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1.资料:买了一本中文第二版的All In One。打印的资料有:All In One英文第三版, CCCURE的Group Online Quizzer,Cram Session的总结,Sybex的上千道测试题。其他都是电子版的,有Prep Guide、Official Guide、Test King的练习题等。
2.备考:
从去年11月份拿到中文第二版的All In One就开始看了,但是也没决定什么时候考,所以断断续续的。今年4月份决定考14/7的那场(很奇怪,MELBOURNE考点,6,7月份各有一场,然后要到11月份才有了),事实证明三个月的时间勉强够了。此时我All In One的英文第三版看了4章。由于财年前工作比较忙,所以基本上看书的时间只有晚上8-12点加上周末。基本上是每周一章All In One。6月中看完了第一遍(鄙视自己的自控能力,老是玩乐不学习)。然后,又花了两周看了一个Cram Session的总结,基本上每章就是看总结,做Group Online Quizzer和书后的习题(由于此总结是基于Prep Guide的,所以每次看完做Prep Guide的习题很爽,Official Guide上的就不行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讨厌Official Guide,一遍都没看)。手头还有一个基于AIO的总结,也没怎么看,因为感觉AIO适合泛读,而我此时已经没时间了。此时已到了7月初了,我做了AIO带的CD的模拟习题(基本每章都是70-75%的成绩,显示FAIL,很不爽,后来收到报名确认信才知道700/1000就行了。)考试是周六,我前面请了一周的假。一周总共出门三次。这一周我感觉对我PASS最关键。这一周,我主要看了一遍Prep Guide。题目就是做了Boson Test V.5.62。我下了新的,但是没时间做了。里面有些题类型和考试还是很像的。考前一天,做了套Test King的题,一塌糊涂。50%都没有过,幸亏没有被打倒,用自我安慰疗法,忽视了这些题目。
3.考试:
一周的周六实地考察了一次。听了同志们的建议,准备了N多吃喝。结果,考场里有热水、咖啡、茶提供,而且不能在座位上吃,要到休息区吃喝,每次一人,蛮不爽的。我带了红牛,觉得是失败的。喝了以后,回到座位上,感觉就很兴奋,静不下来做题目。也不知道那几题做得怎样。字典,全考场就我带了,结果被告知,有我的母语翻译在,不是Word to Word的,不能用。考,也不知道国内是不是这么严。估计字典问题造成我会多错几题。这里建议大家,平时看书时,遇到生词,还是要记一下。有一题,讲软件开发的,内聚和外敛,我这两个单词从来不记的,想着查到一个就行了。结果不能用字典,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只能猜了。时间,我平时做题200题三小时不到。没想到考试时,250题,用了5小时50分钟才做完。我是每50题,填一次答题卡,感觉开始和最后,差不多一小时50题,中间,可能体力、心理原因,做得比较慢。我个人不习惯检查,所以做每道题都很仔细。50题再Review一下,实在不确定的,就一定选一个。我这场25个人左右,快的人,4小时交卷,一般的5个半小时走人,最后剩下5、6个人。
4.心得:
I. 书要多看,题要多做。我其实到考试,还没搞懂firewall的具体区别等内容。感觉市面上几本书都不错,最好都看一遍。题嘛,其实还是越多越好,我做了大约有2000-3000题,感觉其实还是遇到一些类似的题目的
II. 心态要好。感觉这个考试,其实很磨人,没有耐心,不行。
III. 状态要调节好。太兴奋不行,不兴奋也不行。关键要让自己处于能理解题目,而又不会多想乱想。这点最难。
IV. 想到了再补充
PS:我还差点0分。因为我填名字时,按鬼子规矩,First Name/Last Name,结果最后10分钟无聊乱翻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要求是反过来的,那个紧张阿,改完的时候,离被要求停笔就剩下3、4分钟了。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