说,用虚拟运营商去概括263有失偏颇。”杨晓怡对记者表示。

  从全球通信企业的发展上看,以263网络通信目前的业务结构和发展形态,在欧美市场也许早已明确定位成虚拟运营商。但在中国,政府和行业甚至还没有一个针对虚拟运营商的严格定义,加上政策上不明朗,以及国内电信业微妙的竞争与合作格局,种种因素都让虚拟运营商难以成为国内通信企业的一个明确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和263类似的公司,都在政策的不确定与行业变动中谨慎小心地寻求利益平衡点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明朗,这些具备虚拟运营特质的企业依靠不断发展的新业务,将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换言之,无论是和运营商共存共发展,还是作为自己单挑大梁,乃至未来作为和运营商共唱大戏,这批企业的发展壮大或许将逐步铺就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虚拟运营商之路。从目前看,包括263在内的少数几家公司,蕴藏着成为这种“新通信”能力的虚拟运营商的希望。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