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佚名 来源:SohuIT 2008年9月17日
关键字:
作者: 佚名, 出处:全球IP通信联盟, 责任编辑: 张宾, 2008-09-17 04:00
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有关标准的确定无疑将大大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商用化、实用化进程。本次获ITU两项国际标准起草权,是中兴通讯在国际标准制订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充分表现了中兴通讯在下一代网络研发方面的实力。
2002年,中国电信开始了大规模的软交换设备测试,并在多个重点城市进行了商用实验;中国网通的软交换网络已覆盖全国多个地市;中国移动采用软交换技术进行骨干网的业务分流;联通、铁通等运营商在进行了相关测试后,也开始实现软交换的商用。这些都充分显示软交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脱颖而出,已在中国内地全部运营商市场和中国香港、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成功商用,究其原因,是和中兴软交换技术本身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能力息息相关的。
软交换技术得以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其技术的日益成熟,并对软交换本身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
协议的标准化问题
软交换体系架构包括众多的协议,如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就有MGCP、H.248以及智能终端协议SIP协议、信令协议等,由于协议本身还要不断完善,各厂家对于协议的理解不尽相同,另外对于不同事件的处理机制也不同。中兴通讯目前所有的协议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的,没有增加私有的协议,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互联互通测试中性能比较好,并积极参与了国际、国内软交换协议架构等多项标准的制订工作。
最近在日内瓦落幕的国际电联(ITU)下一代网络联合研究组会议上,中兴通讯获得了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NGNQoS)领域的两个标准草案Y.e2eqos.1和Y.ipaqos的编辑者(Editor)席位。作为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关键问题,网络服务质量已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制造商关注的焦点,越来越为业界所重视。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有关标准的确定无疑将大大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商用化、实用化进程。本次获ITU两项国际标准起草权,是中兴通讯在国际标准制订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充分表现了中兴通讯在下一代网络研发方面的实力。
设备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所有的设备都架设在互联网上,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所有的核心网元设备最好放置在统一的防火墙后面,防止网络上不法分子的攻击。另外还包括设备的安全认证问题,随着软交换规模的增大,大量的网元设备投入使用,必须防止非法注册用户的使用。特别是终端的接入认证问题,中兴通讯对所有的软交换网元设备提供认证接入码,启用服务后,只有通过认证的设备才可以接入网络。另外在SIP、H.248等协议中都增加了安全认证机制,采用MD5等算法对关键参数进行加密传送,从而尽可能降低终端接入的安全风险。除此之外,H.248和MGCP还定义了采用IPSec协议进行传送的机制,不仅保证终端接入的安全,还可以保证信令传送的安全。
业务平台的开放性问题
软交换最大的特色就是业务的提供能力。如何使得日后的业务提供更加快捷和方便,最主要的就是厂家要提供真正的标准业务接口,使得业务开发商能够致力于业务的开发,不必关心网络底层的实现。中兴通讯提供的标准PARLARYAPI接口符合国际标准的ParlaryAPI规范,使业务开发商能进行业务的自主开发。
远程供电问题
在现在的PSTN网络中,话音终端的供电都是由局端供电的。用户家中即使停电了,电话依然可以使用。但是一些智能终端和IAD设备,都是由本地供电的,如果停电,电话终端就不能使用了。对于该问题,由于牵涉的层面较多,包括数据网的供电问题,中兴软交换目前采用了局域网供电的方式,通过五类线的4/5、7/8线对为用户的终端设备供电,而利用其他线路对传送数据。
中兴通讯软交换的商用成功,也归功于市场的环境。新兴运营商由于要快速在竞争对手的优势地盘内进行业务的发展,在缺乏品牌优势以及客户资源、接入网资源的条件下,软交换技术的确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软交换技术可以在原有数据网或者共用一根数据线的基础上,提供多种业务,能够在减轻新兴运营商投资压力的同时,以提供新型的业务来发展客户。另外对于老牌的运营商,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改造以及网络优化问题,采用软交换技术可以进行汇接局、端局的替代,另外可以进行原有长途骨干网业务到数据网的分流等,同时提供新业务。这就给传统运营商提供了快速稳定优势客源的好手段。所以市场给中兴软交换技术创造了机会,使得成功商用成为必然。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