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中新吉林网10月18日电 昨日,本报报道了中国第一颗人造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本月24日18时许奔月,本报记者今日赶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发射全过程,并推出特别互动活动,为“嫦娥一号”写真诚祝福。
报道一经刊发,立即得到强烈关注,祝福纸条如雪片般飞来,截至昨日17时,本报共收到祝福纸条696条,老飞行员妻子亲自来到本报,为“嫦娥一号”送上祝福,吉林大学退休教授赋诗一首委托本报记者送至西昌,25岁女孩分文不取,顾不上吃午饭赶制盛装祝福纸条的“水晶月亮”。
老飞行员妻子来本报送祝福
昨日13时许,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来到本报,她是代表全家人专程来送“祝福纸条”的,老人自我介绍叫张桂智,家住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家属小区,她的老伴是一位已经退役多年的老飞行员,今年67岁,名叫邵景华,1961年参军,曾是中国第12期飞行员。当看到本报登发的关于中国第一颗人造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即将发射的消息后,老两口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张桂智自告奋勇来本报送“祝福纸条”,委托本报将他们老两口对“嫦娥一号”的真诚祝福送到西昌。张桂智阿姨在祝福纸条上写道:“祝福嫦娥一号发射圆满成功!”
吉大退休教授赋诗颂“嫦娥一号”
吉林大学退休教授若华老师,从报纸上得知“嫦娥一号”卫星即将发射一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祝“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全诗如下:“金秋十月中国红,喜事连连普天颂。十七盛会指新途,‘嫦娥’乘风奔太空。科学发展绘宏图,追日逐月傲苍穹。共建和谐续辉煌,举旗奋进好快兴。”
若华老师说,报道他是一个字不落看完的,放下报纸心中激动万分,感觉应该写点什么,立即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写成这首七言律诗。若华老师说:“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看到祖国能有今日之盛世,实现绕月之壮举,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有资格骄傲的!”
女孩分文不取赶制“水晶月亮”
最让记者感动的是25岁女孩卢丹阳,当得知本报将把全省人民对“嫦娥一号”的祝福装入一个特制的“月亮”中,专程送往西昌后。她主动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为这次意义深远的活动奉献一份力量。
自主创业不顾母亲反对,南下郑州花6000元学回40门手工艺技术的她,决定分文不取,用从义乌买回的金色彩珠,亲手串成一个金光闪闪的“水晶月亮”!巧手大姐雒凤兰得知此事后,也从家中赶来帮忙,金灿灿的珠珠一颗颗串起,大家争分夺秒,一定要在记者出发之前,将1米高的巨型“水晶月亮”做好。
相关新闻
比日本探月卫星更先进
月球车技术不亚于前苏联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面巡视探测器课题组负责人贾阳说:“嫦娥一号”卫星走的是月球极地轨道,能把月球的每个角落都拍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上个月日本发射的卫星更为先进。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高交会上,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模型亮相,在它的背后,一辆方方正正、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金色小车引人注意。这辆小车全名叫“月面巡视探测器”,也叫月球车,它正是继“嫦娥一号”发射后中国探月计划第二阶段的核心部分,将在2013年左右发射登月。
这辆车呈长方体形,通体被金色薄膜覆盖,车底有3对共6只车轮,车顶打开,两侧安装1对太阳能电池板,车辆前端有一对三维成像的高清晰摄像头,中部是天线和信号接收装置,尾部有一个机械手臂。
在月球车的设计上,中国的技术也不亚于前苏联,中国的探月车使用的是双目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而前苏联当时还需要把图像传回,靠人眼去识别。(来源:东亚经贸)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