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网络频道嫦娥探月整装待发 上海天文台一级战备

嫦娥探月整装待发 上海天文台一级战备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探访将为“嫦娥一号”导航的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随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入发射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VLBI观测基地和数据处理指挥调度中心,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应用于“嫦娥工程”的VLBI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关键的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都是上海

作者:许琦敏 来源:17173网 2007年10月27日

关键字: 嫦娥1号 嫦娥1号卫星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探访将为“嫦娥一号”导航的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随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入发射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VLBI观测基地和数据处理指挥调度中心,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嫦娥”奔月时,这里将利用e-VLBI系统(实时数据传输),在其飞到2万公里高空后,提供实时的、精确的角度导航。

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个探月“天眼”的中枢所在。

天眼:整装待“张”

松江东佘山东麓,中科院上海天文台VLBI观测基地,已矗立了20年的我国首台VLBI观测系统的25米口径天线已整装待命,正斜指天空,随时准备与国家天文台的北京密云、新疆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南山、云南天文台昆明的VLBI观测系统联手,组成数千公里口径的巨型“望远镜”,追踪卫星。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经为必要仪器设备准备了替补备件,确保十多天“连轴转”的“追星”行动和其卫星环月探测一年的测轨能顺利完成。

中枢:扩容就绪

多站联测,是VLBI系统工作的一大特点,即相距数百上千公里外的至少2个台点同时接收到观测对象发出的信号,才能通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得出其准确的位置参数。因此,这个“天眼”必须拥有强大的“视觉中枢”,才能及时“成像”。

传统VLBI好像用胶卷的光学相机,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存储到磁带或磁盘上,再运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常需1-2周才能得出结果。而这次,我国四地的VLBI系统将实现联网实时处理,通过专用光缆,每个VLBI观测站将数据以每秒16兆比特的速率,传送到位于上海天文台的数据处理中心,并进行复杂的处理,仅需数分钟,就能得到卫星的精确角位置——就像数码相机,即拍即看。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VLBI测轨分系统办公室主任李惠华介绍,从去年下半年起,他们在绕月探测工程有关上级部门和中科院的领导下,与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始对VLBI数据处理中心各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测试,并增加了关键设备的备份和实时数据处理的监测终端,还建立了即时通讯、视频、语音呼叫等多级指挥调度系统,以确保任务执行万无一失。应用于“嫦娥工程”的VLBI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关键的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都是上海天文台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系统:厉兵秣马

为顺利完成“嫦娥”奔月的观测任务,他们不断进行程序和设备的调试和检测,并每周进行一次VLBI测量系统全系统的“操练”,观测与“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类似的各种卫星,如欧洲的月球探测卫星和我国的“探测一号”卫星等。

8月底,中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之间,首次进行了跨越三个大洲的e-VLBI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各观测台站将观测数据以每秒256兆比特的速率送往位于荷兰的欧洲VLBI联合研究所数据处理中心,在观测的同时,实时传输数据和实时相关处理。演示实验持续了2个小时并得到了良好的观测结果,这是国际上VLBI技术发展的一件大事。上海佘山站VLBI系统设备运行良好、网络链路稳定,出色完成了任务。“这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实时操练。”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洪晓瑜告诉记者,随着超大数据量实时传输的实验,e-VLBI将为天文观测提供更高灵敏度的即时观测结果,为航天工程提高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